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心理干预在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2020-03-02 11:33陈俊俊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胃癌

陈俊俊

【摘 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近三年本院80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胃癌患者。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40例)强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期间应用心理干预可调节心理状态,改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1--01

胃癌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胃大部分切除术在该病治疗中效果确切[1]。但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手术等知识认知水平低,加上手术属于应激源,可导致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影响康复效果,故需加强围术期护理配合,特别是心理护理。但既往常规护理对患者心理方面重视度不高,应用受限。本研究在40例胃癌患者胃大部分切除治疗期间强化心理干预,重点分析其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本院80例胃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2]中胃癌诊断标准;②行胃大部分切除术;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疾病;②患有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疾病。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5-72(49.02±2.69)岁;14例管状腺癌,8例乳头状腺癌,8例低分化腺癌,6例黏液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研究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4-78(49.25±2.71)岁;13例管状腺癌,9例乳头状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7例黏液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两组基线资料保持同质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口头宣教、语言安抚、术后基础护理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干预,内容包括:

①认知干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改良健康教育形式,如面对面指导、多媒体宣教等,详细介绍胃癌知识、手术原理及配合要点等,耐心解疑答惑,稳定情绪。②强化护患沟通: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采用共情技术体会患者感受,了解其心理问题及需求,并自护理人员角度提供针对性干预;与患者交流时注意保持恰当眼神接触,避免擅自打断患者言论,避免表露不耐情绪。③自我情绪调节:向患者介绍自我情绪调节方法,如音乐疗法、全身放松训练、冥想等,一对一指导学习,直至可熟练掌握,及时评估患者自我情绪调节效果,更换或调整情绪调节方法。④家庭、社会支持:加强家属心理疏导,指导其多安慰、鼓励、帮助患者,以积极情绪面对患者,不向患者传输或表达消极情绪,使患者感受到家庭温暖,增强生活信心;由同病种术后康复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信心;聘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为患者提供一对一心理疏导。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各量表均含20项,各项以1-4分表示,各项总得分×1.25即为最终得分,前者≥50分为阳性,后者≥53分为阳性[3]。②出院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最高100分,满意度随得分增加而提升。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检验对比。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心理状况

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6.21±1.03)分、(89.32±2.15)分,差异显著(t=18.279,P=0.000)。

3 讨论

胃大部分切除术在胃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围术期也可能导致出现较多心理问题,影响患者依从性及康复效果,故需加强护理干预[4-5]。既往常规护理具有随意性、经验性较大弊端,且对患者精神、心理等问题重视度不高,影响实施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本次研究在研究组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期间强化心理干预,分析其价值。目前认为,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心理问题诱因较多,包括健康知识掌握度不高、恐惧医疗操作、家庭支持力度低等。此类患者对自己疾病格外敏感、关心,健康知识掌握度低,可导致产生较复杂心理活动,但既往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多经口头宣教进行,可能因患者受教育程度不同、心理情绪波动大等,导致出现听不清、听不进等问题。本次研究心理干预实施期间,重视完善认知干预,改良健康教育形式,以更好满足不同层级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稳定情绪。此外,心理干预还要求护理人员加强护患沟通,采用共情技术了解并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指导学习自我情绪调节方法,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强化家庭、社会支持,使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被重视,增强治疗、生活信心。本次研究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心理状态(SAS、SDS)改善效果更佳,且护理满意度更高,这说明心理干预的应用切实有效。

综上所述,胃癌患者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期间实施心理干预,可帮助其调节心理状态,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郭志学,王颖,朱娅,等.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3):388-3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J].慢性病学杂志,2013,5(10):47-51.

梁瑞琼.心理评估与测量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75.

梁丽芹,陈娟,胡雪梅,等.胃癌患者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感染与营养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1):96-98+102.

王瑾,陈莉.个性化心理干预对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依从性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7,41(7):783-784.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胃癌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胃癌组织中PGRN和Ki-67免疫反应性增强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Her-2、VEGF-C的表达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