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大别山

2020-03-02 07:43吴东峰
铁军 2020年2期
关键词:家店国军敌人

吴东峰

第三节 兵贵神速 铁流势不可挡

“皮旅”中原东路突围兵贵神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插大别山腹地。

我们沿着大别山腹地的高速公路,由西向东行驶,而“皮旅”七十多年前突围的情景不停地在我们脑际“回闪”:

6月28日清晨,“皮旅”从刘家冲出发,突破蒋军第一道封锁线——潢麻公路。远望小界岭东南方向的风波山,如横空出世,壮观雄奇。

6月30日,“皮旅”顺着大别山脊梁,飞兵东进,突破高达1900米的大牛山。这里是鄂豫皖三省的交通咽喉。回首群山环抱,如波起浪涌。

7月4日,“皮旅”轻取吴家店,在此休整三天。万山丛中的吴家店,波澜不惊,古木参天,层林叠翠。

7月8日,“皮旅”继续东进,穿越漫流河畔的“无人区”。这里临山伴水,古木参天,当年官兵们披荆斩棘,艰难跋涉,如在眼前........

一座高耸入云的“摩天岭”,突然出现在“皮旅”队伍面前,无边无际,云飘雾绕。尽管官兵们数日来一直奔跑于崇山峻岭中,当7月30日来到河南商城县境瓦西坪村,见到眼前的高大峰峦时,依然不禁为之而惊叹。

具有丰富战斗经验的皮定均,面对眼前的大山,立即拿出一本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袖珍地图在现地对照起来。他回忆:“从我们的行程、方向和这座山的高度来推测,这座摩天岭想来就是地图上标明的高达1900米的大牛山了。”

位于瓦西坪村西南的大牛山,是鄂豫皖三省的交通咽喉,也是“皮旅”由河南东进安徽的必经之地。皮定均不能不担心万一敌人据险堵击的后果。

当皮定均看完地形准备进村休息时,前面枪声就响起来了,中间还夹杂着手榴弹的爆炸声。通信员前来报告:“侦察连在东面那座山上,与敌人遭遇了!”

皮定均从杂乱枪声中判断,敌人是刚到的,仓皇开的火,战斗力不会很强,但他们占据着有利地形,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如我不能迅速粉碎敌之阻击,突击出去,就有被敌围歼于瓦西坪的危险。

其实,“皮旅”当时所处的情况比皮定均预料的还要危险。敌立煌(现金寨)县保安团已占领了瓦西坪西南侧高地;商城县保安团一部亦已占据瓦西坪西北侧高地,两个团的兵力正从两边夹击而来。

面对着一个口袋形的包围圈即将合拢的危局,“皮旅”领导决定以担任前卫的一团,强攻敌阵地,杀开一条血路,掩护旅直和二、三团,翻越大牛山。

“像撕布一样把它撕开,动作要快要猛!”

这是皮定均向一团团长王诚汉下达的命令。王诚汉晚年回忆,当时皮定均铁青着脸,语气坚决、严肃,他还特意向王诚汉交代说:“把情况告诉部队,不打开这条道,别处无路可走。“王诚汉立即明白,这是破釜沉舟的“死命令”。

一团官兵无愧于“老虎团”的称号。

皮定均在回忆录《铁流千里》中对这场战斗有着非常生动而又直观的描写:

“他们冲进密林,飞上山岗,一霎间,枪炮声、喊杀声如巨雷滚动在山谷里。敌人哪里是我们的对手!怎能阻挡这股奋勇的锐气?从我们组织攻击、到发起战斗到攻上山顶,前后不到两个钟点,敌人就彻底垮下去了。”

“后来,他们又组织了几次反扑,妄想夺回山头,重新切断我们的道路,但战士们睬也不睬他们,只管消闲地吃着干粮,抽着旱烟,有的甚至拿出竹牌顶起‘牛来,等到敌人撅着屁股,满身臭汗地爬得很近了,大家才集体喊着‘一、二、三,扔下暴雨般的手榴弹,把敌人炸得满山坡乱钻。”

