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本文系北方民族大学2018年一般科研项目“乔治·佩雷克《人生拼图版》的空间叙事研究”结项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8XYSWY08。
摘 要:1978年《人生拼图版》出版以来,其庞杂的叙事,完整的结构,无穷的读者生成机制震惊了法国文坛,也让无数研究者趋之若鹜。本文拟从空间叙事形式的角度对《人生拼图版》做一个探索性解读。
关键词:《人生拼图版》;空间叙事;形式
作者简介:韩尧,女,硕士研究生,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当代法国文学、法语国家与地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2--01
一、引言
《人生拼图版》中译文标题没有直译成“人生使用说明书”,而采用异译策略,实际上正是与本书的核心意象“拼图”相呼应。拼图不仅是本书的意象中心、情节钥匙,更是作者写作观的直观表达。佩雷克认为,人类的文学其实就是一幅巨大的拼图,自己只是这块大拼图中的小拼图[1]。
佩雷克一直致力于构建一部充满读者与作者角力的拼图小说。在这本小说中拼块既是房子的拼块,也是拼图的拼块;房子是城市的拼块,也是事件、人物的拼块,从而错综阡陌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本文拟从叙事的角度,对《人生拼图版》中的空间形式进行解析。笔者认为,《人生拼图版》的空间形式大致上可以分为:拼图式布局和走马式叙事。
二、空间形式分析
首先,拼图式布局。佩雷克在《人生拼图版》中采取的是10*10拉丁方格的数字结构。地点被安排在一所外立面被揭去的巴黎公寓里,即西蒙-克吕布里埃大街11号(11 Rue Simon-Crubellier)。在这栋10层的公寓里,每层10个房间,构成了小说的叙事空间。公寓楼的每一个房间对应拉丁方格中的一个方块,每一个方块中承载了家具、装潢、人物、历史、地理和文学典故等等内容,也构成了书中相应的每一个章节。按照如此计算,全书应该有100个房间,也就是100个章节,但小说最终只有99个章节。小说第1章开始于第四层,最后第99章也结束于第四层。这些都是作者的有意安排。而小说最重要的两个人物,巴特尔布思和温克勒的主要事情就是用一生时间完成巴特尔布思的海景画拼图。为此,巴特尔布思走遍世界各地绘制水彩风景画,然后将画交给温克勒制成拼图。随后将制作好的拼图打乱,再按照水彩风景画又拼成拼图,每拼成一幅,就将当初的画寄回作画处销毁。然而当巴特尔布思正在完成第439块拼图画的时候,他已经走到了人生终点,并且这第439幅拼图画也缺失X块。小说布局100间房缺失1间与情节上缺失的X块拼图遥相呼应,最终都归回于第四层的存在。这里没有命运捉弄,也没有拼图比水彩画高级的进化,有的只是生与死融合在一起的存在。
其次,走马式叙事。《人生拼图版》的章节安排,犹如棋盘上的“走马”顺序。马不能两次跳进同一个格子,因此每个房间只能出现一次[2]。这种以“走马”为顺序的叙事,人物出现不再集中,而是分散在拼图的碎片中,从而完全消解了传统以情节为中心的人物安排模式。小说的人物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很难从情节上去预料人物的出场和结局,有的只是日常生活流水账一般的情节。在这里,没有崇高、没有突兀,没有起承转合,没有荡气回肠,有的只是细致繁琐的物,平淡如水的叙述,无法预测的人物登场,有的只是现代生活的日常存在。正如卡尔维诺在《美国讲稿》里所说的那样:“我们是什么,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又是什么?是经历、信息、知识和幻想的一种组合。每一个人都是一本百科辞典,一个图书馆,一份物品清单,一本包括了各种风格的集锦。在他的一生中这一切都在不停地混合,再按各种可能的方式重新组合。[3]”《人生拼图版》的这种“走马式叙事”无限扩大了小说的空间范围,让公寓楼里的每一个房间都成为叙事的可能,然而又注定不能深入。作者仿佛一名全知的观察者,能接触的也只是一个个人物的纷繁登场,一个个人物的如波消逝,一件件不痛不痒的日常,一场场随着时间消逝而演绎的空间存在。“走马式”的叙事,让人物穿插在不同的章节中,犹如拼图碎片拼入不同的拼图画中,比如巴尔特布思这个人物的故事分散出现在第21章、第70章、第80章、第87章和第99章[4]。这些章节组合起来便构成了巴尔特布思的存在。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有单独的出场章节,有的只出现一次,有的也同样穿插在公寓楼的不同房间内,有时间有事件,仿若一个个年代列表,读者可以通过这些列表重新生成不同的故事,从而使《人生拼图版》迈向了无穷的可能。
三、结论
“20世纪伟大小说表现的思想是开放型的百科全书……是一种积累式的、模数式的、组合式的超级小说。[5]”《人生拼图版》无疑就是这样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小说。佩雷克通过精心设计的拼图布局,“走马式”的流水叙事,无限扩大了小说的叙事空间,并通过穿插、拼贴等手段,将小说进行无限的重新组合,从而使小说拥有无限生成的机制。这正是佩雷克的伟大之处,他让《人间拼图版》拥有了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包容,他写出了这个时代允许写出的一切,包容了这是时代所有的文学。
注释:
[1]Georges Perec, Penser/Classer[M], Paris: Editions du Seuil,2003:p. 12.
[2]宫林林,潜在与日常,乔治.佩雷克的文学实践,中国美术学院博士论文,2015:p70.
[3]伊塔洛.卡尔维诺,美国讲稿,萧天佑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p.118.
[4]宫林林,潛在与日常,乔治.佩雷克的文学实践,中国美术学院博士论文,2015:p70.
[5]ibid.p.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