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芳
摘要 目的:观察“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方面的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选取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均给予知信行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比较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用药依从性。结果:入院时患者用药依从性为62%,出院后6个月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知信行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在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方面具有显著性效果。
关键词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精神分裂症;依从性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较为常见一种重型精神类疾病,表现为情感、感知、行为及思维方面的精神活动不协调或障碍[1]。该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病情反复发作,可出现人格改变、社会功能逐渐降低或丧失,并出现不同程度残疾状态,且该病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和致残率等特点[2]。坚持持续用药是该病常见治疗方式,也影响治疗效果,但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人承受较大经济、生活负担,还有来自社会不同程度歧视和误解,因患者服药耐受性低、对疾病存在认知误区,因此患者用药依从性往往较低。有研究报道,7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院2年内出现中断治疗情况,成为疾病复发首要风险[3]。精神分裂症复发类似一种“旋转门效应”[4],即患者和家.属在旋转门前反复进出,频繁入院。本文基于“知信行”健康教育理念,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跟踪随访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性情况,分析该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
资料与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3月选取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年龄16~60岁,平均(47.28±4.92)岁;男26例,女24例。全部患者均符合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排除重大脑部器质性疾病、酒精依赖或患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调查患者人院前服用抗精神药物依从性。全部观察对象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并遵医嘱服用精神科相关药物。同时,采用“知信行”理论模式(KAP)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该模式KAP用于揭示个人知识和信念如何影响健康行为改变最常用模式,该理论将人类的行为分为知识获取、产生态度和付诸行动三个连续过程。该理论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应用广泛,通过促进患者建立积极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正确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其中,“知”是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是态度与信念,是动力;而“行”则是行动,是将健康理念和态度付诸实践,完成行为转变过程。本研究中患者知信行教育模式目的就是要让患者认识到“不坚持服药是疾病反复发作的主要因素”“我要下决心坚持服药来控制疾病复发”并将这种信念付诸行动。主要干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①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想法及对疾病认知,对患者介绍精神分裂症原因、治疗方法及复发重要因素,让患者对病情有正确、全面了解,鼓励患者坚持用药。②鼓励患者,让患者梳理战胜疾病信心:充分了解患者家庭状况、耐心倾听患者倾诉,掌握其心理状态,同时向患者介绍通过坚持服药,抑制疾病复发患者成功案例,对患者所需信息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患者家属参与进来,强化家庭支持。③个性化健康教育和社会支持:由于不同患者心理状态、认知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因此醫护人员对患者及家庭情况作必要调查后,依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和干预,从而有针对性调动患者积极性。支持患者出院后主动到一些社交场所和治疗中心,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各方面兴趣爱好,让患者感受到生活美好。
观察指标:采用MARS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对患者人院时、出院后6个月的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10个条目[5]:①你是否曾经忘记服药?②你是否有时会因为一时大意而忘记服药?③当你身体状况比较好时,有时是否会因此忘记服药?④你是否会因为服药后感到身体状况变差而停止服药?⑤只有在当我觉得自己生病时,我才会服药。⑥以药物控制我身体与心理,对我而言是不自然的。⑦通过药物让我思考更清楚。⑧在持续服药情况下,我可以避免生病。⑨当我服药时,我会有一种奇怪感觉,觉得自己像“活死人”“怪人”一般。药物让我觉得很累很迟钝,该量表具有较高信度。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24.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知信行”模式干预前后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患者出院后6个月用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容易波动和复发,复发次数越多,患者社会功能和人格改变越严重,不但会对患者及家庭造成沉重经济压力,而且也消耗更多医疗资源。通过采取电话回访、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健康教育、认知干预、家庭心理干预等方式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相关措施,而用药依从性是影响精神分裂症复发重要因素。
本文基于“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该健康教育模式综合认知干预、心理干预、电话回访、个性化干预等干预方式,旨在提高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性。结果显示,该教育模式能够在患者出院后6个月将其用药依从性显著提高20%,提示该模式在转变患者健康行为方面意义,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吴叶,瞿春英.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9,34(6):92-94.
[2]李丹萍.精神科程式化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J].心理月刊,2019(3):15.
[3]刘磊,黄海锋蒋廷云.3R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49-51.
[4]高淑敏.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136-137..
[5]王素素.健康教育和家庭支持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2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