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彬 涂从勇
摘 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国际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国际形势风云突变,某些西方国家恶意制造各种贸易摩擦,新冠疫情在世界暴发和我国南方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加重了国内乃至全球的粮食危机。在2020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在“六保”目标中居于基础性、前提性地位。广东人多地少,粮食自给率低,粮食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未雨绸缪,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粮食安全问题显得非常紧迫。
关键词:新时期;粮食安全;对策;建议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24-0127-02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志码: A
1 政府重视,多措并举确保粮食安全
一是将粮食安全定位为重要基础性战略,常抓不懈。粮食是人们生活必需品,粮食安全出现问题,其他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会受到重大影响。特别是疫情、贸易摩擦和战争发生时,产粮国会限制粮食出口,这种情况往往是突发的、预想不到的,如果平时没有做好准备,寄希望于临时抱佛脚,就会措手不及,受制于人,这个时候粮食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新冠疫情发生伊始,越南等国就宣布限制粮食出口,给我国民众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国家农业农村部及时介绍了我国充足的粮食储备和粮食生产情况,才使全国人民放心安心[1]。因此只有确保了粮食安全,特别是口粮的绝对安全,不管世界风云变幻,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全力以赴开展其他社会经济活动,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更稳步地全面发展。
二是建立粮食产业综合管理部门,加强粮食产业宏观管理协调。粮食产业的产购储加销,涉及多个环节,目前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缺乏对粮食产业的长远管理。建议建立广东省粮食产业综合管理部门,制定广东省粮食产业发展战略和实施计划,综合协调粮食产业的产购储加销等管理部门,围绕总体战略目标抓好各个环节,确保粮食产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三是制定广东省粮食产业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国家的要求,结合广东的实际情况,以5年和10年为期,制定广东省粮食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粮食产业各个方面的发展目标和进度计划,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确保粮食产业目标的实现。以创新思路发展粮食产业,以现代技术促进传统粮食生产,着力打造粮食强省,使广东省的粮食尽快实现现代产业化,真正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未雨綢缪,处变不惊[2]。
2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粮食有关产业发展
一是树立粮食大产业观念,把粮食当作一个产业,制定粮食产业发展规划。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需要政府的引导、支持和保护,同时需要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按市场规律组织生产。树立粮食大产业观念,意味着粮食行业不仅是生产,还包括收购、储备、加工、销售,要遵循经济规律全面谋划产业,发挥好市场手段,延长产业链,拉升价值链,创新完善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提高供给质量和流通效率,大力推动粮食加工和流通,确保产得出、收得进、储得足、调得动、用得上,更好满足群众对优质粮食产品的需求,把粮食安全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上。
二是以发展口粮为重点。据省粮食和储备局测算,2019年广东省粮食消费量约为5 125万t,其中口粮1 945万t(占38%)、饲料用粮2 550万t(占50%)、工业及种子用粮630万t(占12%)。2019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 241万t,基本为口粮,其中稻谷1 075.1万t。从需求结构看,广东省粮食缺口主要是饲料和工业用粮,基本靠外省调入和进口解决。全省粮食自给率24.2%,口粮自给率63.8%。根据广东省的具体情况,把最关键的口粮作为发展重点,提高口粮的自给率,尽量解决广东省的口粮,不给国家拖后腿[3]。
三是以发展水稻产业为重点。2019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 241万t,其中稻谷1 075.1万t,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86.6%。2019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216.2万 hm2,其中水稻面积179.4万hm2,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83%。广东水稻生产占广东粮食生产的比重大,以发展水稻产业为重点,对广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广东省超级稻育种和优质稻育种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主持育成并经国家农业农村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共21个,水稻优质率达到74%。“美香占2号” “象牙香占” “增科新选丝苗1号”在2018年首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中荣获“十大优质籼稻金奖品种”。