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许春山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要想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需要注重企业内部的管理,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并且要注重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权利与义务平衡,通过股权激励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股权具体指的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对公司享有的人身和财产权益的一种综合性权利,具体包括股东自益权、股东公益权、单独股东权、普通股权与特别股权、比例股权与非比例股权等等。广义上讲,股权指的是股东可以行使企业的各种权利,有时也包括债权在内;而狭义上来讲,股权是指股东享有股东资格从而获取企业的经济利益,同时又具有经营管理企业的权利。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激励机制中大多数采用的就是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是企业用部分股权来激励和保留人才的一种长期激励的机制。那么这部分的“股权”从何而来?目前较为准确的说法有:第一,股东转让,这样的方式比较适用于发展成熟的企业;第二,增资扩股。增资扩股具体指的是企业面向社会募集股份、新的股东投资人入股、原股东投资人增加投资扩大股权、发行股票等方式,以此增加企业的资本金;第三,预留股权。预留股权指的是企业在创设初期预留出部分股权用来作股权激励,或者是在发行新股时,预留出部分股权用作股权激励;第四,股份回购。具体指的是股份公司回购本公司的股份,是股权激励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公司调整股权结构和持股比例的重要的方式。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股权激励的常用的模式有四种:
股票期权。这是企业给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一种权利,持有股票期权的高级管理人员可以在特定时期内以股权行权的价格来购买企业的股票,而且这个价格往往比市场的股价要低得多,这个购买的过程,称作为行权。通常情况下,企业都会设定好行权的条件,包括企业业绩情况、等待时间、员工业绩考核情况等,在满足行权条件之后,激励的对象便可以行使这项权利,而其收益主要来源于股票溢价。这一股权激励的模式不需要企业支出现金,比较适用于初期发展的企业或者发展扩张期的企业,因为这些阶段的企业资金需求量较大,可以使用较低的激励成本来留住人才。
限制性股票。限制性股票主要指的是企业预先确定价格并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股票,当达到一定的计划规定条件时,激励对象可以通过将股票出售的方式来获得收益。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达不到计划规定的条件,激励对象是不可以进行股票的抛售,只有是在企业业绩目标实现以及个人业绩目标实现以后才可以进行上市交易。限制性股票的激励模式,比较适用于发展进入成熟期的企业,因为这个时候企业的经营发展相对较平稳,而且股票上涨有一定的空间。
股票增值权。股票增值权具体指的是激励对象在规定的时间内享有股价上涨收益的权利,并不实际拥有股票,而是企业在授予激励对象股票增值权时,会事先定好基准价,激励对象通过市场价格和基准价格的差异来获得收益。这种股权激励的模式比较适用于现金充足和发展成熟稳定的企业,因为应用这种股权激励的模式,通常是现金支付,对资金的要求比较高。
分红权和虚拟股权。分红权和虚拟股权都不是真实的股票,是企业授予激励对象的股票收益权,就是激励对象可以享有分红的权利和股票上涨升值收益的权利,但是不具备表决权和所有权,如果激励对象离职,则这些权利自动失效。这种股权激励的模式比较适用于没有上市但是发展成熟性的企业,或者是需要激励的创业型公司,因为这一模式虽然是用现金支付,但是支付的成本与企业的收益成正比。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的股东与员工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并不是一致的,公司的股东是注重公司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投资收益的获得,而员工是比较注重于个人业绩目标的实现和个人收益的获得,而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员工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的现象。因此,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作用,是为了让员工能够成为公司的股东,然后员工在享有经营收益的同时,更加关注于企业的发展,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对象除了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外,还可以是企业的合作伙伴或者是潜在投资方,这样可以吸引大量的投资资金投入和优秀人才,有效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
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保留人才和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因此,股权激励的适用范围应当是企业的关键人才或对于人才依赖性较强的公司,比如互联网和软件企业、咨询企业等。也适用于初创期间的企业,这个时期的企业还没有较为稳定的团队,发展方向和前景还不够明确,而且抗风险能力较弱,进行股权激励可以引进更多人才,凝聚员工的向心力,让企业员工成为合伙人,一起承担风险和收益。
此外,随着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实施股权激励非常有必要,可以为企业的发展保留人才,可以避免员工消极怠工、员工跳槽、人才流失的情况发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股权激励对于那些垄断型企业或者是依赖于国家政策的企业而言,实施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时,需要注意激励和约束共同进行。具体为三个方面:第一,要明确企业的产权结构,否则实施股权激励时引起股权结构的变化,很有可能会引起矛盾和纠纷;第二,实施股权激励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要具备完善的绩效酬薪体制、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第三,遵循股权激励的客观规律,在制定股权激励制定时,要确保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能够共同发挥其作用。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保留和吸引人才,以此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时,要确保激励对象的合理性,要选择合适的激励对象,要充分考虑激励对象是否具备主人翁精神、是否高度认可企业的文化精神、是否自身业务能力达到企业的人才标准等,尤其是上市公司,除了这些条件以外,还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规定,确保激励方案的有效执行。通常情况下,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对象主要有企业的核心管理人才、技术骨干等。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还需要确保业绩目标的合理性,因为制定的业绩目标过高,股权激励方案则难以有效实现;同样,如果制定的业绩目标过低,也不利于股权激励的目标实现,影响企业的发展。
因此,企业在制定业绩目标和考核目标时,应当结合企业的战略规划以及实际的经营情况进行,同时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时,也要考虑激励对象的预期收益,这个收益包括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此外,如果收益过高或过低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为收益过高时,在激励方案实施结束后,员工的积极性会降低,可能会出现跳槽的情况,而收益过低时,员工吸引力大幅降低,工作积极性降低,达不到股权激励的效果,不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