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人性追寻

2020-03-02 02:22高小晴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期
关键词:自然湘西人性

高小晴

摘  要:选取湘西这个独特的背景,沈从文把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寓于其中。自然健康、充满活力的生命形式,湘西儿女自然美好的品格,人与自然契合的生命理想构成了他定义理想人性的基本内涵,生命因真、善、美而张扬,呈现一种自然、鲜活的形态。

关键词:湘西;人性;自然;生命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2-0-02

对沈从文来说,“湘西”是一个能唤起深刻情感的词,作为他灵魂深处独一无二的存在,“湘西”于他是情感和精神上的归属。人杰地灵,山水相契,仿佛一个超脱于世俗之外的世外桃源,他的湘西小说向我们展现了迥异于中国大地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奇异景致,一幅充满神秘,野性和诗意的水墨画。人性历来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的一股潜流,深得作家青睐,而沈从文小说中所追寻的人性却与其他作家追求的泛化层面的人性不同,深植于丰沃的地域土壤,承接文化雨露的浸润,他洞彻人性的思想中有一种熠熠夺目的独异特质。

以广阔的湘西世界为背景,独特风俗人事为表现对象,沈从文向我们诉说的是他对人性理想的追求。他带领我们走进神溢原始的神话中感知自然纯朴的生命,水手们简单而充满危险的生活,山水间成长的少女们羞涩而健康的情感,吊脚楼妓女的欢乐和哀愁……独特的群体,不一样的生存状态,他所理解的人性,因而蕴含了不同的指归和意义。沈从文曾在《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中说:“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1]

人性作为生命的内核,承载着丰富而广阔的内涵。它在湘西这片地域的表现形式便有所不同。沈从文想要供奉在他的希腊小庙中的人性,与湘西本土有着特定的文化关联。他对人性理想的追求来源于他所生活的湘西,有了湘西才有他对人性的完整理解,不管是对于他的创作还是个体本身的生命才得以圆满。从他创作的众多湘西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所追求的人性是自然人性,甚至是原始人性。那种未被现代文明侵袭的、处在自为状态下的自然人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健康、充满活力的生命形式

人性在湘西自然淳朴的生命形式的包裹下,豪放、自然地坦露,是一种野性、甚至是带点原始意味的无节制的生命挥洒。一切都不受压抑、摧残,鲜活、丰满的生命顺利地走向一种非人为的自然状态,那是多么难得的一种生命存在。

《边城》中“翠翠在风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健康活泼的翠翠,在湘西自然万物的浸润下成长,善良温柔,不是小家碧玉的柔情似水,而是有点自然野性的活跃之美,恬淡中带有些许原始生命的气息。《三三》中的三三与翠翠有异曲同工之处。“妈妈随着碾槽转,提着小小油瓶,为碾盘的木轴铁心上油,或者很兴奋地坐在屋角拉动架上的筛子时,三三总很安静的自己坐在另一角玩。热天坐到有风凉处吹风,用苞谷秆子作小笼,冬天则伴同猫儿蹲到火桶里,剥灰煨栗子吃。或者有时候从碾米人手上得到一个芦管作成的唢呐,就学着打大傩的法师神气,屋前屋后吹着,半天还玩不厌倦。”小女孩的天真活泼,在自然环境中成长起来,心性健康,明媚开朗。没有过多的欲望,只为生活本身的需求而存在。每天的生活简单平淡,却有发自内心的欢乐和满足。《阿黑小史》中的阿黑,“长得像观音菩萨,脸上黑黑的,眉毛长长的”她聪明可爱,大胆直爽,身上洋溢着真、善、美的光芒。

湘西世界中的女性是沈从文对于女性塑造的一种理想,他们汲取了山水之灵气,聪明智慧、纯洁质朴。集心灵美与外形美于一身,活泼健康,又不乏女性的柔美。男性是诚实勇武,拥有阳刚与雄壮的血性,凸显生命的张力。

