文| 谢 琳 陈 峰 黄 婧
在一个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其中财务管理经营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税收筹划工作,它能够提升企业在经验管理中的竞争优势,减少企业在经济上的一些风险。
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重视也能够让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但是就目前很多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很多企业的内部管理者都没有将税收筹划的工作重视起来,没有意识到税收筹划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没有对员工的积极性进行培养和关注,所以导致税收筹划环节的工作效率比较低。
而且在进行税收筹划的人员招聘和培养的意识不足,没有对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进行考量,导致员工的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不佳,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了一些阻碍。
政策针对企业纳税办法、计税方式、优惠政策予以明确规定,只有符合某类及相关特征的企业才能运用对应的政策展开纳税活动,例如我国鼓励企业增加出口率,提高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为此针对企业施行出口退税等系列激励政策,再如针对新办企业我国实施照顾性政策,通过减免赋税助力新兴企业发展,同时为科技型企业、福利型企业、绿色经济型等特殊企业发展颁布相关帮扶政策,并约束企业在特定范围内开展经济活动,在享受政策基础上贯彻权责,对企业税收筹划带来一定影响。
企业在编制税收筹划方案期间,法律风险是一种常见的社会风险类型。税收筹划出现法律风险,主要是因为企业目前开展的实际经营活动,不符合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条件以及特征,一定程度上超出法律规定的合理避税区间,可能导致税收筹划成为偷税、逃税等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乃至刑事责任。所以,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以税收征收有关法律条款为基础,在法律规定范围之内,合法进行一系列税收筹划工作,利用企业优势和法律条款当中涉及到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减少企业缴纳的税款。
企业既有经营活动,是其展开税收筹划工作的基点,也就是企业需要确保生产经营正常开展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合理调整企业运营活动,确保在合法区间以既有形式,对国家各种类型优惠政策加以享受。但是若企业既有组织以及经营活动,不符合税收筹划相关内容,就会导致企业在税收筹划当中发生涉税风险,当企业出现涉税风险,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市场形象、经营信誉等,导致企业在信誉层面发生风险。
1.统筹税收规划。国家针对税收筹划应打破区域限制,针对税收问题进行统筹规划,基于当前经济形势、企业发展需要划分企业等级,并针对等级制定标准,明确其税收筹划目标,以便其根据自身情况定位,制定科学的税收筹划方案,详细分解税收筹划每个工作步骤。
而针对避税、递延纳税问题,国家需要建立统一的规定,并同时发放给地方政府,由地方组织企业学习相关政策规定,合法、合规的展开税收筹划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发展目标是创造与获取经济利益,税收筹划应保持与企业商业诉求之间的联系,帮助企业消除发展过程中的内部矛盾,使其承担合适的税收。
2.树立法治意识,规避法律风险。首先企业需树立法治意识,将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视为其税收筹划依据,其次及时关注我国税法及相关内容变化实况,解析国家税法体系发展与企业发展关联,以此为由调整企业税收筹划目标,指明涉税风险规避方向,最后提高企业法制能力,提升财会工作者法制素养,使税收筹划更为高效,达到规避法律风险的目的。
3.强化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新的发展阶段,企业税收筹划呈现新的特征,传统的税收筹划理念以及方法都过于落后,并不适用于当前的企业发展,为了降低税收筹划环节涉水风险的发生概率,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以及经济形势及时更新工作理念与工作方法,强化从业人员专业能力。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互联网生态模式下行业的发展边界被打破,要求税收筹划人员必须具备大局观,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考量涉税问题,将税收筹划作为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利用大数据优势准确分析企业发展诉求,创新税收筹划方案;同时,不断提升税收筹划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拓展税收筹划范畴与内容,从而充分发挥税收筹划的价值,降低企业纳税负担,为企业利益增长创造更充足的空间。
综上所述,企业无论经营状况如何都是要依法纳税,才能够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所以,优化行政机制,提升企业信誉,继而规避税收筹划涉税风险,指引企业稳健发展,为企业获取更高经济效益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