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燕
如果说陪孩子写作业让父母们绞尽脑汁,考试则是真正检验父母智慧的试金石。在日常咨询中,笔者发现,面对孩子的考试成绩,父母常常会过于焦虑。如何陪伴孩子度过漫长的考试岁月,是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问题,也应该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课。
孩子没考好,他们最怕的是什么,我想一定是父母的唠叨吧。很多父母似乎都特别相信“知耻而后勇”,孩子考差了,各种指责、抱怨、冷嘲热讽,让孩子无处可逃。可是,父母们大概不知道,羞耻心对人有双重影响,一方面让人奋发,一方面却让人退缩。对于尚不成熟的少年儿童而言,父母不恰当的评价往往会让孩子丧失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特别是一个孩子自认为已经付出努力时,父母的批评更会让他感到委屈。
当孩子考了90分,父母习惯性地看到孩子丢了10分,想尽办法帮孩子找到丢掉10分的原因。孩子或者应付了事,或是不厌其烦,管着管着,双方又开始焦躁不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父母们把丢掉的10分看成一个问题,遵循的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当父母眼里只有问题时,孩子本身就成为了问题,问题才真正产生了。
我们何不换个角度去看呢?不去关注孩子丢掉的10分,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这90分上,去发现孩子为了这90分所付出的努力。你会心情放松、心生喜悦,带着这些美好的感觉,再和孩子讨论成绩。你若能保持好奇,引导孩子思考他是如何取得这个成绩的,孩子的正向行为就会得到强化;如果你能继续引导孩子制订目標,孩子一定会找到自己的方向。
当你用欣赏的眼光、平和的心态和孩子交流,孩子也会特别欣喜,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努力被父母看到了。孩子感觉自己被父母信任,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孩子完善自己的倾向被激发了,成长与发展的动力就无限增强。再加上,双方的感受都是比较愉悦的,孩子更愿意寻求父母的帮助,亲子关系也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为亲密。
焦虑的父母,总担心孩子一次考不好就没有好的前途,我会建议他们提升格局、放宽视野,站在时代发展潮流的高度去看待孩子的考试。
我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陈会昌先生,说过一句非常有哲理的教育名言:“不要按照我的理想去塑造我的学生,要帮助我的学生去实现他的理想。”这句话同样适用父母。如果父母执著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孩子,这个想法可能本身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孩子是这个时代的主人,他们生于这个时代,对潮流有敏锐的直觉,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引领时代,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中关于才与德的讨论仍具有现实意义。中国自古就强调德才兼备,“德”高于“才”。我们要是只盯着分数,眼里就容不下孩子,更看不到孩子的优点;若我们能看到孩子个性、道德层面的优点,孩子更可能在智力层面有较好的表现。
一位女孩对我说:“我妈每次和我爸吵完架,都会怪我,说是因为我成绩不好,他们才吵架的。”她的妈妈搞错了因果关系,夫妻关系不好可能是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而非结果。
有学者说过:“有了关系一切都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一切都有关系。”在孩子成绩背后,是各种关系在起着作用,也许是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也许是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邻里关系系等。家长若是能认识到孩子是关系的产物,处理好自己和孩子的各种关系,孩子成绩问题也许就能更好地解决了。
比如那个女孩的问题,若是她妈妈能告诉她:“我和爸爸吵架是因为我们自己有些事情没有处理好,和你无关,我们一定能解决好的,你放心。”孩子则会少了很多担忧、无助与内疚。若是她的妈妈在她没有考好时能说:“我知道你很难过,你需要什么帮助,妈妈一定会支持你。”相信孩子一定会生出前行的力量和勇气。
回头看,向前看,看当下;看到孩子,看到未来,看到关系;更要好好看看自己,看见自己内心的感受、渴望、期待。孩子的考试之路,即是你们共同成长之路。不焦虑、不浮躁,一切都可以是成长的动力,一切都可以是改变的开始。
(作者系教育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市级思品学科带头人。)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