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张人亚

2020-03-02 02:22马婉
儿童时代 2020年2期
关键词:书刊张家儿子

马婉

政府接待室的早晨,像往常一样忙碌,人来人往,非常嘈杂。在接待室的角落里,却静静地站着一位中年男子,怀里紧紧抱着一包厚厚的油皮纸包。见来访者渐渐减少,中年男子才警觉地走上前来。

“同志,请问您有什么事情?”工作人员问道。

“我来替我二哥上交一些党的重要文件。”中年男子诺诺地回答。

“党的重要文件?”工作人员不停地打量着这位衣着普通的男子,一脸疑惑。一个党外人士怎么可能会有党内的重要文件呢?

中年男子慢慢打开油纸包,一层,一层,又一层,小小的油纸包里里外外居然裹了三四层油纸,剥开最后一层棉布包裹,几本早已泛黄的书刊与文件露了出来。

《共产党宣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决议案》,还有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工作人员惊呆了,不禁站了起来,一把抓住中年男子的手问:“同志,这么珍贵的书刊与文件您是从哪里得来的?”

面对着激动的工作人员,中年男子似乎毫不在意,却指着文件上“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的印记说:“我叫张静茂,我想找我的二哥张静泉,他也叫张人亚。”

“张静泉?张人亚?”工作人员一头雾水。

伴着大家的疑问,故事在张静茂的讲述中铺开了。

张静泉出生在宁波市镇海县霞浦张家祠堂后面的一个宅院内,在张家排行老二。当时的张家并不富裕,但父亲张爵谦依然咬牙送他到镇海读书,希望他有朝一日可以学有所成,荣耀门楣。张静泉也因此成了全家七个姐弟中唯一一个上过中学的孩子。可是,好景不长,贫寒的家境实在无法支付对他们而言的巨额学费,张静泉不得不辍学,到上海当了金银楼的学徒,那年他才十五岁。

偌大的上海,小小的张静泉,生活的闲苦可想而知。不仅如此,他所在的金银楼行业的工人收入还非常低,常常受到资本家的欺压,随时面临被开除、流落街头的危险。张静泉愤懑不已:为什么我们工人们工作如此努力,生活却还这么贫困?于是,他号召工人们团结起来,与资本家交涉谈判,争取合理的收入与基本的保障。他的这些行为引起了资本家的恐慌,同时也引起了早期中共组织的注意。

在党组织的培养下,1921年,张静泉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即又加入了共产党。参加革命后的张静泉,为了安全起见,改名为张人亚。

加入共产党的张人亚非常珍惜革命的机会,像许多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仁人志士一样,汲取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养分,探索着救亡图存的道路。就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第二年,即1922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秘密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通过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一系列重要决议案。会后,党中央印了一批小册子,把党章、决议等共计十个文件印在册子上发给党员学习。作为当时全国两百名左右的中共党员之一,张人亚也拿到了一本。拿到文件后的张人亚,异常珍惜,不舍得丢掉一份文件,甚至不舍得撕毁一张纸,即使不停地更换工作岗位、工作地点,也都随身带着。

时代的年轮继续前行,张人亚随着大革命的脚步,印刷进步书刊,发动金银楼工人大罢工,承担党、团领导机关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行,等等。但是这一切就在1927年的一天,突然“变色”。“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了。严重的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滩,三天之内,三百多位共产党员被杀,五百多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踪!许多信仰不坚定的党员纷纷宣布脱党,甚至悄悄叛党,以求安全。而此时,面临生与死抉择的张人亚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个人的生命,而是这些文件的安危。他想,如果这些文件不幸被国民党发现,不仅自己会引来杀身之祸,还会暴露党的很多秘密。如果将文件付之一炬,那么又会让党失去很多重要文件。张人亚陷入沉思。

就在举棋不定之时,他想到了宁波老家。趁着夜色迷蒙,乔装打扮的张人亚偷偷潜回了宁波霞浦祠堂后的老家。父亲张爵谦见到经年不见的儿子,喜出望外。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儿子此行是要交给他一个重大而秘密的任务——妥善保管一批文件和书刊。交代后,张人亚又趁着夜色匆匆返回了上海。

张爵谦虽然不知道这包资料是什么,也不知道这包资料有多重要,但是儿子的嘱托却深深印在了他的心里。第二天,张爵谦就把这包东西悄悄拿到自家的菜园里,塞进停放张人亚亡妻顾玉娥棺材的草棚。隔了好几天,父亲向邻居们佯称他的不肖二儿子张静泉长期在外不归,杳无音信,恐怕早已死了。接着就在村东面的长山岗上,为张人亚和他早逝的妻子修了一座墓穴合葬。张人亚的一侧是衣冠冢,放置了一口空棺。张爵谦用好几层油纸把这些文件书报精心包扎好,以防止受潮霉变,之后再秘密藏进空棺,埋人墓内。为保护这批文件与书刊的安全,张爵谦在墓碑上写了“泉张公墓”,故意少写了一个“静”字。

藏好文件与书刊的张爵谦天天提心吊胆守着这个秘密,等待着熟悉身影的再次出现。然而,这一等就是二十二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看着乡里参加革命的青年,陆续回到家乡,但是张人亚却一直没有出现。年逾耄耋的张爵谦不禁忧心忡忡,张人亚到底在哪里?还能回来看看年迈的父亲吗?万一儿子回不了家,这些文件的秘密要怎么办?左思右想,张爵谦叫来在上海工作的三儿子张静茂,让他从衣冠冢中挖出这些书刊与文件,交给上海市人民政府,再打听张人亚的下落。

可是,吋过境迁,这二十二年里,共产党几经磨难,周转,人事档案资料所存甚少,寻找张人亚困难重重。工作人员查遍现有的资料也没能帮张家找到张人亚的下落。

张人亚在哪里?1956年,父亲张爵谦还没等到儿子的消息,便遗憾病逝。几年后,张静茂也抱憾病逝。但是寻找张人亚的使命,却在张家继续传承着。直到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家后人查到一份1933年1月7日的《红色中华报》,报纸第三版左下方刊登了一篇题为《追悼张人亚同志》的文章,才揭开了谜底。原来共产党人张人亚早在1932年12月,就因公殉職,再也回不了家了……

猜你喜欢
书刊张家儿子
说话算话的我
2023年精品书刊订阅
张家塬村村歌
打儿子
张家贵 藏石欣赏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多翻书刊益处大
儿子
书刊信息: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