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习近平高校教育思想对思政课建设的启示

2020-03-02 02:25孟崇王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启示

孟崇 王琳

摘 要:习近平教育思想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高校教育思想在习近平教育思想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习近平高校教育思想主要内容的梳理,结合当前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必须全面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坚持立德树人,以创新带动教学质量提升,构建思政共同体,从而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关键词:习近平高校教育思想;思政课建设;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092.76;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2-0035-03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众多场合强调要加强高校建设,并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高校教育思想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基本遵循。习近平高瞻远瞩,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并阐释了教育在未来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高新科技产品相继问世。习近平更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3]高校思政课建设作为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担负着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重大责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对于高校思政课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习近平高校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

高校思想政治发展方向需要指引,党是高校的指路人,应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扛起社会主义大旗,坚守思政课“底色”不变。习近平指出:“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要想办得更好,办出自己的特色,就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积极落实党的相关政策。保持党对高校的绝对领导管辖权,对高校工作状况了如指掌,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动态与党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避免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不良影响,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红色基因的主阵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二)弘扬马克思主义,增强阵地意识

高校是培育优秀人才,树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场所。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着重抓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阵地意识[2]。广大师生只有拥有坚定的政治意识才能激发斗志,增强使命感、责任感。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旗帜高高飘扬,以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宗旨,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用于办校教学实践中,不断以理论指导实践,服务于立德树人,培育四有新人。高校是知识分子活跃的主要场所,各种文化及西方所谓平等、自由、普世价值等等价值观念在这里交融。鉴于此现象,习近平高度重视加强高校的阵地建设,引领广大师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阵地意识。

(三)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从古至今,对人才德性的培育一直延传。古人倡导仁、义、礼、智、信等纲常伦理,这在当时就是最大的德性。《资治通鉴》对德才关系也做了详尽解读,可见对人才道德培育的观念在古代已经深入人心。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德育培养依旧十分重要。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将道德的培育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人才興则民族兴。“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4]德育的培养时刻以人为中心,做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注重在培育人才发展过程中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真正让德育思想实现“三进”。

(四)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对于民族进步、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思政课课程改革,不断提出新指示。推进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已成为思政课发展的大势所趋。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4]这一重要论断对于高校思政工作开展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既要坚定政治立场,也要与时俱进,使大学生思政课更加接地气、有新度、有效果。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网络空间建设改革创新尤为不足,这与高度重视思政建设的大环境不符。高校教育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有所收获。

(五)营造大思政氛围,构建思政共同体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营造大思政氛围,构建思政共同体这一工作开展不仅是一线思政课教师和学校宣传部门的事情,而且是各个部门共同的事情,应充分发挥高校各个部门的作用,分工合作,共同致力于大思政工作机制建设。发挥高校网络平台的作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推进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协调发展。充分调动各条战线、各个部门、所有教师的积极性,再到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完美结合,让显性思政教育与隐性思政教育、课上思政教育与课下思政教育发挥作用,加强各所高校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汲取外来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方式方法,加强彼此的交流合作,真正构建思政命运共同体。

二、当前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党委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高校办学方向必须由党牢牢把握。这无疑决定着我国高校的治理水准,也决定了高校培育的人才是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习近平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2]当前高校虽然普遍实行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是大学生思政课对党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教师在教授学生党的相关政策的过程中仅仅是上传下达,不能扮演好教书育人的角色,这无疑使党的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大打折扣。各级党委、各个党支部之间各行其是,缺乏沟通与交流。学校党委不能以身作则,发挥高校的政治核心的作用。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在某种程度上严重脱节,思政课程对于党的相关政策落实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党的相关政策一知半解,同时学生缺乏对党的相关政策的认知,此现状依旧不容忽视。

(二)阵地意识淡薄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价值观交融已成常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高校也渐渐地被侵蚀。如果高校意识形态我们再不去坚守,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将面临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资本主义国家更大的冲击。目前,我国的一些高校内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肆意横流,各种西方思想杂草丛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笃信,造成其信念不坚定,社会主义意识淡薄,不明白该真正抵制什么、反对什么、批驳什么,更不明白应该坚持什么、巩固什么、发展什么。

(三)立德树人本领不够

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时刻围绕人来开展。纵观目前我国高校在开展学生工作方面并非从“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原则出发,相反更多的是以争相跻身“双一流”来提高自身知名度,不遗余力地从打造面子工程等方面开展工作。教书育人则不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育人育才规律,没有做到因时而进、因人而异,真正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邓小平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5]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能真正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高校教师承担教学、科研重任,个别教师为了获取政治资本和经济利益,将科研放在第一位,而教学则是附带品,完全背离了教学的初衷,一心追逐名利,完全不重视课堂教学。