此战,“皮旅”一团歼敌约一个连。旅直和二、三团在一团的掩护下,沿着撕开的血路,于7月1日翻越了大牛山。

晚上宿营时,皮定均在他的日记中欣喜地写道:

“这一天,我们越过自抗战以来第一个最高峰,名为九峰尖,又名大牛山,行程最少,全体人员最疲乏,我本人也很少越过这样高的山峰。

我们住宿在肖家畈一带地区。这天的行动是我旅突围以来最困难的,用这最困难的行动纪念党的生日。”

(查皮定均《鐵流千里》一文最早发表于1960年12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铁流千里》一书,内载皮定均回忆录《中岳狂飙》《铁流千里》两篇,计五万字。后《铁流千里》一文被多种著作编用,其中翻越大牛山一节,小标题多改为“强越松子关”,笔者查遍有关回忆录,鲜见“皮旅”在中原突围中通过著名关隘松子关之记载,故此存疑,并求教于知情者与军史专家。)

记者云:皮定均强攻大牛山,下达命令只一句话,“像撕布一样把它撕开,动作要快要猛!”快与猛,是战斗手段,是神兵天降。把布撕开,全盘皆活,这是战术本意和目标。“皮旅”经此仗,置于死地而后生也。

“漫水飘来千笠寺,青风吹去万人愁。”

这是皮定均在大别山突围时,见到的一座古庙大门前的对联。皮定均在他建国后写的回忆录《铁流千里》一文中对当时的情景作过如下描写:

“经过两天非常艰苦的急行军,10日中午,我们到达千笠寺。千笠寺是一个山中小镇,有几家卖吃喝和杂货的小铺。镇外有一座古庙叫千笠寺。它依山傍水,参天古木中,隐约露出碧瓦红墙。”

他上前问一位袈裟破烂的和尚:“这副对联上说的‘青风吹去万人愁,是指青风岭吗?青风岭离这儿还有多远?”

和尚回答:“是指青风岭,前面那座大山就是,离这儿不过一二十里,万人愁也是一座大山的名字,在青风岭的南面,是天柱山的主峰,高不可攀。”

昔日古庙早已不可寻了,而青风岭、万人愁依然巍峨如昨,天柱峰更是高插云端,隐约可见。

当皮定均在庙门与和尚对话时,脑际突然闪过一丝不祥之兆:敌人会不会在这里设兵阻挡“皮旅”前进呢?

敌人若有重兵扼守天险,“皮旅”前面左有大河(淠河),右有高山,后有追兵,5000人马将陷于“死地”无疑。

于是,皮定均立即命令二团团长钟发生:“部队立即埋锅做饭,哪个连队先吃完就先出发,争取每一分时间,抢先占领青风岭,保证全旅安全通过。”

接着,皮定均率旅直和一、三团紧紧跟进。果然不出皮定均所料,二团二营四连走到半山腰就与敌遭遇了。

2002年12月7日,“皮旅”二团团长钟发生到广州军区珠江宾馆冬休,身经百战的钟老将军与我谈起抢占青风岭战斗,仍历历在目,情绪高昂。

青风岭不是一座岭,而是四座连排的山峰。这样险峻的山势,不要说攻上去,就是爬也费劲。如果不拿下青风岭,“皮旅”几千人的部队,只有在这里等着敌人来围歼。

钟发生回忆当时青风岭的地貌,说:“我用望远镜观察了半小时,山上树木很多,但青风岭的主峰,靠近山顶约100米没有树,只有草,隐隐约约可见一条山路通上去,没有人的踪迹。说明敌人只占了低于山顶的垭口和左边的一个山头。”

于是,钟发生命令一营找到通往青风岭顶峰的石板路,迂回上去。他们用了两个小时才爬到山顶。守在山腰的敌人凭着居高临下的地势,洋洋自得,只注意对付二营的正面仰攻,没有发现一营往山顶上爬的情况。

