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发展质量比速度更重要”

2020-03-02 02:15尹洁
环球人物 2020年4期
关键词:疫情

尹洁

徐远 1975年生,江苏人,美国杜克大学经济学博士,曾执教于香港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2009年回国。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融学教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中心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徐远很少接受采访,相比于在媒体上露脸,他更希望用研究成果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不怕把经济预测放在公众号文章中,而且往往在年初发布,等待年末的验证。

“如果不能提前一段时间做出判断,怎么能叫预测呢?”徐远对《环球人物》记者说。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言辞谨慎的学者,交谈中不时出现“我只能说就目前的情况看……”“不排除未来有新的变化”,体现着必然与偶然的辩证关系。

埋头书斋和关注现实也是一对辩证关系,徐远希望自己取得某种平衡。2009年,他结束了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回到北京,成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一名经济学者。他说回国的一个原因是加拿大天气太冷,其实更重要的理由是中国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变化。

“从硕士到博士,又在海外漂泊了几年,我最终发现,相比于发表学术论文,我更喜欢研究现实问题。而研究现实问题,没有哪个地方比中国更好。这里有最有趣的现象,所以我必须回来。”

中国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和发展趋势,却也有极其突然的“黑天鹅”事件,有时快得令人猝不及防。比如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让中国人民过了一个难忘的封闭式春节,更给因中美贸易摩擦而负重前行的中国经济蒙上了一层霜雪。

“疫情短期影响大于中长期影响”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是初步判断短期影响比较大,中长期影响不大。”徐远说。

短期影响可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旅游、住宿、餐饮、线下零售、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已经直接受到冲击,疫情导致的隔离使市场需求一下子降到冰点,而一些相关行业,如农业养殖、蔬菜供应等,也会受到直接影响。

“损失总量目前不太好准确估算,但数量级会很大,可能达到万亿元级别。尽管疫情过去后会有补充生产,但是服务型的消费,比如旅游、餐饮、院线影视,很难补起来了。与2003年非典期间相比,中国现在的服务业占比大很多,因此疫情對经济的影响也变大了,这个要重视。”

疫情的间接影响,是延长假期等措施导致的企业经营困难。假期里企业没有营收,但是房租、工资、利息等固定成本还是要开支的,这样很多企业的现金流会受影响。这些间接的影响,可能比直接影响还要大。

徐远认为,此次突发的意外使很多资质很好的企业受到打击,由于中国商业保险业还不发达,因此需要出台一些相关政策,缓解疫情带来的冲击。

2020年2月1日,在江苏省南通市一家纺织品企业里,工人们在加班加点生产口罩。

新疆乌鲁木齐市黑甲山片区进行城镇化改造后旧貌换新颜。

说到短期影响,最敏感的莫过于股市了。徐远表示,疫情对股市的影响可以分为基本面和情绪面,前者是因为经营、利润受影响而导致股价下跌,后者是因疫情来势汹汹,市场恐慌情绪会比较严重,导致股价下跌。

“由于春节期间外围市场出现大幅下跌,A股开市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但随着疫情的明朗,基本面和情绪面都在逐步恢复,从全年看,A股大概率还是会上涨的。”

如果没有突发的疫情,中国经济在2020年的发展形势还是比较稳定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GDP增速为6.1%,相比于美国的2.3%、日本和欧元区的1%左右、印度的5%左右,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冠军。更有意义的是,2019年中国人均GDP为7.0892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了1.0276万美元,突破了1万美元的大关。

不过,由于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持续近两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中国经济依然承受着不小的压力,于是就有了2020年GDP增速要不要“保6”的话题。

“保6其实是个伪命题。”徐远直截了当地对记者说,“从长期来说,追求发展质量而不是追求发展速度对中国经济更重要;从短期来说,我的分析结果是,即便不刻意保6,GDP增速也不会偏离太多。”

对于影响全球的中美关系,徐远认为未来的一个基本格局就是竞争摩擦。双方第一阶段的贸易谈判已经完成,接下来的谈判可能还会出现反复。合作依然要合作,但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不会蜜里调油。

在外人眼中,中美似乎剑拔弩张,徐远的分析却带着举重若轻的味道:“双方没有斗破的可能性。首先,目前军事冲突是可以排除的,因为谁都承担不了这个后果。其次,如果双方经贸往来彻底切断,对美国经济将是一个很大的伤害,会严重影响美国老百姓的生活。中国对美国的需要则表现在技术和服务方面,而且我们还在加大开放程度,这对美国资本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说,中美吵得再激烈,放到历史上去看,都是小浪花儿。”

美国对中国的全面遏制战略,让中国经济在过去两年中非常不舒服。徐远觉得,当对手迫不及待的时候,中国的策略是不要着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尤其是把技术短板补齐。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中国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一是没有太多疑问的,我们的经济基础、技术人才都够了。我自己的判断是,2025年中国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但是,我们的人口是人家的4倍多,即使总量成为世界第一,也不必看得太重,更有意义的还是人均GDP。”

社会治理能力需要“现代化”

在徐远看来,人口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是资源,用不好是负担。随着中国农村地区的快速城镇化,人口必定向大中城市聚集。

“中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大量资源集中在核心城市、一线城市、省会城市,而城市是节约社会成本、提高效率的最佳机制。”徐远认为,中国农村人口正逐渐融入比较大的镇子或者县城,未来绝大多数中国人会生活在大中城市,只有这样,农村的空间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保证粮食安全、青山绿水。

