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同源 书锋如画

2020-03-03 08:11王人天
名家名作 2020年10期
关键词:同源中国书画笔画

王人天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吴殿魁/作

学过书法的人,都知道“书画同源”的道理。“书画同源”,说的其一是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的起源相同,仰天地万物而得字画;其二是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在表现形式上一致,特别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表情达意出奇相似,均以笔墨趣味体现精髓。当我看到吴殿魁的作品时,止不住想起这句古老而又现实、历久弥新的书画理论术语,它拉近了书法与现实的距离,趣味无形而笔墨彰显,线条粗细唯心使然,把具象化为具体而得之情舒意展,美在其中矣。

在我国的书画史上,“书画同源”最早出现于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他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张彦远的这段话从形意上解释了“书画同源”。他又说:“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维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既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笔墨运用的共同规律性促成了中国书画理论发展的共通性,往往相辅相成、相互借鉴,今人的书法理论亦然离不开中国古人的绘画理论,一脉相承,发展至今。元代的大书法家兼大画家赵孟頫更是以一首诗来道白“书画同源”:“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八法即“永”字八法也,是书法运笔走向练习之法,是书法运笔的基础之法。在这里,赵孟頫具体地指向了书画运笔表情达意的具体应用。后来左宗棠又以虚实来阐述了中国书画理论与外国的不同:“中国之睿智运于虚,外国之聪明寄于实。”然正因为理解的不同,而得出的神则远矣,美之趣味更有了巨大的差别。现今看看吴殿魁的作品,止不住默然颔首,我感到他对中国书画理论“书画同源”是深度的、有内涵的理解,而不是一种肤浅的理解,是具有意象、实质、趣味、虚实的高度演绎,是自我心灵的一种沉醉,把书法艺术表达为一种个性,沉醉其中,美的鉴赏以既虚又实的方式延伸。

《书斋不俗画苑常新》 吴殿魁/作

吴殿魁的书法作品形式是隶体,却有画的感觉,与其说是写出来的形质,还不如说是画出来的内涵。当然,中国的“写”与“画”有时是难以区分的,往往许多画家在落款绘画作品时,明明是“画”的,却用“写”来落款,而书法家为了表达自己的谦虚,又常常有“画字”之说。于是中国的写画就连成了一体,成为中国书画理论脱离不开的情缘,画中有书、书中有画,中国书画成为独一无二的表达。吴殿魁的作品亦如《殷契》古文,体制间架,既是书法,又是绘画,有种书画混合感。按近人郑午昌所说:“是可谓书画混合时代。”其实,中国的当代,许多书法作品已经走上书画混合的道路,比之吴殿魁有过之而无不及,大有成为中国文人画的另派形式,说是书法,而字已经脱离中国现代汉字的笔画形式,而说是绘画,却又能模糊看出字的意义,于是书画混合时代隐隐乍现。不过,吴殿魁作品从形质到笔画,有着厚重的画感,始终没有脱离书法的质地,笔画意境尽在书法中,把书中有画的内涵体现得淋漓尽致,得到了一种极致的审美。

再具体地来看看吴殿魁的书法作品,章法结构和字形结构都有着一种绘画的完美,布局精细,计白当黑,计黑当白,特别是在那种粗细笔的搭配下,直接是一幅画的感觉。更何况,在这些粗细笔之间,完全体现了虚与实的应用,阴阳和谐的美感。其用笔朴拙,内含隶篆笔意,从而显得厚实起来,但是,他的作品偶然之中又会露出现代行草的笔法。譬如“行”“年”等字就具有这样的味道,而“铸”“幽”等字却又有钟鼎铭文之感,而更多的字却给人绘画的感觉,于是导致他的整幅作品在厚朴中显得秀丽,高古中又融合了现代之感,不沉重而兼具视觉冲击力,完全可以说他打通了现代与古代书法的通道,别具一格。更为可贵的是,众多书体笔意和内涵融合为一体,墨之轻重,笔法使转,犹如鬼使神差,在篆隶行之间穿行,墨锋璀璨,画意浓烈,却又感觉不到不和谐,相反有春风暖阳的和煦顺畅,使人猛然站住,坠入作品鉴赏,或许这就是其作品的力量!

猜你喜欢
同源中国书画笔画
药食同源 药膳产品成就养生新风潮
山西恩予:打造药食同源新业态
《中华诗词》杂志社、《中国书画》杂志社举办2019中华诗画大赛启事
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藏画选
找不同
常州留青竹刻中的“黑白灰”研究
同源宾语的三大类型与七项注意
岳世清作品选
30
添笔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