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现有“四大核心”来源期刊目录的期刊数量看,内蒙古哲学社科学术期刊数量较少,在全国哲学社科学术期刊中核心竞争力较弱。究其原因,是核心竞争力的内生动力不足和外部因素双重制约所致。从内蒙古哲学社科学术期刊發展整体上看,办刊质量不高、获取优质稿源的机率小、选题策划和编辑能力不突出、刊发文章的推广体系落后等因素是其内因;期刊评价体系、考评制度、区域学术氛围是其外因。厘清内部、外部制约因素对提升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制约因素;哲学社科学术期刊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4-0005-03
学术期刊是传播、记载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引领着学术思潮,推动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其学术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科研技术水平。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术期刊的发展环境和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2019年8月5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了期刊的重要性,要求培育一批我国的世界一流期刊,促进我国期刊与科学技术研究同步发展。然而,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相比,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水平还相对较低。因此,深度挖掘其制约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因素对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期刊核心竞争力分析框架,深入剖析提升内蒙古哲学社科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内外制约因素。
一、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现状
《2018年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显示,2017年全国共出版期刊10130种,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2676种;内蒙古出版期刊总数为152种,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51种。据不完全数据总计,内蒙古符合社科类学术期刊(汉文出版)定位的期刊大约为26种。在2019—2020年度最新版“社科院核心”“北大核心”“南大核心”目录中,“社科院核心”总计评出607种核心期刊(包括顶级和权威期刊),内蒙古仅有《内蒙古社会科学》《科学管理研究》2种期刊入选;“北大核心”共评出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733种,内蒙古仅有《内蒙古社会科学》《科学管理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3种期刊入选;“南大核心”包括(CSSCI)来源期刊目录和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其中在CSSCI来源期刊目录中,总计评出期刊568种,内蒙古仅有《内蒙古社会科学》《科学管理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3种期刊入选,在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中,总计评出期刊214种,内蒙古没有期刊被入选。从入选CSSCI来源期刊和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的期刊总数上看,内蒙古与青海并列排在全国倒数第3位。由此,从全国期刊质量和影响因子评价结果看,内蒙古期刊业整体发展水平还处于全国后位,影响力较低;在全国层面的竞争力较弱,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均处于劣势。然而,要提升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竞争力,必须厘清制约其核心竞争力的内外部因素。
二、构建期刊核心竞争力分析框架
核心竞争力是美国经济学家Hamel和Prahalad在《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1990)[1]一文中提出的,他们驳斥了传统的组合战略,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模型,被称为企业战略模型,其战略流程的出发点是企业的核心力量,具体特征包括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和难以模仿性四个方面。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是处于期刊发展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竞争能力,是期刊经过长期实践的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通过内化为期刊自身创造价值,拥有独特的竞争核心资源和能力,包括期刊的内容质量、管理人员和编辑的能力、地区的学术水平以及对期刊发展的核心能力支持和保障,形成具有衍生的、长期的、独特的、创新的和综合性的竞争特点。由此,本文以期刊核心竞争力特征为研究框架,从提升期刊竞争力的内外部竞争因素展开深入研究。
三、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内部制约因素:期刊自身发展缺乏内生竞争动力
学术期刊作为传播科研成果和科学知识的载体,所刊发的文章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等决定着期刊的学术质量、定位及在同类期刊中的地位。从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综合发展现状看,其办刊质量和特色、稿源质量、选稿质量(编辑部人员学术水平、视野、对学术研究进展方面的认知等)、对刊载的文章推广是重要的内在制约因素。
