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赋两强”:探索城市基层治理新模式

2020-03-02 07:42林涛
群众 2020年2期
关键词:秦淮区区级街道

林涛

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城市管理模式由昔日的粗放式管理逐渐向精细化、智能化治理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城市基本单元和行政管理末梢的街道,承担的公共事务越来越多,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面临的治理压力也更加突出。近年来,南京市秦淮区先后实施了街道执法体制改革、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等多项改革举措,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探索形成了“赋权、赋能、强基层、强队伍”的街道集成改革新模式。2019年12月,全省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暨街道集成改革现场会在秦淮区召开,总结推广了“两赋两强”改革经验做法。

围绕“区级层面实现系统集成、赋权基层,街道层面实现整合力量、赋能增效,社区层面实现按需服务、多元共治”的改革目标,秦淮区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创新社会治理、聚焦民生福祉,以赋权、赋能、强基层、强队伍为着力点,推进城市基层治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资源下沉。

——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高水平推进城市基层治理工作。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推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聚焦主责主业,提升统筹协调能力,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全面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实现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负责人由上级党员领导干部兼任。按照“简约高效”原则,优化街道内设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建立街道“5部1局2中心”组织架构。

——以精准化赋权为重点,让基层有充分的权力为群众办事。赋予街道六项公共管理权力,包括对辖区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等方面规划的参与权,对辖区内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的事先知情和意见建议权,职能部门综合执法指挥调度权等。针对单靠街道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建立“吹哨报到”工作机制。街道及时“吹哨”,区级职能部门听哨而动、快速响应,对“攻坚哨”实行挂包街道的区委常委和分管副区长“双报到”机制。同时,赋予街道考核部门的权力,以“一哨一考核”形式,重点考核部门报到效率、配合度、解决情况等。

——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筑牢城市基层治理根基。推行“全要素”网格管理。将全区划分为1026个综合网格、308个专属网格,每个综合网格至少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将党建、城管、警务、市场监管、安监等专门力量在社会治理网格中叠加、融合,实现问题解决在一线。完善网格员管理制度。出台网格员绩效考核细则,要求专职网格员每天下网格走访不少于3小时。开展网格员常态化教育培训,提升履职能力。组织“最美网格员”评选,广泛宣传优秀典型。打造职业化社工队伍。推行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职业体系,大力推进“全科社工”队伍培养。建立矛盾多元化解机制,打造区、街、社区三级“苔花调解工作室”167个,实现矛盾化解在网格、隐患消除在萌芽。

——以扁平化执法为依托,提升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水平。一是整合区级行政执法职能。将涉及市场管理领域的41项执法职责、城市管理领域的26项执法职责分别向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局归集,形成“一个领域一支队伍”。二是优化下沉综合执法力量。区城管局按照不低于80%的要求,向街道城管中队下沉执法队员200余人;街道办事处与市场监管分局深度融合。整合街道原有的城管中队、市场监管分局、安监站等多支队伍,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赋予街道执法主体地位,将原8个区级部门162个行政执法事项集中到街道,以街道名义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三是规范综合执法人员管理。下沉人员党工团关系及日常考勤全部交由街道管理,街道任职经历及实绩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区市场监管局、城管局负责加强对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的业务指导和培训。

——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全面加强城市智慧管理。在区级层面,建立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整合数字城管、12345政务热线等全区16个部门的30个信息平台功能,打造集信息汇总、数据分析、指挥调度、监督考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指挥调度中枢。在街道层面,建立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串联“全街道”,集成地图信息、网格员定位、在线呼叫等功能,承接区级下派的任务菜单,收集网格员上报信息,指挥调度街道范围内各类问题,使中心成为各街道日常运行的“中枢大脑”。通过区街两级指挥中心的双向联动,实现社会治理与城市管理问题的智能主动发现和快速高效处置。

秦淮区还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通过建立社区“零距离家园理事会”、深化民生工作站机制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施集成改革以来,秦淮区内90%涉及旅游设施、民生诉求、硬件管养、环境秩序等各类事件在网格中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行政审批提交材料减少33%,审批时限平均缩短50%;各街道围绕治理难题累计吹哨200余次,涉及50余个单位报到,问题解决率80%以上。这些治理成效,进一步坚定了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也为新时代加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一些启示。

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基层党组织是开展党的工作的基本单元,是领导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只有全方位提升基层党组织牵头抓总能力,才能“接得住、用得上、管得好”上级下沉资源,才能“找得到、聚得来、吸得住”多种社会资源,真正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主心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同时,随着需求多元化、问题复杂化,单靠政府机关已经无法满足基层实际需要,必须鼓励居民群众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吸收社会专业人士、丰富资源共同解决基层难题,切实让资源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必须坚持权责一致、重心下移。城市基层治理必须坚持重心下移,综合考虑基层的实际需求与承接能力,切实拉长基层履职“短板”,努力形成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用、钱往基层花、劲往基层使的局面。街道、社区是党委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进街道集成改革,就是看到了街道在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过程中主战场、主阵地的地位,把街道最想要、最有用、能用好的权力进行精准下沉,最大限度解决基层权责不一致等问题。此外,基层矛盾问题集中多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传统的治理方式缺少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的有力抓手。实施网格化治理,就是把发现、处置的关口进一步下移、前置,让“网格”成为采集信息、发现风险的第一感知触角,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的第一前沿阵地,便民利民、解决问题的第一服务窗口,大大提升问题解决的效率。

必須坚持服务群众、便民高效。民之所望,就是改革所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立足主城区老龄人口多、老旧小区多、公共服务不足等特点,把优化养老服务、提升小区环境、均衡公共服务等区内最突出的民生问题都纳入改革范畴,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推动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到一线听实话、察实情、问实效,获得了群众的认可。这启示我们,必须从“群众角度、用户思维”出发,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追求,积极推行精准化服务、零距离服务、高效率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手段。基层治理是个系统工程和长期工程,治理方法不能一成不变,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在信息化运用日益广泛的今天,秦淮区建设区街两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进一步转化为社会治理手段,更快捷、更有效地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面对城市基层治理的新情况新要求,改革也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既要善于发现和学习新经验、新做法,也要灵活运用和转化新技术、新手段,在不断革新中开辟新的治理路径。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秦淮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苏胜利

猜你喜欢
秦淮区区级街道
天津市总多项举措推动“区级工会加强年”工作落地
男子当结婚黄牛18个月四婚四离
统编语文教材七(下)第一单元拓展阅读
保定市首家县区级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莲池区揭牌
基于GIS和开放数据的公交可达性测度研究
弘报国家风 为归侨楷模——访南京秦淮区老归侨胡鸿飞先生
热闹的街道
推进报台网深度融合 做强区级融媒体中心
热闹的街道
县区级社情民意调查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