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征分析与启示

2020-03-02 07:50郭广军陈拥贤赵雄辉
大学教育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特征分析高等教育

郭广军 陈拥贤 赵雄辉

摘要: 2018年和2014年两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分布特点是:一级主题比较集中稳定,“人才培养改革”雄居第一位,平均占比五至六成;二级主题比较鲜明突出,“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体系”名列前二甲,平均占比两成左右;区域分布呈东部高耸、西部小增,中部与北部下降成洼地,东部地区获奖项数占据了半壁江山之多并较快增长;从推荐单位来看,苏、京、陕、沪、粤、浙位居前几位且大幅度领先其他省份;从学科分布来看,工、教、医、理、管位居前五位且“工”大幅度领先;机构独立完成者占绝对大多数,合作完成比例很低、但有小幅度增長趋势;第一完成单位向双一流建设高校聚集,获奖面缩小,地方院校呈劣势。通过以上分析,可获得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关注点,也为高校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区域分布;学科分布;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20)01-0043-08

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按照《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每四年评审一次,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个等级,其中特等奖是由国务院批准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的最高奖。我国1989年首次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奖,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扩展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三类奖励[2]。2014年、2018年两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均设置452项奖励,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400项。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科专业结构优化、教学质量保障完善、教学内容方法改进、实践育人环节强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学管理机制改革、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等方面。2018年评审突出“注重导向、注重创新、注重基层、注重公平”四项原则,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鼓励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等领域深入探索创新;优先奖励长期从事公共课、基础课和实验实践教学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所取得的成果;在同等水平情况下,向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倾斜[3]。

本文从主题、区域、学科、合作方式、第一完成单位及其类别等六个维度对2018年、2014年两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高等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实践提供借鉴与建议;也可籍此获得启示,进一步凝聚新时代我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主题,为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加快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一、2018年与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特点分析

(一)2018年与2014年获奖成果的主题分布

1.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主题分布

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主题体现了近年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本研究用北京理工大学大数据搜索与挖掘实验室开发的NLPIR-Parser(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 Information Retrieval Parser,自然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解析器)的关键词提取功能[4],对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成果名称进行关键词提取[5]。按权重大小排序,前10位的关键词分别是:人才培养、培养、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人才、创新创业教育。

笔者基于前述关键词提取结果分析,对关键词再进行归约、分类和统计,构建形成了二级主题分类体系。获奖成果的一级主题共划分为16项,包括人才培养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改革、教学质量保障、通识教育、办学模式发展、素质教育、工程教育、教材建设、教学管理改革和招生改革等。各一级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情况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人才培养改革”是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突出主题,其总奖项数占比近六成。其中,特等奖占比一半,一、二等奖占比各近六成,其下的二级主题“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体系”获奖成果总量分别是114项、80项,占比分别为25.22%、17.70%。排前五名的一级主题依次是:人才培养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获奖成果总量分别是257项、47项、35项、32项、23项,占比分别为56.86%、10.40%、7.74%、7.08%、5.09%。其中,“人才培养改革”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分别为1、28、228项;“教育教学改革”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分别为1、4、42项。

2.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主题分布

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主题体也体现了近年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笔者用NLPIR-Parser的关键词提取功能对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成果名称进行关键词提取[6]。按权重大小排序,前13位的关键词分别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教育、创新、教学、工程、建设、能力培养、人才、实践、模式。

基于前述关键词提取结果分析,再进行归约、分类和统计,构建形成了二级主题分类体系。获奖成果的一级主题共划分为19项。各一级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情况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可见,“人才培养改革”也是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突出主题,其总奖项数占比近五成,其下的二级主题“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体系”获奖成果总量分别是98项、43项,占比分别为21.68%、9.51%。排前五名的一级主题依次是:人才培养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改革、教师队伍建设,获奖成果总量分别是204项、59项、50项、30项、22项。其中,“人才培养改革”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分别为2项、32项、170项;“教育教学改革”主题获一等奖、二等奖分别为1项、58项。

3.2018年与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主题分布比较分析

第一,2018年、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主题比较集中稳定。其中,人才培养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改革这四个主题位居两届成果奖前四位。两届相同主题还包括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教材建设、通识教育、工程教育、素质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等。第二,“创新创业教育”主题获奖数量与占比有较大幅度增长。2018年、2014年“创新创业教育”主题获奖数量分别為23项、4项,增长了19项,占比分别为5.09%、0.88%,增长了四个多百分点,排名跃居第五位。

(二)2018年与2014年获奖成果的区域分布

1.2018年、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地区分布

根据我国经济区域划分,将全国分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港澳台地区。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西部地区包括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港澳台地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

第一,2018年、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区域分布呈现东部地区强劲突出并较快增长趋势,其总奖项数占据了半壁江山之多,两年占比分别为57.74%、50.66%,2018年比2014年增长了7个百分点。第二,2018年、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西部地区小幅增长,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分别下降了4个和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2018年、2014年总奖项数占比分别为18.14%、17.26%;中部地区总奖项数占比分别为12.17%、16.15%;东北地区总奖项数占比分别为8.19%、11.50%;单列的军队院校总奖项数占比分别为3.32%、4.42%;港澳台地区首次参加2018年评审,获二等奖3项,占比为0.66%。

2.2018年、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省域分布

从2018年、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省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省(直辖市)强劲突出,占据前五位中的四席,并小幅增长。两届成果奖评审中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获奖,2018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有2项、1项成果获奖。2018年排前五位的推荐单位依次是江苏省(63项,占13.94%)、北京市(59项,占13.05%)、陕西省(41项,占9.07%)、上海市(38项,占8.41%)、广东省(31项,占6.86%)。2014年排前五位的推荐单位依次是北京市(66项,占14.6%)、江苏省(43项,占9.51%)、上海市(33项,占7.3%)、陕西省(28项,占6.19%)、浙江省(27项,占5.97%)。

