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琳琳
【摘 要】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科室收治的30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手术切除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为0.67%,低于对照组的4.67%,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癌前病变
【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1--01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胃癌检出率有所升高,目前临床针对早期胃癌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传统手术切除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远期生存率较高,但术中对胃的正常结构具有一定破坏性,影响胃的正常生理功能,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相对较高[1]。随着内镜技术、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成为新的治疗趋势,本文旨在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科室收治的30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每组150例,研究组男患80例,女患70例,最小年龄40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55.2±2.4)歲,病变位于胃窦部78例,胃底贲门部35例,胃体部37例;对照组男患85例,女患65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55.5±2.3)岁,病变位于胃窦部80例,胃底贲门部32例,胃体部38例。两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手术切除治疗,全麻后于腹部正中做切口,打开腹腔探查病灶情况,包含大小、质地、解剖位置等,观察周围淋巴转移情况及肿瘤浸润程度,切除病灶及周围组织,行系统淋巴结清扫,将胃部残端与肠管吻合,术闭缝合[2]。研究组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麻醉后置入胃镜直达病灶,用染色剂对肿瘤进行染色,肿瘤外部行标记,病灶边缘多点注射靛胭脂、盐酸肾上腺素与氯化钠的混合液,使黏膜得到充分抬举,沿标记外侧切开处理,借助透明帽对黏膜下病灶进行注射和分离,切除病灶,注意对血管进行预防性止血,大部分裸露的血管需进行止血夹夹闭处理,剥离的标本及时送病理检查,术后使用抗生素、止血、胃黏膜保护剂等治疗[3]。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包含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2)术后恢复时间,包含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3)并发症发生概率,并发症指胃出血、胃狭窄[4]。
1.4 数据统计分析
使用统计软件spss18.0对以上数据行统计分析,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时间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并发症发生概率为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以P<0.05为检验标准。
2 实验结果
2.1 手术情况对比 研究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恢复时间对比 研究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 研究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为0.67%,1例胃出血,对照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为4.67%,3例胃出血,4例胃狭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χ?=4.62。
3 讨论
胃癌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常常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治疗难度较大,预后效果不佳,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改善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切除是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传统手术切除创伤大、术后恢复速度慢。内镜下剥离术可有效弥补传统手术的不足,该技术是在常规内镜下发展的新型治疗方法,不断应用到临床治疗过程,该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电频刀等医疗器械对病灶粘膜进行逐层分离以达到完整切除病灶的目的,可有效保证病灶切除的完整性,可为病理分化程度及预后提供判断依据,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均具有良好的效果[5]。本研究以30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为0.67%,低于对照组的4.67%,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由此可见,与传统手术对比,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可有效提升患者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效果较优。
参考文献
仲恒高,缪林,季国忠,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1):90-92.
王伟,郝璐,施新岗,etal.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价值[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7,38(7):923-927.
孔文涛.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32):96-97.
刘晓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技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8):3451-3452.
周智诚,黄神安,付唆林,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7):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