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云
小学生作文一般以命题作文为主,所谓命题作文,就是教师出题目,学生依题作文。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难度,只要掌握方法,把好“四关”,就一定能写好。
一、审题关。审题就是理解题目的意思,弄清“题眼”和“题限”。“题眼”,就是题目的关键词。如“窃读记”,“窃”是题眼。“窃读”,就是“偷偷地读书”。
“题限”就是题目限定的范围、对象、人称、内容等。如:“一场乒乓球赛”,限定了写作内容“乒乓球赛”;“ 发生在早晨的一件事”,限定了写作时间“早晨”,数量“一件”,内容是“事”;“ 我的爸爸”,限定了写作对象“爸爸”;“ ××,我想对你说 ”,限定了写作人称“我”……
但是有的题目意思比较含蓄,只是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如“路”“隐形的翅膀”等,意思不明显,需要通过分析、思考才能理解。“路”,可以理解为人走的道路,也可以理解为人生之路。
要把好审题关,还得掌握一些审题的基本方法。常用的有:
抓题眼。就是抓住作文题目的关键词。题眼是修饰词,如“快乐的一天”,“快乐”是题眼,修饰“一天”。题眼是中心词,如“我笑了”,“笑”是中心词,是题眼。写作时,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捕捉题眼。
作引申。就是借助联想,找字面意思背后隐含的深刻意义,把握题目的引申义或象征义。如“阳光总在风雨后”,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阳光总是在风雨过后出现;比喻义是,人生只有经过挫折和失败,才会迎来成功。“阳光”代表成功、勝利、希望、收获等,“风雨”代表困难、挫折、磨难、付出等。
添语素。就是给作文题目添加一些修饰性词语,使意思更加具体。如“路”,可以这样添:“一条人生之路”“一条曲折的人生之路”……
提问题。采用提问的方式,扩展、补充题目,以便打开思路。如“喝彩”,谁喝彩?为谁喝彩?为什么喝彩?从喝彩中想到了什么?
二、中心关。中心是文章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是文章的统帅。
家庭风波
星期六晚上,刚吃完饭,爸爸就坐在沙发上看体育节目。妈妈几次要求他不要看电视了,去看看小宝的作业做得怎么样了,爸爸都当没听见,一动也不动。
妈妈生气了,几步走到电视机前,把电视关了。
爸爸正看得津津有味呢,这下火了,冲妈妈嚷道:“你干什么!”妈妈正一肚子的火没处发泄呢,指着爸爸的鼻子说:“你想干什么?打架?来,我不怕你!”说着,顺势朝爸爸挥过去一掌,爸爸也不甘示弱……
家里简直鸡飞狗跳,我劝谁都不听,急得直哭。最后,邻居来了,在他们的调解下,这场家庭风波总算平息了。
全文内容具体,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语句也很通顺。只是读了文章后,感觉不出小作者要表达什么。是同情妈妈,是支持爸爸,还是要说明父母之间应互相体谅?
作文要有明确的中心。所谓明确的中心,就是文章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歌颂什么,还是反对什么,或是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比如,给妈妈洗脚,表现的主题是“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这个中心就很明确,也很健康,给人以正能量。
要注意,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不能有多个中心。同时,中心最好突出,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题目《给我一点时间》,大多数同学都写自己的时间太少,希望能够多拥有一点时间,有个同学却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应该少抱怨,好好利用抱怨的时间,就是“给自己时间”。她写道:
每个人都这样埋怨,可是回过头来想一想,那些宝贵的时间是不是都被我们浪费了呢?如果把那些用在抱怨上的时间好好利用起来,可以做好多事情呢,时间是挤出来的。
怎样确定文章的中心呢?
从题目入手。有些文章,题目本身揭示了中心。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人教版六年级上),题目就是中心。文章围绕这个中心,分别从河水、空气、动物三个方面呼吁人们善待这片土地,爱护家园。
反弹琵琶。运用逆向思维确定中心。比如《司马光》(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逆向思维,果断用石头砸破缸,救出小伙伴。按常理,解救落缸者最直接的办法是拉人出缸或者跳进缸中救人,但对于一群小孩来说困难重重,于是,司马光想出 “砸缸救人”的妙招,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智慧。
以小见大。从小事中发掘出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如作文《学会走路》,小作者在上学放学的路上看到不少同学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横穿马路,呼吁大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避免发生交通事故。以小见大,主题深刻。
三、材料关。材料就是文章的内容,其选择与取舍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好的材料应该是:
1.思想健康。思想不健康,内容再好,文采再飞扬,也不是好作文。比如,有位同学写“我的理想”,想成为富翁,挣很多钱,买豪车,住别墅,过荣华富贵的日子。这样的材料表现出来的思想就不够健康,追求的是一种贪图安逸、纸醉金迷的生活,不宜提倡。
2.新颖。指新鲜、活泼、生动有趣,具有时代精神和特色的材料。比如写“妈妈的爱”,许多同学都喜欢写“我”生病了,妈妈如何照顾“我”,表现妈妈对“我”的爱。而作文《妈妈的“辞职报告”》就别具一格:写妈妈关心女儿的饮食习惯,苦于女儿不理解,万般无奈之下,采用辞掉家庭“煮妇”职务的妙招,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3.典型。选择最有代表性、能反映事物本质,突出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的材料。如作文《我的叔叔李文文》,记叙叔叔李文文辞掉月薪上万的工作,开车带着奶奶去北京看长城,了却奶奶的心愿。这个材料比较典型,也很有深意,表现叔叔孝老敬老的品质。
4.真实。选材真实,是真实发生的。如作文《作弊不是时候》,写 “我”考试作弊,披露“我”的虚荣心理,告诫同学要想取得好成绩,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弄虚作假不可取。
怎样选材呢?
