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金辉,牛大奇,马向前
(郑州市应急管理局矿山救护大队,河南 郑州 450000)
在现实的企业生产过程中,突发事故往往是不可避免的,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是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控制事故风险,阻止事故进一步扩大,降低事故影响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因此,加强安全重点监管企业应急管理能力的分析与研究,对提高企业事故应急响应能力和减少事故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由于我国安全生产事故较多,国内学者结合我国煤矿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做了相关的探索研究,李树刚等人从企业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4个角度出发建立了煤矿生产企业应急能力指标体系,并构建了ANP-BP评估模型[1];杨力等人从企业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角度出发建立了煤矿生产企业应急能力指标体系,并构建了模糊网络层次评估模型[2];谷威丽等人阐述了煤矿生产企业应急管理的内涵、目的和任务,结合有关文献建立了衡量煤矿生产企业应急管理能力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利用灰色理论进行了分析[3];商振等人依次分析研究了煤矿井下各个生产系统中人、物、环、管对应急救援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了煤矿生产企业应急管理能力指标体系[4];戚红亮等人分析了煤矿生产企业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内涵和特点,利用云模型对煤矿生产企业应急救援管理能力进行了评估[5];赵永华等人在分析研究化工企业应急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化工企业应急管理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及操作方法[6];范剑辉等人系统分析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急能力评估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危化企业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及灰色评价模型[7];刘超等人详细阐述了城市电网安全运行中应急管理能力评估的重要地位和概念,建立了城市电网的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构建了城市供电企业模糊层次分析模型[8];邵必林等人提出了建筑施工企业应急管理能力指标体系,利用可拓物元模型进行了企业应急管理能力分析评估[9]。从文献研究来看,安全生产重点监管企业应急管理能力研究主要方向在煤矿生产企业领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应急能力的内涵、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等方面,对于核心指标因素间的关联度和相互影响关系研究的相对较少,还需进一步加强分析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结合相关法规、文献和调研郑州地区安全生产重点监管企业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应急管理能力核心指标体系,采用AHP和ISM模型分析应急能力指标的权重及相互影响关系,以便于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管理人员有效开展监督、检查和评估企业应急管理能力工作。
当前,绝大多数安全生产重点监管企业虽然开展了一些应急管理方面的工作,但大部分企业是迫于政府监管和法律法规要求,开展的应急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流于形式,被动应付成分,而非主动自觉重视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目前,大多数安全生产重点监管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应急救援预案可操作性差。目前,部分企业编制的应急救援预案,生搬硬套现象严重,未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展开专业的危险源辨识、灾害分类及相关应急设备的准备工作,导致突发事故时,应急救援预案实用性和指导性不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缺乏事故应急演练。由于事故应急演练需要大量的人员、设备和生产计划配合,经济成本较高,部分企业存在应急演练未按规定进行或流于形式等现象,导致员工不熟悉应急救援程序、设备存放地点、设备操作等基本应急救援技能。如果发生突发事故,不能在第一时间内组织开展自救、互救。
(3)救援人员培训不足。目前企业对于救援人员的培训主要是重视体能,忽视业务知识和心理素质培训,日常训练和演习强度不足,缺乏针对性的专业训练,导致救护人员处理事故时应急救援能力降低,不能正确的做出应急反应。
(4)应急指挥能力差。应急指挥能力的高低和作出的决策是否科学将直接决定应急救援的效率和事故止损的程度,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核心,而部分企业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或突发事故,不能迅速组建应急指挥中心或应急指挥人员专业素质低,导致应急指挥决策效率低或出现失误,致使事故救援工作缓慢,甚至事故后果进一步扩大。
(5)应急救援资金及设备投入不足。由于应急救援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并且应急救援设备配备及培训需要大量的资金,部分企业领导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情况,并不重视应急救援资金投入和救援物资的储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的配备、更新及维护等。
为了合理的反映企业的应急管理能力,使应急管理能力指标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便于企业操作,应急指标的设计应遵循关键性、科学性、实用性原则。