(一)特色栏目约束了期刊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刊文的方向与特色决定了其在学术期刊领域的定位。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与全国优秀期刊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受地域、人员、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尚未形成不可复制的具备竞争优势的学科和栏目。周骥等人(2016)遴选了10个“核心期刊”和10个“非核心期刊”的特色栏目的被引贡献率进行量化分析,发现“核心期刊”特色栏目的被引贡献率不高,“非核心期刊”特色栏目的被引贡献率相对较高,而高校学报地域文化特色栏目的篇均被引率都比较低。由此可见,“核心期刊”的优质栏目并不是特色栏目,而“非核心期刊”的特色栏目对期刊的贡献相对高,但整体来看也不高。一方面是影响力高的核心期刊的其他栏目高质量文章所占比重较大,所谓的“小学科”特色栏目占比非常小,其贡献率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非核心期刊整体被关注度相对较低。虽然内蒙古哲学社科学术期刊依托区域优势设立了一系列与民族文化、生态、民族问题等相关研究的特色栏目,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边疆少数民族特色,形成一定区域竞争优势。但是,研究民族区域特色的相关学者较少,特色栏目里的文章被关注度和被引用的机率相对较低,与核心期刊评价体系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反而制约了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优质稿件获取较难
稿源质量决定了期刊的学术水平,是期刊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术交流的基础以及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期刊的学术水平越高,影响力越大,就能吸引更多的相关学科的作者愿意借助此刊传播自己的学术思想,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当前,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被选为“三大核心”的较少,在现行体制下,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稿件更倾向投于高质量的“核心期刊”,而“非核心期刊”和竞争力不强的“核心期刊”被学者们的青睐程度和关注度较低,获取优质稿源的渠道较窄,很难刊发出前瞻性和时效性较强的学术成果,形成了期刊与稿源之间的不良循环。此外,目前全国顶级期刊多数与学术会议联合,学术会议也借助期刊的影响力吸引了全国学者积极参与,期刊从学术会议中筛选出最优质、前沿性问题探索的稿件,一方面节约了约稿成本,另一方面也间接提高了期刊知名度。内蒙古哲学社科学术期刊因其竞争力不强获取学术会议优质稿件的路径并不通畅,对期刊的支持和保障力度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其获取优质稿件的能力。因此,内蒙古哲学社科学术期刊在与全国期刊强有力的竞争前提下,获取优质稿件的路径、支持和保障方面都不具备竞争优势,制约其竞争力提升。
(三)选题策划与编辑水平也是制约期刊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期刊每期的文章并不是由单个文章的简单汇编,其内涵深远。目前,期刊主要是通过传播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的价值观来提高其影响力,既能让读者跟踪所关注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又能提高专业知识的积累,实现自身价值。那么,期刊选题策划的能力就决定了期刊的学术方向。因此,需要期刊选稿人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知学科发展动态,掌握最新学术信息和前瞻性研究成果,策划出创新性较强的学术成果。编辑部收录的稿件,不论是约稿还是自由投稿,不论是专家还是一般作者的稿件,都需要编辑进行加工整理、规范文字、弥补疏漏,提高行文质量。因此,好的编辑能够给稿件锦上添花,这就需要编辑具备较高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文字能力,提高期刊质量。由于期刊的评价是以“四大评价体系”为基准,全国哲学社科学术期刊之间相竞争,所以,期刊的选题重点还是以当前国际国内研究热点为主,这样才能增强其竞争力。如《内蒙古社会科学》,2018年以来在选题策划方面增加了较多国内前沿性研究领域的相关专题,影响力明显提高。因此,选题与学术发展不同步,跟踪前沿学术研究步伐较慢将会制约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提升。
(四)对刊发文章的推广重视程度较低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在读者心中的位置逐渐被淡化,新兴媒体充斥着大量的读者空间,读者的阅读方式从纸媒体时代到电子媒体时代再到新媒体时代再次转向智能媒体时代。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3%,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纸质书时间不到20分钟。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阅读偏好。期刊面向的对象主要是社会工作者、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对网络接受和采用的能力较强,并且将会依据自身获取信息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关注某些期刊的动态,以达到获取满足需求的文献,新媒体便捷性地激发了读者对某些期刊的关注。因此,目前大量权威性期刊已经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方式重点并持续推广其所刊发的文章,方便读者阅读,引起更多关注。然而,内蒙古绝大多数期刊推广仍处于传统媒体时代,尽管少数期刊以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推出,但文章的推广力度还较低。