《边城》里的二佬,“傩送美丽得很,茶峒船家人拙于赞扬这种美丽,只知道为他取出一个诨名为‘岳云。虽无什么人亲眼看到过岳云,一般的印象,却从戏台上小生岳云,得来一个相近的神气。”知明事理,刚毅顽强,长相与性格俱佳。《龙朱》里“族长儿子龙朱年十七岁,为美男子中之美男子。这个人,美丽强壮像狮子,温和谦驯如小羊。是人中模型。是权威。是力。是光。种种比譬全是为了他的美。其他的德行则与美一样,得天比平常人都多”。美貌与力量,被人敬仰,是近乎神一样的存在。《神巫之爱》的神巫,《油坊》里的岳珉,《媚金、豹子与那羊》里的豹子也都属于此类。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古朴的蛮性力量,生命与活力,同时又刚中带柔,流淌着情感的柔和,呈现了湘西世界健康、优美、自然的生存状态。

二、湘西儿女自然人性的美好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人们呈现出来的朴质、善良、忠诚、重义轻利互相关爱,美好的品行与青山绿水的明净澄澈相辉映,如一幅优美鲜活的民情风俗画,闪现亮丽的人性光辉。比如《边城》里朴实的老船夫,一辈子摆渡都忠于职守,对人有情有义,他不要坐船人的钱,有人非给不可,他便把这些钱托人买了上等草烟,挂在腰带边,过渡时慷慨奉赠给别人。在他的世界中没有邪恶和虚伪,只有安然的生活,自然简单,身边的人开心健康便是他的所有追求。在他身上呈现的是一种生命最为本真而原始的样貌。掌水码头的龙头大哥顺顺急公好义,乐于助人。天保、傩送都为人和善、豁达豪放。当他们得知彼此都爱上翠翠时,公平竞争,都拥有善良仁爱的品行。甚至连住在吊脚楼里的娼妓,也是知情知意,善良淳厚,正如沈从文自己所说“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2]

湘西人拥有真诚善良的心灵,按照自然的原则生存,无需压抑,只需呈现最本真的生活面目与情感状态。即使生长于原始生态的蒙昧状态中,他们也不乏勤劳、善良、勇敢等美好人性,她们的身心自由却因为社会恶习、封建观念的迫害而受到束缚,陷入了悲惨的人生。他们的生命健康而富于活力,他们人性中的美并不会因为其他任何因素的渗透而褪去。在道德与人性的对峙中,自然真实的人性是超越于道德的框架而存在的,在此沈從文深入到了生命存在的深度层面,展现了对生命终极关怀的诉求。

《柏子》中的水手和妓女,身份卑微,都处于社会的下层,他们有爱与生理的需求,于是在一起,享受爱与被爱,满足性欲,真诚地投入到炙热的情感中。水手愿意把一个月冒着生命危险挣来的钱花在妓女身上。尽管蒙昧、粗野,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相互温暖,这种情感可以游离于道德之外,完全只因为自然的生命需求,简单而狂烈的生命原动力。《萧萧》里的主人公萧萧“风里雨里过日子,像一株长在园角落里不为人注意的蓖麻,大枝大叶,日增茂盛。这小女人简直是全不为丈夫设想那么似的,一天比一天长大起来了。”在自然的浸润下渐渐长大的萧萧,拥有健康活跃的生命力,她的生命只因生命本身的跃动而勃发,她需要爱,那么当她的小丈夫给予不了她所需要的东西时,她从花狗那所得到的也正是合乎人性的,纵然站在道德的立场上是有违道德伦理的,但从小说中萧萧婆婆一家对她的态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窥见作者对于人性的态度,主张生命本身的自由发展,不束缚,不谴责,而是一种宽容和理解。这些被伦理道德排斥的行为在沈从文眼里,是自由生命未受压制而喷薄出的人性的至真状态,是一种野性的、真实的美,该是一种理想的人性的呈现。

