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子故事《羌胡传》对《封神演义》《施公案》的借鉴与模仿

2020-03-02 02:22席凤玲陈永春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期
关键词:模仿借鉴

席凤玲 陈永春

基金课题: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项目编号:19VJX145)和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项目(项目编号:NMDSS182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模仿与借鉴是文学发展的必经之途。创造性的模仿更是近代蒙汉文化关系史上的重要现象之一。蒙古族本子故事《羌胡传》在其情节设置和人物性格特点描写等方面借鉴和模仿了中国古典章回小说。这种富有创造性的借鉴与模仿,让《羌胡传》成为了在蒙汉文学史上具有显著的叙事特点的文学作品。

关键词:《羌胡传》;模仿;借鉴

作者简介:席凤玲(1995.12-),女,蒙古族,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蒙汉文学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2-0-03

在清代蒙汉文学关系史上,著名的系列长篇本子故事“五传”,占有重要的地位。“五传”也称之为“说唐五传”或“唐五传”,这其中包括了《苦喜传》、《全家福》、《殇妖传》、《契辟传》和《羌胡传》(上、下册)等五部长篇本子故事,这些都是现存蒙古族本子故事的代表作品。这五部本子故事在故事情节方面各自成篇,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承前接后,共同组成了洋洋一百几十万字的庞大故事系统。这其中《羌胡传》的篇幅为最长,共一百九十九回。“五传”叙述了约百年间的唐朝兴衰故事。其中,包含着大大小小众多的战争故事,以及朝廷忠臣与奸臣斗争的故事。这些故事,并无史实根据,是作者从蒙古族审美理想出发,仿照汉文“说唐”故事,借鉴甚至择取清代流传的各类汉文讲史演义和公安类小说的细节,经过艺术虚构创作出来的[1]。

本文所论的是“五传”中的最后一部《羌胡传》。它的篇幅为最长,由一百九十九章节组成,且故事内容也与前四部有所不同。《羌胡传》主要讲述的是以秦龙之子秦俊彪为元帅奉旨查访连年闹灾、盗贼蜂起的山东等地,在亲临查访除暴安良之际,南邻石碣国侵犯边疆,在朝奸党又勾结羌胡国进犯;南洋王、兴燕国、碓吉国皆出兵伐唐,唐王朝四面受敌。面临国家危难,还是以秦俊彪为首的忠义之臣,多次战败不馁,前仆后继,苦战多年,终于征服了羌胡,天下得以统一,唐室得以再兴。蒙古本子故事《羌胡传》更多的模仿和借鉴了各类狭义小说、神魔小说和公安类小说。本文主要论述《羌胡传》从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和公安类小说《施公案》的情节设置以及人物性格特点上的模仿与借鉴。

1、相似的情节设置

模仿、借鉴前人之作,是文学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小说文体形式衍化、内容题材、艺术水平提高的必经之途。任何形式的创新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也绝不是随意的,它是在已有基础上的创新,是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小说亦然[2]。在各民族文学关系史上,蒙古族和汉族两个民族在文化和文学发展上对彼此的影响是较深刻的,因此通过他们的文学与文化的影响,创造出了像“五传”这样具有影响力的蒙古族文学的代表作品。保卫社稷和反抗侵略,是贯穿“五传”诸部的基本线索。在“五传”中,唐朝先后与匈奴、吐藩、突厥、界利汗、北燕、南越、东辽、西辽、羌胡、契辟等众多国家交战。这些战争,除与契辟国的战争应该另当别论之外,其余都是对方首先发动进攻,率军侵犯唐朝后,唐朝才被迫还击,最后取得保卫社稷和反抗侵略的胜利。这些都是通过借鉴那些汉族的讲史演义和公安类的小说情节,经过艺术虚构创作出来的。在这种艺术虚构上的本子故事《羌胡传》,对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封神演义》和《施公案》锻化熔铸,做到了出神入化的发展。