多年来,许多中国人羡慕美国式的中产生活——工作在城市,住在远郊的独栋别墅里,有院子甚至游泳池,周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每天开车上下班。

徐远解释了这种生活方式的演变路径:“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有一个历史现象,就是二战以后汽车开始普及。当时的美国中产就像今天的中国中产一样,觉得田园生活特别美好,住在郊区的大房子里,享受生活,看起来很令人向往,于是逐渐形成了住远郊别墅、开车上下班的模式。”

但是,随着新的工业革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工作节奏、生活节奏的加快,每天奔波往返的生活恐怕并没有那么美好。徐远发现最近十几年,美国新盖的住宅大多靠近市区,而且很多是高楼。

“我认为美国的城市化走了一条弯路。”徐远说,“时间长了,每天的堵车、疲劳都是成本。所以我想说,中国人对美国经常有一些表面上的理解,而事实往往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千万不要以为美国的一切形态都是好的,没有这回事。”

有一句著名的调侃是:世界上有两个美国,一个是纽约,另一个是纽约之外的美国。即使是纽约,仍会被分成曼哈顿和曼哈顿之外的纽约,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效率问题。徐远希望,中国人在学习美国前,先了解清楚美国城市形态的演化历程,要学到其内在逻辑而不仅仅是外在形式。

“目前全世界的趋势都是人口向大城市聚集,乡村在慢慢地衰落和消失。不过,人类历史就是在误解和误判中蜿蜒前行的。”徐远笑道,“你以为美国人不想改吗?很多美国专家会跟你说,我想改造纽约的某条路、某个桥、某个建筑,想了10年了,就是改不动。”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村土地利用空间更大。图为2018年6月,江苏海安农场收割小麦的情景。

徐遠的新作《从工业化到城市化》。

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从而形成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治理结构。发达地区的社会形态,有时掺杂着不得已而为之的因素,并非尽善尽美,却常常被其他地区奉为金科玉律,无论好坏照单全收。

“美国那一套拿过来一定好用吗?人类社会是一个生物体系而不是机械体系,是演化出来而不是设计出来的。如果模式能套用,非洲为什么还这么贫穷?就像美国的自由化市场模式,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确实提高了效率,创造了三四十年的经济繁荣,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难道贫富差距拉大也值得学习?”

徐远有一个预测,随着人口的集中,未来中国社会的治理结构会从五级政权变成三级政权。“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形成的治理结构是中央、省、地区、县、乡镇,而农村相当于一个派出机构。未来随着人口的聚集,会形成三级治理结构:中央、省、城市。到那时,城市将成为基本的治理单位,乡镇变成城市的派出机构,省则是连接中央和地方的中间协调机构。”

无论这个预测能否成真,人口的聚集都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努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关于这一点,最近的例子莫过于此次疫情的扩散,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所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说明,目前的社会治理能力与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现代化”还有不小的差距。

让没买上房的人有机会“上车”

理解了徐远关于城市形态的预测,就不难理解他关于房价的判断,比如“中国的房价总体上没有泡沫”。

这些观点在今天颇具争议性,需要时间给出裁定。在徐远看来,炒起来的房价一定会回落,比如曾经的温州、鄂尔多斯等地,房价暴涨一段时间后都下跌了很多。但从全国范围看,尽管政府严格调控,房价总体上依然坚挺,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徐远认为大中城市房价有坚实支撑,即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政府调控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房价上涨过快,而不是强行把房价压下去。城市的发展就像飞驰的列车,有人判断准确,早早买房‘上车,很多人却错失了买房时机。急剧拉大的财富差距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调控政策能减缓这个过程,让之前没上车的人多些时间积累财富,还能上车。”

目前,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约为美国的1/6,相当于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或80年代的韩国,GDP增速还能维持在5%—6%,城镇化率仅为60%左右,还有庞大的14亿人口,中产阶层不断壮大……综合各种因素,徐远认为,在中国城镇化率达到顶峰之前,一线城市房价会以每年5%—7%的速度增长。

对于“买房不如租房”的观点,徐远不以为然。他认为房租的增速必然快于收入的增速,年轻人如果有能力一定要买房而不是租房。“房子离市中心越近越好,面积可以小一点,尽量离单位近一点。年轻人最宝贵的是时间,不要把精力耗费在路上。”

在北上广深,年轻人最大的压力来自房价,前些年“逃离北上广”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时隔不久,许多人因为难以适应故乡的生活方式,又“逃回北上广”。

徐远的建议是,逃离北上广不是绝对不可以,但尽量不要逃,一定要逃的话,与其逃回小县城,不如选择北上广以外的大型城市。“中国未来一定不只四个一线城市,人们可以选择在大城市之间进行迁移。从投资的角度说,大城市的房子是最保值也最省心的。”

在今天,中国人的投资意识越来越强烈,但对于普通人而言,投资终究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如果放弃脚踏实地的工作,幻想一夜暴富,就不是投资而是投机了。对于这样的想法,徐远觉得很危险。

“我的专业领域是金融,见过很多抱着投机心态而不是投资心态进入资本市场的人,有趣的是,这些投机者的财富最后都是缩水的。人生是个漫长的过程,你搞投机或许可以成功一把,但从长期看,只要市场竞争机制还在起作用,最终胜出的还是那些勤勤恳恳、有一技之长,对企业和社会有用的人。”

猜你喜欢
疫情
疫情中的“梦境”
中小学学生该如何做好疫情防护
疫情中的我
抗击疫情
万众瞩目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被疫情改变的成语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