与其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可以联想到他的都市小说中的人物,《都市一妇人》中成为上流社会遭人玩弄的牺牲品的妇人,以糟蹋男子获得一种复仇的满足,后与一个年轻帅气的军官结合,因为惧怕失去爱情,设计弄瞎了军官的眼睛,展现了一个爱与仇恨交错的复杂灵魂。《八骏图》中虚伪的道德意识滋生了教授们背离生命本质的“都市病”“文明病”,那些压抑扭曲的灵魂,偏离自然、和谐、健康的生命状态,在作家看来是社会和民族的堕落。截然不同的人性呈现,湘西人和谐、健康的生命境界是作者力图追寻和认可的,其中有作者对民族命运的深刻反省和思考,表达一种精神性的回归。

三、人与自然契合的生命理想

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如诗如画的恬静与壮美,拥有荡人心魄的魅力,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皈依自然”是沈从文生命旨归的一个重要向度,大自然承载着生命通向灵魂的渠道,人性美与自然美同在。青山绿水间生长的个体,与自然的融合,夹杂着野性与诗意,呈现了一种开放的,完美的生命理想。这是一种融于自然,又超越自然的精神归宿,一种更高远的生命延展性和无限性。

在沈从文的笔下,有一个与自然最接近的原始的生命世界。《龙朱》中“为美男子中之美男子”的龙朱,受人敬重,身上有神性的特征,诚实、热情、勇敢,代表了湘西土著民族的精神特质,健壮的体魄,美好的品质,自然向上的生命力正是都市文明人所缺失的,他用歌声打动了黄牛寨主女儿的心,得到了爱与美完美结合的婚姻。开放、自然的男女恋爱、婚姻方式,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契的完美状态正是作者所追寻的理想,一种似乎只存在与想象构建之中的美好,却在沈从文的小说中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真、善、美以一种具体的形貌凸显。自由、张狂的流动,率真、粗野而又健康、纯净。《媚金·豹子·与那羊》中豹子的一诺千金,热情执着,媚金的痴情、忠烈,最后双双殉情于洞中,两个拥有美好品格的灵魂因爱而生,因爱而死的凄美。可以义无反顾的愛,为自己所看重的东西而死,这种美好的品行已不复存在于真实的世界,然而与自然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的灵魂,野性、蒙昧,却拥有鲜活的生命亮色。《月下小景》中二十岁的小寨主傩佑与一个美丽的女孩相恋,族人有 “女人同第一个男子恋爱,却只许同第二个男子结婚"的陋习,如若不遵守习俗,便会被绑上石磨沉入深潭喂鱼,为了忠于爱情,两人喝下毒药,在铺满野花的石床上相拥而死,留下不朽的爱情传奇。展示了生命不可亵渎的神性和庄严。《雨后》《采厥》展现了敞开式的,与自然响应和的情欲和性爱,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肆意挥洒青春、热情,合乎人性,享受生命和自然赋予人类的欢乐。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生命力与自然力交叠于瑰丽优美的景致中,人性与神性交错互绕,灵魂便接近了最本真的存在,生命的终极意义蕴含其中。

综上所述,沈从文所构建的“湘西世界”,饱含着他深厚的情感寄托和对理想人性的探求,自然健康的生命形式,美好善良的品格,人与自然的契合是他所追寻的理想境界,湘西的自然万物沁染着湘西人的身心,而湘西人身上自在、跃动的美也映润着大自然。一曲曲田园牧歌中演奏着人性至纯至美的生命旋律,缥缈而真实,回荡在作家和我们每个人的心田。

参考文献:

[1]沈从文.习作选集代序[A].沈从文全集(第9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2.

[2]沈从文.边城.沈从文文集:6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3.82.

[3]沈从文.沈从文小说集[M].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

[4]沈从文.从文自传[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

[5]吴投文.论沈从文生命诗学的内在构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1):97-100.

猜你喜欢
自然湘西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功能与人性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