钟发生回忆说,皮定均旅长对我们的进攻高度重视,连续三次派人来督战。第一次,派一个通信员来问:“前面情况怎么样?”第二次,派了作战科副科长晏明鳌,传达了他的命令:“快攻上去,否则有覆没的危险。”第三次,派了方升普副旅长来,详细了解了他们正面仰攻,侧后迂回的作战方案。方升普对钟发生说,回去要向皮旅长汇报。

“皮定均三次派人来督战,职务越来越大,可见此仗关系重大。”钟发生说:“这种情况我很少见过。”

此后一小时,向上迂回的一营从山顶出现,对着据守鞍部的敌人突然开火了。钟发生说,皮旅长再也没有派人来,直至他们打下青风岭。

下面一幕,便是皮定均举着望远镜看到的情景:“一路沖锋队伍的前面,几个机枪射手平端着机枪,迈着大步,边走边扫射;另一路的战士们同时甩出一排手榴弹,随着巨响和升起的浓烟,喊着惊天动地的杀声,冲进敌群,展开了白刃格斗。这时,一团官兵也从正面石板道直冲山顶。”

钟发生说,抢占青松岭的国军是由伪军改编的国民党安徽挺进纵队。两天前就奉命从霍山出发赶来围堵“皮旅”,原以为可以不慌不忙前来守关,不料先头部队刚到,还没有部署完,就遇到了“皮旅”飞兵天降,此时,他们的主力还在山下,只能望山兴叹了。

“渐渐的,青风岭上的枪声停了。”钟发生回忆说。

记者云:“皮旅”奇袭青风岭,部署一团、二团进攻,一路强攻,一路奇袭,三团待命而发,乘敌不防,攻其不备,疾如旋风,如灵蛇突然出击,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中则首尾俱至。叹为观止也!

第四节 粮草先行 徐家祠堂的粮库该不该烧?

6月28日清晨,待追赶的国军超越西进后,“皮旅”官兵突然从刘家冲钻出来,以神速的急行军插入国军后方,三次九十度大转弯,跳到了豫皖两省交界的小界岭,跨进了安徽省金寨县的吴家店。

吴家店,位于大别山腹地中心区,山势险峻,白云缭绕。1983年我曾到吴家店住了一夜,那时的印象是狭窄的桶子街,破烂的土坯墙,贫穷的苦日子。如今变化巨大,吴家店变成了繁华、热闹、现代的旅游小城镇。

1968年,我当兵入伍的部队就是“皮旅”一团,能攻善战,号称“老虎团”,首任团长王诚汉。“皮旅”前身是“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组建于1944年9月6日,支队司令员皮定均,政委徐子荣。

我当兵时,“老虎团”营团以上干部许多是参加过中原突围的老八路,二十四天的突围经历艰苦而荣光,他们记忆犹新:飞兵小界岭、强越松子关、突破青风岭、夜渡磨子潭、激战津浦线……但他们对吴家店休整这一段却很少提起,我们也知之甚少。

周其林大爷,是我们在吴家店找到的仅有的一位见过皮定均的老人。他用手机打了几个电话后,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民国三十五年,皮定均来到吴家店......”

因年事已高,周其林回忆得断断续续,但脉络依然清晰。

7月3日,皮定均派出两个侦察班伪装敌军特务队,不费一枪一弹,轻取吴家店乡公所。皮定均随即赶到乡公所,宣传了共产党的政策,他要乡长立即给吴家店南面的两个乡打电话,声称:“国军要来运粮,鄙乡存粮不够,请急送来,另有任务当面交代。”云云。

南面的两个乡长分别于当晚和次日清晨派民夫把大米送到吴家店,计100多担。两个乡长与吴家店的乡长均被“皮旅”扣押。周其林回忆,这三个乡长一个也没有被杀害,皮定均只命令把他们的枪下了。

皮定均到来,立即被曾与他一起放牛的小伙伴认出来了。周其林说,皮定均小时候,曾在吴家店一个姓周的大户人家放了一年牛。皮定均那张嘴,独一无二,嘴唇向上翘,带着喜悦,给小伙伴们印象极深。

安徽金寨县是皮定均和方升普的家乡,17年前,两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在这里参加红军,成了“红小鬼”。现在又带着部队回来了,群众奔走相告,莫名高兴。