综上所述,办刊质量、稿件质量、选题策划和编辑能力、刊文推廣四个方面构成了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重要因素,且相辅相成、相互制衡。获取优质稿源的能力决定了能否做好选题策划,编辑的综合技能决定了是否能加工出优质的文章,进而提高期刊办刊质量。然而,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又离不开刊文的推广,高质量的文章只有被读者发现、引用,逐渐被学术界认同才能最终实现它的价值。而期刊恰是要创造这样的价值,增强内生办刊能力才能提高竞争力。
四、外部因素
(一)评价体系是提升期刊竞争力的一把双刃剑
目前,对期刊的评价体系主要依据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简称“南大核心”)、北京大学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简称“北大核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和武汉大学的“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四大评价体系。“南大核心”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确定。也就是说,引文量是期刊能否被选入“南大核心”的关键因素。然而,内蒙古社科期刊的优势和特色栏目绝大多数都是研究区域性问题,如蒙古学研究、北方民族历史研究,这些相关研究的时效性较低,并且目前国内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较少,相关研究成果可能3至5年才能够被关注和凸显其价值。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言,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入四大评价体系的较少,这将影响期刊的整体发展,也不利于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此外,尽管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存在种种局限,期刊界也对四大期刊评价体系纷争不断,但在尚无更完善的评价体系替代时,还需要增强适应评价体系的意识。所以,现有评价体系虽然促进了核心期刊质量的提高,但也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非核心期刊竞争力的提升。
(二)考评制度的挤出效应
在高校和科研单位“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行动风气的影响下,如何评价论文,即“以刊评文”由此而生。连带诞生诸多种类学术评价,如项目申报、绩效考核、头衔授予、职称评审等都需要对单位、机构、团队或个人科研水平进行评价,“核心期刊”文章是拿来衡量的重要指标,甚至一些高校将“顶级期刊”“权威期刊”作为绩效考核的首要准则,形成学者“唯上不唯下”,看似“宁缺毋滥”,实则两极分化严重。如此,不仅将“非核心期刊”挤出,非顶级、非权威的“核心期刊”竞争力也难以提升。
(三)区域学术研究带动效应不强
地区学术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拉动期刊业发展,进而提高区域期刊的竞争力。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区域定位倾向于生态、文化、边疆稳定,学术界更多围绕此方面展开相关研究。因此,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更多地被局限在区域内,学术争论不够浓烈,许多领域依据现实发展而研究的问题还滞后于国内研究前沿。如对农业经营主体问题的研究,学术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从内部组织治理问题已经延伸到外部功能问题,而内蒙古农牧民专业合作的发展现状还处于其组织运营不规范的阶段,以此现实发展为选题与国内相关研究学术进展明显不同步,更难与其竞争。而期刊的评价是以“四大评价体系”为基准,与全国哲学社科学术期刊相竞争,期刊的选题重点还是以当前国际国内研究热点为主,这样更能够增强其被关注度和竞争力。因此,区域发展水平和定位直接影响了区域研究方向,而区域学术研究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又间接地影响了期刊竞争力的提升,区域学术研究与期刊选题互动性不强对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带动效应不明显。
参考文献:
[1]Prahalad C K,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5).
[2]张立伟.完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新思路——以内蒙古地区为例[J].西部学刊,2017(12).
[3]姜晓辉.核心期刊的评价功能与作用[J].澳门理工学报,2012(1).
[4]金华.内蒙古社科类学术期刊影响力分析和提升策略研究[J].前沿,2013(23).
[5]黄振华.“小农户”研究的经典理论与中国经验——基于“小農生产”理论的源流考察[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8(5).
作者简介:毛伟华(1979—),女,汉族,内蒙古赤峰人,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杂志社编辑、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编辑出版学。
(责任编辑:李直)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提升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综合竞争力的对策研究”(编号:2019NDB07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