《羌胡传》第一百一十八回“三姐夜行刺艳春 偷草人艳春得救”中,敌军的张三姐选择一僻静帐房,扎一草人,给草人穿戴肖艳春那样衣服,写上肖艳春的名字,贴在胸前,以肖艳春的岁数,属相在其各骨节主要血脉插上钢针,以狗油点灯。张三姐手持七星定剑,披头散发,坐坛施法日夜不得见人。再说肖艳春,病情突然加重,武国公、白帝王等请良医调治亦无济于事。在《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子牙魂游昆仑山”中,姚天君在“落魂阵”内,筑一土台,设一香案,台上扎一草人;草人身上寫“姜尚”的名字;草人头上点三盏灯,足下点七盏灯,上三盏名为催魂灯,下七盏名为促魂灯。姚天君在其中,披发仗剑,步罡念咒于台前,发符用印于空中,一日拜三次。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立不安,最终死于自己的相府,魂魄在昆仑山附近径直徘徊。对此,我们不难看出这两部作品在情节设置之处是非常相似的。《羌胡传》很好的模仿了《封神演义》中的这一情节,都是扎草人通过法术使得对方坐立难安。但不同的是,《羌胡传》中的肖艳春并没有因此丧命,而《封神演义》的姜子牙死于非命,魂魄不安。

《羌胡传》第一百九十五回“将计就计唐军胜 缴金银运回长安”中尉迟龙得知毛朱胜是来诈降的,于是尉迟龙将毛朱胜捆绑,并且从诈降来的士兵的身上搜出信炮和短剑,因此尉迟龙将计就计,一看正是二更天,命人点燃了信炮。礁吉王听到炮声甚喜,带领兵马杀奔唐营,尉迟龙见敌军已到,命士兵四面埋伏,等到敌军进入大营,一齐从四面射箭,礁吉兵为逃活命,越寨墙而逃。礁吉王已知中计,急令撤兵,唐军一齐掩杀,礁吉兵马死伤无数的情节与《封神演义》中的第八十八回“武王白鱼跃龙舟”的姜子牙与武王姬发假装去看要攻破的朝歌城池而给敌军的将领张奎错觉,在已经引诱了张奎出城之际,命哪吒、雷震子和杨戬将计就计将进城占领了渑池县的情节相似,都是用将计就计的计谋成功攻破敌军而大获全胜。

《羌胡传》第一百六十八回“海峰率兵助羌军 谢都道下书唐营”中钟旭亮决定与敌军的谢都斗阵法。于是谢都遂唤铁胜广、李延军道:“你二人带领一万兵卒在两军交战之处,筑一高台高一丈六、长宽三丈上插五行九宫旗幡,离台一丈,四面各挖十五丈长深一沟,在离此沟百步筑四个小台高一丈、长宽二丈四,各台均挂二十八星宿图,插上我这写符之旗,每台用五百兵士守护,分穿五色服,这大小五台,以五行之色插上五色大旗,每个大旗均贴符号,再离四台百步,设四门,南方丙丁火竖红色虎图旗,东方甲乙木竖兰色虎图旗,北方壬癸水竖白色虎图旗,西方庚辛金竖黑色虎图旗。”等布阵方法的情节,与《封神演义》的第五十回“三姑计摆黄河阵”中,闻太师令吉力去选了六百大汉前来听用,云霄三位娘娘同二位道姑往后营,用白土画成图式:何处起,何处止。内藏先天秘密,生死机关;外按九宫八卦,出入门户,连环进退,井井有条。此阵内按三才,包藏天地玄妙;中有惑仙丹,闭仙诀,能失仙之神,消仙之魂,陷仙之形,损仙之气,丧神仙之原本。等布阵方法都是非常有成效的。