围绕中心选材。如“我敬佩的一个人”,中心是表现爷爷乐观的品质。表现这个中心的材料很多,如:①喜欢弹琴,每天都能看到他弹一会儿。②经常逗我玩,像个“老顽童”。③喜欢和奶奶“打情骂俏”,逗奶奶开心……但是,是不是要把它们都写到作文里?当然不是,需要对材料取舍。取什么,舍什么,要根据文章的中心定。比如,上面列举的3个材料,材料①显得一般,可舍去;材料②比材料①要新颖,但不典型,留着备用;材料③比较典型、新颖,表现爷爷乐观、活泼开朗的性格,是需要的材料。
根据题目选材。如作文《爸爸的“歪理邪说”》,小作者围绕“歪理邪说”这个中心选取了两个事例:第一个事例是爸爸喜欢吸烟, “我”劝他不要吸烟,他却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爸爸在外面打麻将输了钱,回到家心情不好,一支烟接着一支烟地抽,“我”劝他不要抽了,抽多了伤身体,爸爸却说:“吸烟解千愁。”第二个事例是爸爸喜欢喝酒,每天都喝得酩酊大醉。“我”和妈妈劝他不要喝酒,爸爸却说:“每天喝一点,健康多一点”。语言风趣幽默,人物性格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
多角度选材。就是从不同的方面去选材。如,《美丽的校园》,可按时间顺序选材:早晨—上午—下午—黄昏;可按空间顺序选材:校门—操场—花坛—教学大楼……
又如《灯》,可以从照明的灯——路灯、台灯、红绿灯,联想到心中的灯——理想之灯、心灵之灯、人生之灯,以及和灯有关的事:灯下作业、红绿灯下的交通事故、母爱如灯一样照亮我前进的路……
四、谋篇布局关。就是安排文章的结构,按顺序组织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写详写,哪些略写,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都要安排和考虑。一般说来,安排结构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纵向结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如《草船借箭》(人教版五年级下),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诸葛亮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借箭的结果。
第二种,横向结构。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或逻辑关系,组织材料、安排段落。如《太阳》(部编五年级上),按事物的内在联系,写太阳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而《颐和园》(人教版四年级下)则按逻辑关系组织材料、安排结构,开头总写“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中间分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几处景点,突出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最后总结“颐和园的美景说不尽”。
写参观、访问、游记等之类的记叙文,说明事物性质、状态、结构、用途等之类的说明文,写观后感读后感之类的议论文,大都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常用的方法有:
三段式結构法。将一篇文章按开头、中间、结尾(或起因、经过、结果;总起、分述、总结)三段模式谋篇布局。比如作文《学骑自行车》:开头简要交代学骑自行车的原因;中间详细叙述学骑自行车的经过;结尾略写学骑自行车的结果,说明学习本领要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叙事作文这样,写人作文也如此。比如作文《我的妈妈》:开头描写妈妈的外貌,突出妈妈的性格特点;中间具体写妈妈帮助“我”改正做作业磨蹭的坏习惯,表现妈妈对“我”的爱;结尾总结,在妈妈的教育下,“我”克服困难,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初学写作的同学,不妨采用这种“套路”构思行文,能有效提高写作能力,少走或不走弯路。
片段组合法。将若干个内容上紧密关联而角度不同的生活或情感片段,组合成文。如《小英雄雨来》(部编语文四年级下),截取雨来生活的几个片段:“游泳、夜校读书、掩护李大叔、与鬼子斗争、虎口脱险”等内容,以序列的形式组合成文,表现雨来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优秀品质。构思独特,结构新颖。同类型的还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课文,把几个不同的“碎片”连缀成文,表现鲁迅先生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设置悬念法。指在安排情节时,先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而把故事的原因或结果有意藏起来,叫人猜不透。随着情节的发展,故事结束时,笔锋陡转,谜底揭开,真相大白,高潮涌起,让读者在恍然大悟中领会文章的中心。如《草船借箭》,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开头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商量“公事”的名义要诸葛亮10天内造好10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还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了置诸葛亮于死地,暗地里吩咐军匠不供应造箭材料,而奇怪的是诸葛亮也不要造箭的材料,只向鲁肃借用“二十只船”,每只船上要“三十个军士”,船要“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这是为什么?诸葛亮借箭,前两天不见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分,才密请鲁肃一道去取箭,这是为什么?“草船”逼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竟吩咐军士擂鼓呐喊,这又是为什么?文章悬念迭出,高潮迭起,让人读了拍案称奇。
“彩线串珠”法。以人或物等相关事物作为线索,把文章的各种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成为有机整体。好像散乱的珠子用线穿起来后,成了一串。如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部编三年级上),以“杨梅(物)”为线索,描写“杨梅树”“杨梅果”的生长过程,表达“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又如作文《我的十一岁》,以“时间”为线索,记叙爷爷的11岁是如何过的,爸爸的11岁是如何过的,“我”的11岁又是如何过的。以“11”岁为“珠子”,把祖孙三代人的生活经历串联成一根“项链”,反映时代的变迁。
往事追忆法。用回忆的方式叙述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结果。如《难忘的启蒙》(人教版六年级下),重点回忆了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和抗日演讲比赛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我”对启蒙老师的感激和怀念,自然引出了对启蒙老师的回忆,最后写启蒙老师的教育在“我”身上产生的影响。叙事清楚,线索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