此时,国军得知“皮旅”进抵吴家店后,整编四十八师又令五二七团星夜调往位于立煌县(今金寨)之南庄堵击“皮旅”,但旅领导开了党委会,还是决定利用吴家店的条件,在此休整了三天。

周其林回忆说,“皮旅”除了开仓,开会,还做了三件大事:一是给每个官兵准备了五天的干粮;二是把空粮袋拿来做鞋子,做衣服,给每人制作了一双布鞋,两双草鞋,及衣物;三是部分伤员和不能行军的同志安置在老乡家里隐蔽起来,休养身体。

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一个国军的粮库。当即开仓,把一部分粮食分给了贫苦的老百姓,一部分作为部队的给养,解决了燃眉之急。这个粮库,就在吴家店附近的果子园徐氏祠堂里。

一个旅三个团的队伍,在深山老林活动,这需要多少粮食啊。下一步还有大半的路程,没有鞋子也将寸步难行。

郭林祥是“皮旅”的副政委,一位军政皆优的军队政治工作者。他任南京军区政治委员时,我有幸在军区政治部工作,郭林祥经常给我们机关干部谈中原突围。他认为皮定均谋略深远。到吴家店第一件事,就是筹集粮食,休整部队。这一着非常高明,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奠定了以后突围路线进程的重要保障问题。

他说:“如果我们不休息,一个劲地往前跑,那就真得会跑死人哪,还会有什么战斗力作战?吴家店休整功不可没,它是‘皮旅中原东路突围途中的一个重要加油站。”

吴家店休整,幸亏部队发现了一个国民党军的大粮库,才解决了“皮旅”的粮食问题。可是当部队出发时,供给部长范惠却与皮定均发生了一场要不要烧“粮仓”的激烈争吵。

范惠晚年回忆,临出发前,他去徐氏祠堂看了一下,里面的粮食才动了一个角。为了不让粮食留给敌人,范惠叫了几个战士,拿上蘸了油的火把,准备把“粮仓”烧了,不料被皮定均撞见了。

他问范惠:“粮食是谁的?”

范惠答“是敌人的。”

皮定均问“敌人会生产粮食吗?”

范惠改口:“是我们缴获敌人的。”

皮定均说:“缴获的物资你就烧?看到了没有,群众在饿肚子。”

范惠爭辩:“群众饿,也吃不上。烧了它,不让敌人吃。”

皮定均又问:“敌人没有吃怎么办?”

范惠不悦:“他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皮定均说:“敌人没有吃还是要抢劫群众啊!”

皮定均一番道理,范惠无言以对。

据说,后来追赶皮旅的蒋军到了吴家店后,确实借助于皮定均强留下来的 “粮仓”,提供了国军的给养。但是,当地的老百姓也确实没有遭到国军的抢劫掠夺之灾。

被国军改作“粮仓”的徐家祠堂现在还在,远远望去,像座古堡,屹立距离吴家店镇有两里地的一个山坡上。四周高墙团团而围,里面有天井,大堂很宽大,像宫殿。祠堂红漆大门,破烂斑驳。大门前一对抱鼓石,历经风雨,仍是家族功名显赫的标志。

尽管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这座“粮仓”依然保留着半个世纪前的样子。它与周围的徐氏家族公屋古村落一起,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业,“再生乡土建筑,活化乡村社区”的招牌景点。

记者云:跟随皮定均打仗,是福分,伤亡小,战绩大,从不打疲劳仗。将军尤其重视部队的休息和后勤的供应。一张一驰,以逸待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手中有粮,作战不慌,三军足粮,并气积力,无往而不胜也。       (未完待续)

(本栏目责任编辑 徐良文)

猜你喜欢
家店国军敌人
女性再独立,也不能让老公在家里没了价值感
探寻乡村振兴战略下冷家店博士村的建设
稀奇古怪的敌人
稀奇古怪的敌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中国海军抵巴基斯坦参加多国军演
马英九:“国军”使我成真男人
卜蜂莲花将在三、四线城市增开5家店
什么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