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磁共振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

2020-03-02 02:16阎光辉张杰卜庆丰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影像放疗磁共振

阎光辉 张杰 卜庆丰

[摘要]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磁共振影像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影像学检查,分析其磁共振影像学的特点。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中,107例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发生在单侧颞叶或者双侧颞叶,5例双侧额颞叶并下丘脑损伤,4例双侧颞叶并桥脑损伤,4例双侧颞叶软化灶。磁共振影像表现为略等或者稍长的TI信号以及稍长的T2信号,可见不同程度的水肿以及占位效应。其中108例增强后呈现出不规则小结节状、花环或弧形、斑片状强化,4例囊性病灶无强化,剩余的8例仅进行平扫。结论 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磁共振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具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磁共振;特点;放疗;影像;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2;R73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20)01-236-03

鼻咽癌是当前导致患者死亡的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主要发生在鼻咽腔顶部和侧壁,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涕中带血、鼻塞、耳闷堵感等[11]。放射治疗是鼻咽癌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2]。但是放疗后将会导致患者出现放射性脑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尽早对其进行尽早的诊断和相应的治疗[3]。磁共振是诊断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主要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磁共振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43~69岁,平均(55.7±4.8)岁;放疗后发病时间1~19年,平均(5.32±0.34)年。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记忆力下降、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纳入标准:证实为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根据其组织病理学特点以及临床表现诊断,其组织病理学特点是血管壁类纤维素坏死,并伴有血管周围实质凝固性坏死,同时可观察到血管异常丛集性扩张;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局限性神经功能损害表现如同向偏盲、视力障碍、失语、单侧运动,也表现如嗜睡、头昏、记忆力减退等,严重者会出现明显痴呆、精神错乱、记忆力衰退等。经历过放疗,放疗剂量为40~70Gy;放疗前后颅脑常规CT检查未见异常;病例资料完整。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其中仅有8例患者采用平扫,剩余的112例患者均采用平扫结合增强扫描。本研究主要磁共振检查采用的仪器设备为磁共振Siemens MAGNETOM ESSENZA 1.5T,常规平扫采取T1WI矢状位,T1WI、T2WI以及TIR轴位,增强扫描采用T1WI矢状位、轴位以及冠状位。SE/TSE序列层厚为3~5mm,矩阵为512×512,主要扫描部位为颅脑部以及鼻咽部,对所有患者均注射顺磁性造影剂注射液,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快速注射0.1mmol/kg。

2 结果

2.1磁共振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为放射性脑损伤患者,经磁共振确诊112例,诊断准确率为93.33%。根据磁共振检查检查,双侧额颞叶9例,颞叶103例,其中双侧颞叶73例,单侧颞叶39例。见表1。

2.2磁共振检查影像特點

根据磁共振影像,其成像主要表现为单侧或者双侧颞叶可以看到略等或者稍长的TI信号以及稍长的T2信号,其病灶的位置主要在颅骨中的内板下区域或者颞叶的浅层表层位置,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斑片状改变或者,而且其边缘相对不是十分清晰,内部信号不仅模糊而且不规律,病灶周边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肿,病灶占位效应十分明显。8例采用单一平扫,112例采用平扫加增强扫描。根据检查结果,5例双侧额颞叶显示出不规则形长信号灶无强化,107例患者从影像学成像中均可以看到程度不同的、十分明显的异常强化,其大小、形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形状主要表现为点片状,还有一部分表现为火焰征。部分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见图1。

3 讨论

3.1鼻咽癌致病因素

鼻咽癌是恶性肿瘤之一,其不仅发病率高,而且预后差,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鼻咽癌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主要包括涕中带血、恶心头痛、复视、听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鼻咽癌的致病因素十分广泛,总体上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遗传因素。导致鼻咽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遗传,包括种族易感性、家族病史、特殊基因以及区域集中性,相较于与其他肤色的人种,黄种人中鼻咽癌的发病相对更高[4-6]。如果家族中存在鼻咽癌史,那么后代患上鼻咽癌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此外,在我国南方各省份发生鼻咽癌的几率高于北方各省份,尤其是在福建、广州、广西、湖南等地。其二,病毒因素。病毒因素也是导致鼻咽癌发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鼻咽癌组织中可以分离出带病毒的类淋巴母细胞株,这些病毒颗粒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清晰的观察到,相关临床研究表明[7],鼻咽癌的发生与EB病毒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其三,环境因素。根据相关的研究[8],移民西方国家的中国人将其后代患上鼻咽癌的可能性将会降低,反之移民东南亚地区的西方人及其后代患上鼻咽癌的可能性将会提高,由此可以说明鼻咽癌的发生与环境存在紧密的关系。