《羌胡传》第二十一回“鲍司马暗害忠良 白晓峰探明虚实”中,鲍雄自到济南府以来勒索百姓,挥霍无度。于是趁机想在自己四十九岁寿宴之上,心生歹记,想用毒酒来残害王知府王贵,并以此来接手王知府的官位。于是遂写请柬邀请王知府前来赴宴。王贵看罢便欣然答应,这时其子王彪看出其中的端倪,便阻拦父亲前往,夫人梁氏也劝阻到无需前往。王贵却不以为然,依然前往。 在王贵上轿刚走出府门轿辕折断,随员劝到:“大人还是不去为妙!”王贵道:“人命在天,不在轿也。”在《封神演义》第四十一会“闻太师兵伐西岐”中,纣王命令闻太师领兵讨伐西岐时,闻太师刚骑上麒麟,麒麟突然变得躁动便把闻太师摔了下来,此时文武百官大惊失色并劝说台式落麒麟乃是不祥之兆,不征战为上策。可闻太师却认为作为将军不可忘记报效祖国,带伤上战场乃兵家常事,便重新骑上麒麟。在这两个情节中,出发前都遇到了不祥之兆,但结局却都一样,他们都忠心耿耿报效朝廷,结局却都是以付出生命为代价。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羌胡传》套用了中国古典小说《封神演义》里的将军出征前遇不祥之兆的情节,但是在细节之处有所不同。在《羌胡传》中王贵出行遇见车辕折断,在《封神演义》中太师却是摔下麒麟。

《羌胡传》第1—39章回中是破案捕盗的故事。故事伊始就是山东等地连年闹灾,盗贼蜂起,民不聊生。元帅秦俊彪奉旨亲临查访赈灾,除暴安民。在除暴安民的故事中,《羌胡传》多方面的借鉴了《施公案》的故事情节。在《施公案》第三十四章节“风吹檐前瓦 七人告土豪”中,地主关升,勾结官员横行霸道,纵容手下的差役们横抢良民,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施公收了民状,改姓暗访,在查访之际,又遇到关升的虐待,在黄天霸和贺天保的助力下,捉拿了地主关升,为百姓除暴。《羌胡传》第四回“白晓峰有意避嫌 怀茂夜戏白海玉”中也是借鉴了类似的情节。忠义之士白晓峰被诬陷杀了人,汉盖王秦俊彪为他做主伸冤,洗白冤屈,最后也收之为义子。在第10—11章节“汉盖王明断冤案 晓峰初探国博寺”和“施记铲除众恶道 汉盖王恩施名言”中讲述的是,忠义之士白晓峰与汉盖王镇压了在国博寺为非作歹的奸佞道士。这些道士抢夺金银财宝和民女,欺压周边百姓,白晓峰与汉盖王智取并且镇压了这些盗贼。这些情节设置,间接的借鉴与模仿了《施公案》的故事情节。

通过《羌胡传》与《封神演义》、《施公案》中的几个相似的故事情节对比发现,在故事情节的创作的过程当中,《羌胡传》对这些章回小说有着明显的模仿与借鉴的叙事特征。但是《羌胡传》并不是进行简单的模仿和借鉴,而是通过作者本身的创作需求和创新规律,加入了新的视觉和内容,融合了蒙古族本身的审美需求进行了艺术构造,从而形成了一部既有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特点,又区别于这些古典章回小说的蒙古族文学佳作。

2、人物形象的设置

蒙古族的文学和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征。正是这种开放性和多元性,决定了其进行比较研究的可能性。“五传”成功塑造出一批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兼顾蒙汉两个民族的文化因素。“五传”是一部以蒙古文化为底蕴,又大量吸收汉族文化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五传”号称在讲汉族和内地的故事,其人物性格却是蒙古式的。在这些人物形象中,体现着蒙古族的审美理想,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3]。在人物形象的设置上,《羌胡传》中的人物继承了中国古典章回小说《施公案》的人物性格。《羌胡传》中有以汉盖王秦俊彪、白晓峰、周云、林庆、罗强、王彪、钟旭亮、许田、薛寒为代表的上百个人物。这些人物形象都是能征善战的。在“五传”大小数百次战斗中,有许多将领被对方俘虏。可是,无论唐朝将领,或者反唐的将领,被俘后绝大多数都忠于故主,恪守自己人格,绝不会为保全性命投降对方。在古典章回小说《施公案》中,也不缺乏像这样的人物。所以《羌胡传》中的有些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与古典章回小说《施公案》里的人物性格特征相似,同时《羌胡传》又融合了本民族的审美取向和需求,让这些人物形象更加变得活灵活现。以下选择了《羌胡传》和《施公案》里的重要人物进行了论述。