为更好地推动水稻产业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落实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走在前列”指示要求,广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大力发展优质丝苗米产业,2018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丝苗米产业联盟,实施丝苗米振兴工程,推动广东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成立以来,围绕“以品种为核心,以品牌为引领”的方针,以质量为保障,进行了丝苗米品种展示和筛选,制定了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整体标识,不断推进联盟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致力于把广东丝苗米品牌打造成“北有五常、南有丝苗”的国家级品牌。广东已开始整合全省科研、生产、经营等各方面力量,积极探索丝苗米产业创新驱动,推动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擦亮广东丝苗米区域公用品牌,全面提升广东稻米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2018年以来,省政府在多个产粮县建立了省级现代农业丝苗米产业园,带动了当地丝苗米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4]。
四是以优质化为发展重点。广东省是经济强省,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粮食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当前,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呈现优质化、高端化、个性化、绿色化和差异化等特点。顺应市场需求,以优质化为发展重点,推广应用优质粮食良种和配套技术,扩大优质粮食种植面积,满足人民的需要。同时,优质化可以提高粮食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粮食产业的发展。以稻谷为例,普通三级谷稻谷收购价每担120~130元,优质稻谷收购价每担160~200元,优质谷收购价比普通谷高33%以上。大力发展优质化,既可满足人民需要,又可提高农民的效益,取得良好的效果。
3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粮食生产的发展
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配套完善农田排灌系统,做到旱能灌、涝能排。配套完善农田道路,方便耕作和机械作业。持续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把现有的农田建设成高标准农田。
二是加大粮食科技研究和技术推广经费投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持续支持粮食科技,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于广东粮食生产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力求不断研发出适用于广东粮食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农具,持续推进广东的粮食产业发展。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配备足量农业技术人员,促进农科院校和农业推广体系的合作衔接,加快现有先进适用技术和农机具的推广应用,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5]。
三是对粮食生产进行必要的补贴。农民种粮利润微薄甚至亏本。根据省内价格成本调查队的相关调查,2018年度广东省稻谷产量399.36 kg/667 m2,产值1 236.72元/667 m2,总成本 1 371.05元(物质与服务费用563.21元、人工成本602.57元、土地成本205.27元),利润-134.33元/667 m2,不计人工成本,利润468.24元/667 m2。为保证粮食生产,需要予以一定的补贴。建议对种子、农药和土壤改良进行补贴。种子是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把握好种子,才能保证产量和品质。病虫害往往是大面积发生的,对当地的粮食生产影响很大。土壤地力的提升,也直接影响到粮食作物的正常生长。这3个环节相当关键,建议由政府财政予以补贴,统一发放种子,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统一进行土壤改良。
四是投入资金积极引导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现在农村种田的大多是“3860”部队,大多是妇女和老人,文化程度低,接受新技术程度差,科学种田水平不高,影响了土地的产出率。鼓励以种田能手牵头,组成合作社,形成规模,带动农户一起发展,最终把有限的耕地充分利用起来,提高利用率,发挥最大的效益。
五是设立专项资金,加大粮食储备,随时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
4 提供政策保障,确保粮食安全生产
一是确定各地市粮食生产最低面积。耕地才能出产粮食,要达到一定的粮食产量,必须保有一定面积的耕地,确保一定数量的粮食生产面积,是确保粮食产量的关键。为此,要按照广东粮食发展规划目标,确定广东省粮食生产最少保证面积,分解到相应市县,确保完成目标。
二是保证种子和生产资料的安全及時足额供应。一方面,根据粮食生产需要,组织充足的符合质量要求的种子、化肥、农药、薄膜等,保证生产供应。另一方面,加强执法力度,对市场上的农业生产资料进行检查,确保质量和合理的价格。
参考文献:
[ 1 ] 张义博.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20(3):57,81.
[ 2 ] 冯梅.关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两点思考[J].农业与技术,2020(2):26-29.
[ 3 ] 魏泳安.习近平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20(6):14,23.
[ 4 ] 郭元新.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思考[J].现代面粉工业,2020(2):10-13.
[ 5 ] 郭书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新中国粮食生产发展钩沉及策略[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2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