(四)创新意识缺乏

当前,部分高校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严重脱节,在课程授课内容上“假大空”现象普遍,教师只注重理论理论灌输,不注重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从而不利于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过程中讲授形式单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学生对此早已麻木,易产生抵触之心。另外,部分老教师职业技能不能与时俱进,制作课件缺乏新意,更有甚者完全拷贝他人课件,更别说操作课堂派、麦可思智能助教等系统辅助教学实践。大学生思政课教育教学缺乏互动性,“一言堂”教学模式无疑与现代教学模式格格不入,在耳熟能详、死板僵硬的教科书式的思政课堂上,学生求学求知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增强创新意识,创新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模式,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已然成为当下改革的突破口。

(五)大思政格局空洞

大思政共同体建设不是一所学校、一个部门、一名教师能够完成的,需要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所有教师共同发力,致力于大思政、大氛围的建设。当前,我们正处于大思政命运共同体健全的初期阶段,各项工作开展阻力重重,仍需各级部门齐心合力,共克时坚。当前,构建大思政命运共同体的政策落实依旧问题众多,部分部门、部分高校没有真正动起来,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机制不健全,大学生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划分依旧明显。没有充分实现大学生思政课的主阵地与网络思政课教育新阵地完美结合,没有形成线上线下、课上课下两个阵地协调发展。高校之间的大学生思政课缺乏沟通,在某种程度上为两张皮,各行其是,这完全背离了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的构建大思政工作机制的初衷。

三、切实贯彻习近平高校教育思想以加强思政课建设

(一)全面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

习近平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我国的高校必须在党的指导下办校兴学,在人才培养上“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6]大学生思政课是高校课程中最具红色基因代表性的课程之一,是贯彻落实党的相关政策的主渠道。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政课在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地位,强化各级党委齐抓共管。各地党委主要领导要亲身步入思政课堂,融入思政教学,明白学生之所想,解决学生之所需。同时,要与高校思政课教师多接触,多交流、多关心、多激励,认真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并真正用心将教师的意见落到实处。作为大学生思政课教师,要精心研读党的相关政策法规,在思政课上倾心教授学生,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7]。积极引导学生拥护党,热爱党,将党的相关政策贯彻落实到位。

(二)牢固树立阵地意识

大学生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最为集中的地方,高校思政课旗帜必须鲜明,必须也仅有一个颜色,那就是“红色”,时刻把握思政课开展的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课程中的指导地位,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开展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让学生真正能够在思政课堂上树立正确“三观”,成为社会主义的坚定笃信者[8]。学校加大对思政课程的重视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其教师培训力度、考察力度。教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做马克思主义的弘扬者、奠基人。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力,能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做坚定追随者,时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捍卫社会主义旗帜,用自己行动去践行弘扬马克思主义,真正做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坚持立德树人,提倡以学生为本

開展大学生思政课程建设,必须时刻以人为中心。思想决定行动,思政课的开展在大学生的培育过程中至关重要。首先,在课程内容编排、课堂教学设计、课后实践教学考核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将德育宣传、德育考核、学生德性培养视为重点;其次,加强对教师师德的培养,倡导双主体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以学生为本,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最后,合力营造家庭、学校、社会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整体环境氛围,从小环境的耳濡目染,到大格局的熏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思政课的开展坚持育人与育才并举,真正培养社会主义需要的人才。同时,在开展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注意人才成长发展的规律,注重按规律办事。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条不紊地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培育学生成长成才。

(四)以创新带动教学质量提升

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顺应时代潮流,开展大学生思政课教学也要不断与时俱进。在大思政环境下,针对教材内容的创新,必须把思政课教材编好,不断与时俱进,赋予教材时代新意,从而引起学生兴趣;针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北京理工大学首次将VR技术运用到思政教学中,借助“互联网+”技术,学生得以“重走长征路”[9]。不断创新思政课授课形式,借助教育平台系统,把思政课开展得更有新意;针对于教学途径的创新,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教学模式,采取课堂互动,学生发挥,教师指导等灵活多变的教学途径。同时,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要秉持与“数”同行的教学理念,用大数据驱动大学变革。众所周知,人类正从信息时代走向大数据时代。因此,应与时俱进,用数据说话,真正让思政课活起来。

(五)用大思政工作机制构建思政共同体

大学生思政课的开展离不开大思政环境建设,以及工作机制的不断健全。从宏观层面上来说,要充分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共同致力于大思政格局建设,真正打造由上到下、由点到面,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大格局。从微观层面上,加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互补,充分发挥小环境格局下思政教学的作用,加强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的联动,坚持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相结合,既立足于时代的要求,又立足于长远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凝聚多个平台的合力,齐心协力,久久为功;加强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加强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的完美结合,从方方面面熏陶教化学生,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真正将教学落到实处;加强不同高校思政课之间的交流合作,互鉴互学,实现课程共享。营造大思政氛围,为大学生思政课的开展创造条件,构建大学生思政课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2018-09-10.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3]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5]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8.

[6]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49.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8]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模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中国网,2016-04-30.

[9]方圆震.“互联网+”激活思政课活力[N].光明日报,2016-12-17.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