2.1 公正廉明的形象

《羌胡传》中的汉盖王秦俊彪与《施公案》中的施仕纶施公。这两位主人公都是洁身自好,公正廉明的形象出现在读者的眼前。他们为百姓除暴安良,替百姓做主伸张正义,对金银财帛无动于衷,不惧恶势力的公正忠义的官员。在《羌胡传》第15回“晓峰只身杀恶道 走迷路山神授艺”中,白晓峰在天京寺前迷路在休息途中梦见了山神。梦中他来至一个破庙,进内观看,见一绿袍神仙在坐,对白晓峰道“你有何德何能随汉盖王收复上蒼顺殿园梨山娘娘所管三十六位福善星。”白晓峰觉得奇怪,问道:“汉盖王因何遇此大难?”那位神仙道:“在天界汉盖王乃白虎星君,界都园之三十六位福煞星,比较武量,御帝见之大怒,贬其一半在此山东,一半在北疆托生,也该白虎星泽经星下界,这二位星君该当收复其三十六为福煞星这是天数。”这个梦更加的把汉盖王艺术化了。这个描写是把汉盖王从《施公案》中另类出来,区别于施公的形象。

2.2 忠义的英雄形象

《羌胡传》中的白晓峰、周云、许田、王彪等。《施公案》中的黄天霸、贺天保、关小西、何路通等人物形象。这两部作品中都不乏像这类的忠义之士。他们跟随明主伸张正义,为民除害。但是这些人物形象也是有所区别的。《羌胡传》并没有贸然的模仿和借鉴,而是通过加以改革,融合蒙古族的审美取向来进行的创作。他们的区别在于《施公案》中有严明的等级,这些英雄在拜见施公是会行跪拜之礼。而《羌胡传》则不是,他们之间是平等的。

显而易见,汉盖王和这些忠义的英雄形象如白晓峰他们的性格特征参照了《施公案》中的人物性格。作者在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时候,并没有硬搬照套的借鉴和模仿,而是通过运用灵活的手法,来进行加工和处理,塑造出了符合蒙古族人民的心中的英雄形象。文学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学习与借鉴各个民族的文学作品的题材、结构、人物是正常的现象。这种现象能够很好地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

综上所述,在《羌胡传》所体现的诸多文化特征中不仅展现了蒙汉文化交流的特征之外,还体现出了蒙古民族在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影响之时积极的重构精神。这种重构精神对文学作品来说是必须的,是为了适应本民族文学的需要。“任何一个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要在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学传统的同时,从异域文学中吸取精华,从而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文学,蒙古族文学漫长的发展历史,也充分证明了文学发展中的这一规律。”[4]这种具有创作性的借鉴与模仿,使《羌胡传》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具有明显的蒙汉文化特征的文学佳作。

参考文献:

[1]扎拉嘎.比较文学:文学平行本质的比较研究——清代蒙汉文学关系论稿[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2.

[2]陈鹏录.《封神演义》对《三国演义》的模仿与创新[J].贺州学院学报,2008,(4):58-60+64.

[3]荣苏赫,赵永铣等主编.蒙古族文学史(第三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207.

[4]巴·苏和.蒙古文学的发展与外来文学影响[J].民族文学研究,1996,(3):61-65.

猜你喜欢
模仿借鉴
“习作”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王安石的人才培养观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论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