基于以上确立的原则,根据国家出台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规定,在分析文献和调研郑州市化工、煤矿、建筑和地下工程施工等10个企业的基础上,在征集专家意见和对比分析后,筛选出了14个企业应急管理能力核心指标,见图1。
图1 企业应急能力核心指标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实现对多目标进行决策分析,从而实现决策过程量化,以达到降低人为主观判断的目的[10]。层次分析法包含四个方法步骤:①建立层次结构;②构造比较矩阵,评判标度见表1;③确定单排序;④确定总排序。本文采用的是Yaaph层次分析法软件进行权重计算,来确定各指标的重要程度。
表1 评判标度
依据图1中应急能力核心指标,应用对比比较法和表1中的评判标度,经专家讨论进行打分,构建判断矩阵。以企业应急响应能力为例,Yaahp软件构建的评判矩阵见表2,判断一致性比例为0.0194,同理,对应急准备能力和应急恢复处理能力分别构造判断矩阵,最后各指标对企业应急能力的权重见图2。从图2可知,权重排序前五的是应急指标决策(0.2224)、应急技术支持(0.1456)、应急设备及物资(0.1293)、应急前置处置(0.0928)、应急队伍建设(0.0811)。这5个指标相对其他指标而言,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和检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持续性、动态性管理。
表2 企业应急响应能力判断矩阵
图2 企业应急能力核心指标权重
解释结构模型 (Interpretation Structural Model,ISM) 指的是利用有向图和关联矩阵分析系统元素间相互影响关系,将复杂系统中的元素转化成多级递阶结构模型的方法[11],以明确因素间的关联性和层次性,从而发现主要(关键)因素及其内在联系。
解释结构模型的主要步骤如下:
(1)构建邻接矩阵
根据相关资料和文献建立因素集,对全部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构建邻接矩阵A=[aij]n×n
(2)生成可达矩阵
将邻接矩阵A与单位矩阵I相加,运用布尔代数运算法则计算出K=(A+I)r+1=(A+I)r≠(A+I)r-1,其中K是可达矩阵。
(3)层级划分
对可达矩阵进行层级划分,需要定义可达集和前因集。可达集(Ri)代表可达矩阵K第i行上值为1的列元素集;前因集(Si)代表可达矩阵K第i列上值为1的行元素集;若Ri=Ri∩Si,(i=1,则2,…,n)则Ri为最高级因素集。如果Ri=Ri∩Si,(i=1,则2,…,n)成立,则ai是第一层L1的因素,然后划去可达矩阵K中因素ai所在的行和列。重复操作,依次求得层级L2、L3、…。以企业应急能力核心指标为例,步骤(2)和(3)利用Matlab工具软件编写代码辅助计算完成,结果见表3和表4。
(4)绘制层次结构图
层级划分结束后,在第一层放置L1因素,各层级因素从上至下依次类推,然后用有向图表示相互影响关系。
(1) 以图1中14个应急能力核心指标作为因素集合,构建邻接矩阵,见表3。
表3 企业应急能力核心指标邻接矩阵
表4 企业应急能力核心指标可达矩阵
(2)基于ISM模型步骤(2)和(3)的原理,利用Matlab工具软件编写代码辅助完成可达矩阵及层级划分,结果见表4和表5。
表5 应急能力核心指标层级划分
(3)绘制企业应急能力核心指标关联图
根据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能力核心指标划分层级和邻接矩阵的关联关系绘制企业应急能力核心指标关联模型,见图3。
从表4、图3可以看出,14个企业应急能力核心指标分为5个层级,风险辨识监测、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队伍建设、应急设备及物资、应急技术支持、应急前期处置和恢复生产为第一层级,涉及企业应急能力的风险识别、应急队伍、设备和技术,与企业应急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企业应急能力的直接体现,直接影响企业应急响应能力。应急培训演练和应急指挥决策为第二层级,应急培训演练直接影响应急队伍建设、应急设备熟悉程度和应急技术的应用和选择,从而间接影响企业的应急能力;应急指挥决策直接影响应急前期处置,是企业发生突发事件或事故的第一反应,其采取的应急决策和措施对后期应急救援至关重要。应急通报预警为第三层级,直接影响应急指挥决策和应急前期处置,是对突发事件或事故的基本情况了解和事故后果评估,也是决策和处置的前提。应急预案修订和应急通信保障为第四层级,根据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救援的队伍建设、设备应用、通报预警、指挥决策和前期处置进行相应的完善和改进;应急通信保障是应急通报预警、应急指挥决策和应急前期处置的纽带,是保证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调查总结分析和应急后勤保障为第五层级,调查总结分析是对突发事件或事故进行事后分析,有助于企业风险识别和对应急预案修订;应急后勤保障是应急决策、处置和通信能够顺利开展和实施的物质基础。
图3 企业应急能力核心指标关联模型
图4表明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能力核心指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相互关联度较高,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不是应急管理能力核心指标之间的简单累计叠加,而是应急管理能力核心指标的有效协同。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能力核心指标关联模型为提高企业应急管理能力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1)从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准备能力、响应能力和恢复处理能力三方面出发,筛选出了14个体现应急管理能力的核心指标,构建了安全生产重点监管企业安全应急管理能力核心指标体系,为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应急管理部门提供了应急能力评估理论基础。
2)应急指标决策、应急技术支持、应急设备及物资、应急前置处置、应急队伍建设等5个应急指标对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能力影响较大,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应急管理部门应重点关注。
3)企业应急管理能力核心指标关联模型表明应急管理能力核心指标关联度是很高的,指标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不是单一指标之间的简单累计叠加,而是全部指标优化提升、协同效应的整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