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颖,马 欣,毛水先,王 丽,雷祥珠,王 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二科,北京 100700)
中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1],失眠是中风病恢复期最常见的并发症状之一[2]。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中风后失眠发生率约为56.7%,远高于普通人发病率[3],大多于发病后1周内出现,常持续1个月至3年[4]。失眠不仅可直接影响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还可以加重病情影响康复效果,并引起中风的复发[5]。积极有效的治疗失眠对于中风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观察了中药穴位贴敷治疗60例中风病恢复期失眠患者,现报告如下。
纳入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中风恢复期失眠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结局评价者和统计人员施盲。对照组(基础治疗)与治疗组(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各30例,其中对照组女性17例(56.7%),平均年龄(55.03±9.88)岁;治疗组女性15例(50.0%),年龄(59.57±5.55)岁;对照组脱落1例,实验组脱落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中风恢复期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颁布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6]: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发病在2周至6个月。失眠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颁布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7]:几乎以失眠为惟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对睡眠数量质量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已持续1个月。
符合中风病恢复期及失眠的诊断标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7分;1周内未使用镇静药物;无语言障碍,认知功能正常;患者知情同意。
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皮肤易过敏或中药过敏者;合并失语症及听力障碍无法交流;有严重的精神类疾病;依从性较差。
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丹红注射液、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给予双侧“神门穴”中药穴位贴敷。操作方法:从我院中药库领取“安神散”(黄连6 g,肉桂3 g,五味子9 g,吴茱萸9 g等)研成粉末,用米醋调成糊状,干湿度适宜,制作成6.0×7.0×0.3 cm的敷贴膏药。贴于双侧体“神门穴”,敷贴2~4 h后取下,观察有无过敏反应,每日贴敷1次,10 d为1个疗程。在治疗期间2组均未使用具有安眠镇静作用的药物和针灸等。
主要结局指标采用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8](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 AIS)及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 SE);次要结局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 NR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观察并详细记录试验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作为安全性指标。2组患者均于入组时、治疗第5天、疗程结束时采集上述结局指标及安全性指标。
表1显示,治疗第5天时2组PSQI、AIS、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线比较,治疗组PSQI、AIS评分减少高于对照组,治疗组SE增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SQI、AIS、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SQI、AIS低于对照组;与基线比较,治疗组PSQI、AIS评分减少高于对照组,治疗组SE增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主要结局指标比较
注:T.试验组;C.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显示,2组次要结局指标中,入组时、治疗第5天和治疗结束后实验组SAS、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和NRS在入组时、治疗第5天和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2组治疗前后次要结局指标比较(%)
注:T.试验组,C.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2组试验期间均未报告不良事件。
中风患者多病程长,日久耗气伤血,致阴阳失衡故而失眠。中风后失眠发生率约为56.7%,远高于普通人发病率。失眠影响中风患者的康复过程,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药穴位贴敷疗法[14]是中医独特的外治疗法,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根据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等原则,既可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又可使药物通过腧穴、肌肤、孔窍等处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研究所用“安神散”中苦寒清心降火之黄连[9],温肾纳气、引火归原之肉桂[9],二者合用交通心神,具有交泰丸之妙;辅以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五味子[10],入足少阴肾经和手厥阴心包经、安神定志之吴茱萸[11],诸药合用共奏调和阴阳、安神定志之功。神门穴[12]乃心气出入之门户,具有扶正祛邪、宁心安神、平衡阴阳、调和气血之功效,选双侧神门穴药物贴敷能使药穴协同,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达到调节脏腑气血阴阳之用。研究结果表明,“安神散”穴位贴敷神门穴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睡眠效率(表1)。
相比安定类西药,其即时效应快,副作用、药物依赖性、依从性[13]亦较明显。穴位贴敷简便易行,副作用及药物依赖性较小,可改善中风后失眠症状,同时避免胃肠、静脉、肌肉等途径给药因较大剂量而产生的药物毒副作用和抗药性等弊端,此方法简便易行,易于推广。本研究发现,贴敷过程中应注意细心询问患者过敏史,详细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15]。具体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对于贴敷的用药,应将其固定牢固,以免移位或者脱落且需严格把握贴敷时间,避免过长时间贴敷引起过敏;二是贴敷过程中局部会出现皮肤发红、刺痒、灼热现象,严重者可出现水泡等不良反应。如出现小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行吸收;大水泡应用无菌注射器挑破其底部,排出液体,注意消毒防止感染,嘱患者避免抓挠;三是对药物过敏、妊娠、糖尿病、皮肤有破损或有皮疹者不宜贴敷,对胶布过敏者,可换成纱布或绷带固定;四是贴敷期间不要进行剧烈活动,避免大量汗出,也不要去空调房,因皮肤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五是贴敷期间忌烟、酒、海鲜、生冷、油腻、辛辣刺激之品;六是年老体弱、久病或消瘦患者贴敷时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对中药穴位贴敷“神门穴”治疗中风病恢复期合并失眠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药穴位贴敷能够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适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