3.2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治病因素

当前临床上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方法是放疗,其应用效果较好。在接受放疗治疗后,患者将会有很大的可能患上放射性脑损伤,放射性脑损伤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或者邻近器官的病变症状,主要就是因为放疗造成的,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当前临床上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其比较主流的说法包括以下几个:放射线导致胶质细胞损伤;放射线导致自由基损伤;放射线导致血管损伤;放射线导致神经递质发生改变;人体自身免疫机制的作用[8-10]。上述的一个治病因素中任何一个都不足以导致患者发生放射性脑损伤,因此很多学者认为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11]。此外,导致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的因素还包括以下几个:照射方式和受照体积;分次剂量和总照射剂量;个体放射敏感性;血管性病变;年龄增长;其他因素。

3.3磁共振在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应用的影像学表现

磁共振在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时,其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病变位置多在颞下极偏前部,似以宽基底紧贴脑膜,其局部脑膜未发生明显的增厚;患侧颞下极首发,随着病程延长双侧出现病灶,但一般情况下患侧较为常见;病灶以略等或者稍长T1WI稍长T2WI信号为主,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变化,其病灶内部可以看见坏死、出血、囊变等,而在病灶周边位置则可以看见不同程度的水肿以及占位效应[12-13];早期病灶或者较小的病灶大部分以水肿为主,呈现为小结节状、点片状;较大的病灶大多呈现为不规则的花环状、弧形以及斑片状,在其病灶内部则可以看见囊变区坏死等;强化灶相对比较明显,边缘十分的毛躁,并且其界限不清晰;副鼻窦黏膜增厚、乳突气房信号稍高[9];脑干、额叶、小脑区、下丘脑等部位也可以看见相似性质的病灶[14-16]。本研究中,患者的病变部位主要包括双侧额顳叶、单侧颞叶、双侧颞叶;磁共振平扫影像主要表现为略等或者稍长的TI信号以及稍长的T2信号,呈现为小结节状、小片状或者斑片状、环形改变,内部信号不均匀,边缘不清晰,周边存在水肿和占位效应;磁共振增强影像表现为呈现不规则小结节状、花环或弧形、斑片状强化。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为放射性脑损伤患者,经磁共振确诊112例,诊断准确率为93.33%。

磁共振在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佳宏,包东明,程楠.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磁共振影像特点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4):13-14.

[2]王继民,叶向阳,赵伟,等.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对鼻咽癌放疗后颞叶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5):196-197.

[3]王莉,韩福刚.鼻咽癌放疗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20):4017-4020.

[4]李洲,马林,陈旺生,等.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MR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成像[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4(8):561-564.

[5]张锋.MRI和CT在鼻咽癌患者放射性损伤中的鉴别及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6,22(27):66-67.

[6]曹玉梅,李广喜,张继军,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对鼻咽癌颅底放疗疗效的评价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6):3133-3135.

[7]雷有林.低场强磁共振(MR)水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7):133-134.

[8]陈学文,卜雨华,付飞先,等.鼻咽癌放疗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15(5):305-307.

[9]梁杰,覃飞,陈伟华,等.DWI技术在鼻咽癌早期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1):59-61.

[10]罗考业,黄筠洋,姚秀华,等.磁共氢质子振波普及扩散加权成像早期诊断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J].广西医学,2016,38(3):421-423.

[11]贾庆明,罗海清,余忠华.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8,32(12):1236-1239.

[12]梁家宁.探究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脑脊髓损伤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1):99-100,105.

[13]李国华,李俊晨,胡春洪.鼻咽癌放疗后- IH-MRS早期变化及其与神经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8,37(11):1804-1808.

[14]王凯,徐国镇,罗京伟,等.鼻咽癌IMRT后放射性脑损伤转归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8,27(5):441.

[15]曹玉梅,李广喜,张继军,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对鼻咽癌颅底放疗疗效的评价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6):3133-3135.

[16]宾淑华.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应用于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7):129,131.

(收稿日期:2019-05-27)

猜你喜欢
影像放疗磁共振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替吉奥同步放疗序贯化疗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分析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现实主义影像剖析
融合与分离:作为一种再现的巫术、文字与影像世界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