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争艳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育领域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自身的教学观念及时进行更新转变,实时调整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去解决,本文就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方法
数学学科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关,小学数学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好学科,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在课堂中只重视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疲劳感,没有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新课改的标准,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避免“题海战术”以及“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将数学理论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教师应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进度,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一个班级有学习好的学生,自然会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数学教学一般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少,不能兼顾每个学生,也不能及时对学生所遇到的每个问题进行解决,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
教师首先可以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组,由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带领一些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为一组,在数学复习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小组内互帮互助,学生可以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的工作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其次,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布置分层作业,成绩相对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相对较难的课后题,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从易到难地去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找规律》的时候,有的学生对于规律的整合能力较强,因此在找寻规律的时候速度就相对比较快,但是一些学生由于对规律的感知力比较弱,因此可能跟不上课程的进度,教师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在课后为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讲解,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跟得上教学进度。
二、采取游戏化模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
小学生对于图画类型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图片等生动的图案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表演。例如在人教版《认识钟表》这一课,教师可以将对钟表的认知过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可以制作几个纸质钟表,选择几名学生做游戏,让学生以自己的一天为主,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拨动钟表,让学生感受到教学中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游戏中也可以学习到知识,学生自然就会参与到活动中,教学的效果也会提升。
三、引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当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更新教学方式。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比较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術进行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图片、音频等网络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信息化技术的带领下形成新的课堂体验。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一课为例,教师在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讲解过程中,首先通过播放关于《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有初步的了解,其次可以设计相对简单的数字,以鸡兔个数加起来在10以内为题,让学生进行解答,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迁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合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师生之间加强互动,营造课堂和谐氛围
教师通过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了解,因材施教,制定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变化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水平。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学生平等交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例如,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分组讨论,在小组中自己选出代表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强互动,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游戏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针对教学内容,对知识进行整合,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与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武秋英.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考[J].教师,2017,67(20):51-51.
[2]佚名.浅谈新课改下的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的再思考[C].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2018,23(3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