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2020-03-03 08:40宣守松罗永宝何天峰刘伙生赵海龙孙武权
河北中医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根型活动度颈椎病

宣守松 罗永宝 何天峰 刘伙生 赵海龙 孙武权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推拿科,上海 20180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占颈椎病发病率的60%以上[1],其临床表现为颈肩部痠痛、上肢疼痛、麻木甚至无力等症状[2-3]。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4-5]。2017-07—2019-06,我采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并与常规推拿手法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80例均为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推拿科神经根型颈椎病门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0例。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参考《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神经根型颈的诊断标准[6]。①典型的疼痛以及麻木等特征,与脊神经支配的范围相一致。②颈项部肌肉僵硬、痉挛,颈椎活动度受限。触诊可见颈肩背部附近肌群有明显压痛条索,并向神经支配区域放射。③椎间孔挤压试验以及相应的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表现为相应的阳性。④颈椎X线、CT以及MRI等影像学改变与临床症状相符合。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②病程<2周;③年龄20~60岁,性别不限;④治疗期间不接受其他相关的治疗方案;⑤自愿加入到本研究,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 ①不满足前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等内科疾病及精神病者;③局部皮肤破溃或严重皮肤病者;④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⑤已接受其他相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观察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参照《推拿学》[7]颈椎病的推拿治疗手法。患者取端坐位,先手法按揉患侧风池、风府、大椎、肩井、肩髃等穴位,之后行颈椎斜扳法,最后以扌衮法、拿法等手法作用于颈肩部,并搓揉患者上肢,手法操作过程中以患者痠胀能够耐受为度。整个手法操作约15 min,隔日1次。

1.3.2 治疗组 采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患者取俯卧位,颈肩部完全自然放松,先用一指禅推、弹拨、按揉等手法充分松解患者颈肩部软组织肌肉,双侧交替操作,3~5 min。后行脊柱微调手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站立于患者身后,一手拇指抵住关节紊乱的颈椎棘突,另一手手掌托住患者的下颌部,使颈椎牵引片刻,然后将患者颈椎向健侧侧屈5~10°,在双手充分协调的前提条件下,突然加大颈椎侧屈3~5 °,同时拇指向上向内侧推顶患侧棘突,即可调整,在此过程中不强求关节弹响声。最后以一指禅、按揉等手法整理颈肩部肌肉以结束。整个手法操作约15 min,隔日1次。

1.3.3 疗程 2组均治疗28 d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颈椎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8]评价,颈椎功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9]进行评价,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10]。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变化情况,采用标准Bordon法[7]测量X线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包括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及右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6水平变化情况,采酶联免疫吸附(ELSIA)法检测。

1.5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患者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及椎间孔挤压试验均为阴性,颈肩部痠痛及上肢麻木等不适症状完全消失,颈部活动度恢复至完全正常;显效:患者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及椎间孔挤压试验均为阴性,颈肩部痠痛及上肢麻木症状基本消失,颈部活动度恢复至基本正常;有效:颈肩部痠痛、上肢麻木症状及颈部活动幅度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无效:患者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6]。

2 结 果

2.2 2组疗效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2 2组疗效比较 例(%)

2.3 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NDI评分及SF-36评分变化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NDI评分及SF-36评分变化比较 分,

由表3可见,2组治疗后疼痛VAS、NDI评分及SF-36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及NDI评分均降低,SF-36评分均升高。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NDI评分及SF-36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VAS、NDI评分及SF-36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2.4 2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及颈椎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活动度变化比较 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及颈椎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活动度变化比较

由表4可见,2组治疗后颈椎曲度及颈椎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活动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增加。治疗组治疗后颈椎曲度及颈椎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活动度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1β及IL-6水平变化比较 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1β及IL-6水平变化比较

由表5可见,2组治疗后TNF-α、IL-1β及IL-6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降低。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1β及IL-6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3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病因为颈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的增生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水肿发炎而出现上肢疼痛、麻木甚至无力等症状[11-12]。现代医学治疗常以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等保守治疗,但病情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3]。大量研究表明,TNF-α、IL-1β及IL-6等血清炎性因子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炎性刺激可导致椎间盘退变甚至关节损坏,是诱发神经根疼痛的一种主要因素[14]。其中TNF-α能够破坏神经根髓鞘,导致轴突变性,其与疼痛程度成正相关,可引起神经传导的功能障碍[15]。IL-1β可诱导TNF-α与IL-6的合成,进一步加重局部的炎症反应[16]。IL-6可增强神经根超敏反应和炎性损伤,从而引起肢体疼痛和功能障碍[17]。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中医学项痹、颈肩痛等范畴。中医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特点,受到广大患者普遍接受[18]。其中推拿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理筋整复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颈肩背部肌肉痉挛、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从而减轻对神经根刺激压迫的症状[19-20]。但传统的颈椎推拿手法以长杠杆为主,存在病变节段手法不易精准调控等安全风险[21]。我们所采用的是沈国权教授改进发明的短杠杆脊柱微调手法,以节段微调代替传统的解剖复位手法,较传统推拿手法定位精确,可控性强,安全系数更高,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的关节,调整异常的颈椎序列,并且对其他正常节段的稳定性没有妨碍[22-24]。脊柱微调手法采用的筋骨失衡的病机理论,首先以软组织松解手法明显改善患者颈部周围肌群力学性能,在改善甚至消除颈部疼痛等症状的基础上,纠正颈椎矢状面移位和失稳,改善和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和颈髓曲度,使病变节段前后柱应力分布得以重新分配,减少前柱压应力,从而使颈椎间盘突出得以减少,重建颈椎静力平衡,促进颈椎内源性稳定的恢复[2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疼痛VAS、NDI评分及SF-36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颈椎曲度及颈椎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活动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TNF-α、IL-1β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改善颈椎曲度及活动度,改善颈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有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根型活动度颈椎病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