(三)2018年与2014年获奖成果的所属学科分布

从2018年、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所属学科分布来看,“工学”独占鳌头并呈增长趋势,两届平均占比近三成,获奖成果总量分别是129项、117项,占比分别为28.54%、25.88%。

两届成果奖中各学科占比相对比较稳定,两届平均占比排前五位的学科是工学、教育学、医学、理学、管理学,两届平均占比分别为27.21%、9.40%、9.52%、8.19%、5.31%。

(四)2018年与2014年获奖成果的机构合作方式分布

从完成方式来看,2018年、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由独立机构完成的项目数分别为400项、414项,占比分别为88.50%、91.59%,其中2018年比2014年占比略有下降。

2018年、2014年成果合作方式主要有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行合作、校企行合作、校研合作、校政合作,但是占比还相当低。

从成果完成单位数和完成人数来看,2018年比2014年有小幅度增长。2018年成果完成单位平均数为1.46个、完成人平均数为10.69人;2014年成果完成单位平均数为1.28个、完成人平均数为8.75人。

(五)2018年与2014年获奖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类别分布

按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本科院校一共有1 243所,其中“985且211”大学39所,“211且非985”大学72所,地方院校1 132所。从2018年、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第一完成单位类别分布来看,985大学突出,并呈较快增长趋势,占比四成有余。2018年、2014年985大学获成果奖项数分别为190项、163项,占比分别为42.04%、36.06%,两届占比均值为39.05%。而且,985大学、211大学成果奖数呈增长趋势,地方校院占比呈较大幅度下降趋势。2018年、2014年地方院校获成果奖项数分别为138项、172项,占比分别为30.53%、38.05%。此外,两届每所院校获奖均值985大学相比地方院校有绝对优势。2018年、2014年成果奖平均每所985大学获奖项数分别是4.87项、4.18项、均值4.53项;每所“211且非985”大学获奖项数分别是1.47项、1.35项、均值1.41项;而每所地方院校获奖项数分别是0.12项、0.15项、均值0.14项;可以看出,两届成果奖每所985大学获奖平均项数是地方院校的33倍,是“211且非985”大学的3.2倍。

(六)2018年与2014年获奖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分布

2018年、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第一完成单位分布排名向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聚集。两届特等奖的第一完成单位是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两届都进入前十位的第一完成单位有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

如表3所示,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第一完成单位前列包括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第一完成单位前列包括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此外,2018年、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第一完成单位总数呈下降趋势,获奖面缩小。2018年、2014年成果奖的第一完成单位总数分别为222个、257个。

二、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2018年和2014年两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分布特点是:

1.一级主题比较集中稳定,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其中“创新创业教育”主题增长快,从2014年第14位跃居2018年第5位。

2.二级主题中,“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体系”名列前二甲,2018年和2014年两项占比和分别达43%至31%。

3.区域分布呈东部高耸、西部小增态势,中部与北部下降成洼地。2018年,东部地区增长了7%,总奖项数占据了半壁江山之多;西部地区小幅增长;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分别下降了4%和3%。

4.省域分布上,“苏京陕沪粤”雄居前五位且大幅领先。东部江蘇省、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强劲突出,占据前五位中的四席,并小幅增长。

5.从学科分布来看,“工、教、医、理、管”雄居前五位且“工”大幅度领先。工学独占鳌头,并呈增长趋势,两届平均占比近三成。

6.机构独立完成者占绝对大多数,合作完成比例很低、但有小幅度增长趋势。成果完成平均单位数和平均完成人数呈小幅度增长趋势。

7.第一完成单位向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聚集,获奖面缩小,地方院校居劣势。第一完成单位总数呈下降趋势,获奖面缩小。两届成果奖中“985”大学获奖平均项数是地方院校的33倍,是“211且非985”大学的3.2倍。

(二)有关建议

1.加大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政策支持,促进全国高等教育均衡公平高质量发展,缓解高等教育内部凸显的公平与效益矛盾。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政策支持,西部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形成了趋好增强的发展态势,相比之下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处于下降趋势。因此,除了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省(市、区)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投入支持外,国家应当加大对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教学改革支持,推动省部共建,所在高校更应当深化综合教育教学改革、开拓创新实践、加强办学内涵和教育质量建设,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提升。

2.加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合作实践,推动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深入发展。近两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由高校独立完成的占了九成,突出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导地位和主体作用,但同时反映出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有效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体制的机制还不完善。按照推进高等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应当加强高等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深度合作,构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长效机制,提升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质量水平。

3.加大对地方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政策支持,使高等教育改革探索惠及更多本科生,扩大成果的受益面。我国地方院校数量众多,在校生占比高,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实施分类改革,统筹推进,支持引导地方院校实施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向应用型院校发展。因此,在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奖的激励原则设计上,应向地方院校适当倾斜。

三、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主题展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加快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是我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纲领和行动指南。

根据2018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和2018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2018年、2014年两届成果奖的主题分布走势,我们认为,新时代我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十大重点主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育教学、课程教材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大学通识教育等方面改革。这些主题也许是下一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改革实践的重要亮点。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格局。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新时代的重大命题,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紧迫而长期的重大任务,高校“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必须始终突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坚持一流引领,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双一流”建设是提升我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任,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是加快“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石,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是加快“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的重要主题。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学生中心,探索“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是深化新时代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探索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新时代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

猜你喜欢
特征分析高等教育
1961—2018年衡邵干旱走廊地带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中国赴东盟外派人员特征分析
西藏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的话语特征分析
2021年天府机场地面风场特征分析
2016年熊本MW7—1地震前GPS形变特征分析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