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结合养殖鳖是指在基本不改变原来种植业样式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的设施改造后所产生的水体中养殖鳖的高效种养模式,也是我国目前重点推广的资源节约型种养模式之一,其主要形式有稻田养鳖、茭白田养鳖、藕田养鳖、芋艿田养鳖、芦苇滩养鳖、菜园养鳖、果园养鳖等。由于种养模式养殖鳖有养殖成本低、技术简单易行、产品质量好、售价高等优势,使种养者能取得比单一种植业更好的经济效益。然而近年来因防护设施设置不当和防护管理等问题造成种养期间鳖跑、逃、丢现象,严重影响养殖效益,为此,就种养结合养殖鳖防护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如何做好防护工作提些建议,供种养业者参考。
1.堤坝不坚固 不管是哪种种养形式养鳖,在原来的基础上修整加固堤坝储水是最基本的设施之一,所以堤坝不但要筑好,更要筑牢。如稻田养鳖,根据不同稻田面积和形态,会因养鳖需要挖各种形式的鳖沟,加固不同形态的稻田埂坝。而稻田埂坝的加固就有很多的讲究,笔者在华东和华中几省的种养户中考察发现,一些种稻农户在挖鳖沟时直接在田埂底下开挖,再把挖沟的土加高田埂,并在埂坝顶上靠边设防逃网,这就造成稻田注水养鳖后埂坝的坍塌和栏网倾倒,导致鳖逃跑,特别是半山区的稻田到雨季更为严重,这种现象在其他形式的种养户中也有发现。
2.防逃护栏不牢固 鳖是爬行动物,在适温的养殖期,鳖的活动因觅食而扩大,而种养范围内的防逃设施是保证鳖不外逃,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有的防护过于简单,有的设施不合理。如江西有一藕田养鳖户,只用几根竹竿套上一张网就算拦好了,鳖放养后,前期投喂时还经常能看到逐渐长大的鳖来吃食,后来发现见不到鳖了,倒是经常发现藕田外的小河有人抓到野生鳖,后来发现是防护网底部被老鼠咬破,而鳖则从网洞逃出,年底抓鳖只剩18%。还有湖南常德一葡萄园利用植株间空隙建浅池养鳖,池建得很好,鳖长得也不错,但因池堤顶部没设防逃檐,结果鳖长大后爬出堤埂,收获时只剩28%。
3.进排水口防护不当 与单纯种植不同的是,种养水体内的进排水不但要畅通,更要做好防止养殖对象的逃逸,所以这时的设施不但要求使用方便,更要牢固实用。许多地方的种养户习惯于种植时的设施理念,却忘了鳖不但会爬,还会挖洞。如笔者在江苏考察时发现高淳一家养鳖户进排水设施只用一块木板,根据田里的水位临时插拔来排放水,开始并未发现逃鳖现象,直到秋天发现别人没养鳖的稻田里经常有鳖,才开始重视,结果最后清田只抓到放养数量的32%。
4.野害损坏 野害损坏防护设施也是造成防护失效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山区和半山区的一些大型野害如野猪、野猫和家狗等,这些野害有的钻洞,有的爬塌,有的扯坏防护设施,造成鳖大批逃逸。
5.巡查修缮不及时 不管是何种形式造成的防护设施损坏,如果及时发现、及时修缮,就会避免或减少损失。遗憾的是当种植业管理结束后,大多以为就完事大吉,坐等拾禾捉鳖,不知道只要养殖鳖,即使种植管理结束也必须每天早晚巡查,特别是易发生恶劣自然灾害的季节,更是要及时到现场巡查,谓之风雨越大越要到种养区巡查的必要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种养结合养殖鳖的综合损失中,因自然灾害造成防护设施损坏而使鳖产量减少的占比高于50%。
针对上述问题,种养者应提高防护意识,因地制宜做好各种防护设施和种养期间的巡查和修缮工作,尽量避免和减少因防护问题而造成的种养损失,以保证种养的经济效益。
1.按标准挖设鳖沟 挖鳖沟主要应用在以水生经济植物为主的种植水体中,其目的是在原来种植环境中设置养鳖所需的栖息(晒背)、投喂和活动环境。我国目前需要挖设鳖沟的种植水体主要以稻田为主,稻田因面积和地势地貌的不同有以下3种形式。一是一沟对角鳖池式,这是一种在稻田两头以对角与中间一条大型鳖沟相连的稻鳖种养形式,主要应用于5亩以上的大型平原型稻田。这种设置既有利于稻作,也利于鳖的管理和捕捞(图1)。二是面积2~4亩的中型田块根据地形地貌可因地制宜设的“田”“日”“中”字形鳖沟,这种鳖沟挖建简单,占地面积少,易管理。三是两亩以下的小型田块可设“十”“口”字形鳖沟,这种特别适合在山区半山区的小型稻田里设置。不管什么形式的鳖沟,从防护安全出发,鳖沟都必须是离田埂向田内1~1.5米处开挖,不能直接或靠近田埂处挖沟(图2)。
图1 大型稻田鳖沟设置平面
图2 鳖沟离埂距离断面
2.筑牢堤坝做好护栏 筑堤坝是种养模式养鳖的关键防护设施,它不仅是为了防止鳖的外逃,也是养鳖储水的必要设施,所以不但要在原来种植业堤埂的基础上加高,更要筑牢,并在筑牢堤坝的同时设置好防护栏。筑埂坝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规划长远搞种养的,可筑牢固的水泥埂坝,筑坝时只要在坝顶设置防逃檐,目前浙江、安徽、江苏、江西采用这种形式比较多(图3、图4)。另一种是临时防护栏,是在原来土堤埂加固加高后用水泥瓦、加厚塑膜等设置防护(图5、图6),效果也不错,另外茭白田和藕田等也可用土埂的方法设置防护设施。
图3 水泥堤埂断面
图4 安徽芜湖稻田养鳖的水泥堤埂
图6 临时土埂水泥瓦防护栏
3.设好进出水口 因养鳖需要种养田里始终保有一定的水位,特别是在鳖沟里,又因天气变化造成水位的不断变化而需要调节水位。如旱时进水、涝时排水会贯穿整个种养期,所以单个种养田里的进排水设施成为重点,而这个设施的质量好坏还直接关系到防护的效果。经过多地考察,采用闸门式和管控式两种方式进排水较好,而且这两种方式不但安全也易操作(图7、图8)。
图7 闸门式进排水正面
图8 管控式排水断面
4.加强巡查及时修缮 由于种养模式的管理者基本是种植业主,所以在管理观念上,基本沿袭种植业管理模式,而养殖业的管理是需要围绕养殖对象的生长轨迹进行的,其中包括每天不少于两次的种养区域巡查,几乎要求雷打不动。对于种养结合养鳖的模式来说,因鳖是爬行动物,就更需要密切观察和发现问题,否则就很难保证最后的收成。通过对种养结合模式养鳖的调查发现,即使在某个阶段出现了一些防护上的问题,但只要按养殖的要求去巡查管理,是可以避免和减少因防护而造成损失的,所以要求管理者早、中、晚的巡查十分重要。
巡查的项目包括种养区设施的完好情况、鳖的活动情况、鳖的吃食情况、种养水体的变化情况和从气象信息中了解气候的变化情况等。在巡查中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特别是发现防护设施的损坏,应及时修缮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