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在海:一路公益一路歌

2020-03-02 11:33郭颖晖段晓芳
人民周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涿鹿树坑申奥

郭颖晖 段晓芳

薛在海

徒步6天,行程160公里,71岁的薛在海靠着干粮到达河北崇礼。2015年春节,执着的他成为首位递交2022冬奥志愿者申请书的普通群众,并且是年龄最大的申请人。

荒山植树,他是环保的倡导者;扶危济困,他是爱心的传播者;徒步助奥,他是公益的践行者。

从“薛老板”到“垦荒者”一一十年苦心绘就“美”之歌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薛在海16岁开始卖香烟,20岁贩粮食,24岁就开了一家百货商店,到26岁时又进入涿鹿县第一建筑公司工作。退休后,他做起了模板租赁生意,攒下了不薄的家底,谁见了都称呼—声“薛老板”。

日子还算顺遂,但2002年薛在海作出了让人不解的决定一一找片荒山植树去。

他停下正红火的生意,投入2万多元承包了涿鹿镇季家寺村西山坡22亩石砾荒滩,合同一签就是30年。

诧异的眼神,质疑的话语接连不断,但“薛老板”“吃了秤砣铁了心”。他扛上铁锹上了山,在荒山脚下搭起简易房,过起“吃水靠车拉、照明用蜡烛”的垦荒生活。

为了种好树,他跑部门请专家进行论证,请技术人员测土质、选品种,翻地、平地、挖坑、施肥、种苗、浇水……荒山坡上,除了雇来的工人,就是薛在海忙得脚不沾地的身影。

那一年,山坡上挖拣出500余方石块;那一年,薛在海一棵一棵挑拣,种下了第一批800多株树苗;那一年,满目荒凉的西山坡上第一次有了-一片充满希望的绿……

然而,天不遂人愿。因为树坑太浅,一年下来,800多株树苗只活了100来棵。

嗤笑和质疑漫天飞,薛在海没有退缩。

树坑浅,他花5800元雇来挖掘机,把每个树坑都挖至1米多深;山上缺水,花3000多元买了水浇树。又一年春天,第二批1000余株杨树苗,活了700余株。

随后的日子,薛在海继续吃住在山上,开荒、植树、种花、种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五年艰辛,累计投资50多万元,昔日的荒山乱石岗变成了上有参天白杨、中间杏花飘香、下有花草的绿色立体生态园。

“以前穷,没米下锅的时候,救过命的是野菜、树叶……我打小喜欢树,看着被剥得没了皮没了叶的树,就想,哪天等能吃饱饭,有余粮,有余力了,我要多多地種树……”他这样说时,目光坚定,“母亲一辈子从善,临终前想吃个西红柿,可我跑遍能去的地方也没能找到……”

“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薛在海徒步500公里,从涿鹿出发,经北京到石家庄,薛在海又踏上了宣传植树造林的行程。

又—个五年,荒山再披绿装。

从天南到地北一一一颗仁心谱就“善”之歌

走进薛在海的住所,地上摆了大大小小十多个音响。

“都是用坏的,有的还没来得及去修,有的修了多次,已经不能用了。”薛在海解释。

见记者诧异,与薛在海熟识多年的李志华说:“这些不算啥,你要看过他那一沓捐款的收据,会更惊叹。”

从2002年到2007年,薛在海先后出资3万多元,为季家寺村修路4500米,修防渗渠200多米;出资27000多元资助北小庄特殊教育学校、马军庄、季家寺等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涿鹿中学、涿鹿第二高中贫困学生;自2004年教师节开始,连续10余年,他出资慰问马军庄小学和涿鹿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为香港回归、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累计捐款5000元……

这一笔笔善款,近的是给身边需要的人,远的,隔着千百里。但凡有穷困、有急难、有灾祸、有需要的地方,只要得知,薛在海都慷慨解囊,从不吝啬。

2013年明,当他得知涿鹿县武家沟镇溪源村正在建设文明生态村和开发文化旅游时,他找到村党支部书记韩世军表达了自己想为村里出一份力的愿望,并捐资1万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旅游发展基金。

2014年7月的一天,听人说起涿鹿县温泉屯镇里虎沟村有一个残疾儿童白宏伟,他立刻就赶去了解情况。

看到白宏伟时,他正和另外3个孩子在家玩耍,他双手畸形,双脚不能独立行走,只能靠一个铁凳子一步一步挪着向前走。即便这样,白宏伟仍坚持一天不落地去上学。

回到家中,白宏伟趿拉着鞋子,用铁凳子辅助行走的样子紧牵着薛在海的心。他开始四处奔走,—方面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了解救助政策,另—方面组织募捐活动,为白宏伟筹集治病需要的费用。在他的联系下,一场“帮助板凳少年站起来”葡萄爱心义卖活动在石家庄举行,募集善款20多万元。后来,经过几次手术,小宏伟两个脚尖已经能如常人一样扭向前面,双腿能基本站立。

“我能力有限,但要用我自己的行动去引领更多人去向善,去做好事。只要我身体状况允许,就会—直走在公益的路上。”而今,薛在海依旧奔波在学校、敬老院、乡村等最需要的地方,依旧宣传环保,扶危济困,用一颗仁爱之心传递着暖意融融的正能量。

从青丝到白发一一一生无悔写就“爱”之歌

2015年春节,对许多人来说和以往每一个年节一样,合家团圆,其乐融融,但薛在海却把这一年的春节过得与众不同。

大年初一,没有热乎乎的饺子,没有热闹的鞭炮声,他背起早就整理好的行囊,扛着一面五星红旗、披上印有“助力申奥”字样的绶带,以特别的方式迎来了羊年第一天。他要从涿鹿出发,用6天时间,步行160公里,到达崇礼,以此为京张携手申办冬奥会加油助力。

那几天,薛在海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考虑到身体隋况,薛在海每天行进25公里,6天里他先后走过下花园、宣化、张家口市区等地。困难也接踵而至。

首先是降温。“风大,雪直往脖子里钻,风刮得脸跟刀子割过似的。我扛着国旗,手僵得不听使唤,想松一下都松不开。”年过七旬的老人,就这样在风雪中一步步往目标走去。

春节期间,许多餐馆都暂停营业,沿途的能量补给也成为一大问题。吃不上热乎饭,他就靠着压缩饼干、面包、矿泉水顶着。

“困难没什么,那时候想的就是要为申奥加油助威,所有苦都有意义!”提起那段经历,薛在海笑着说,“我这人闲不住,啥事都想尽一份力。当时申冬奥对咱张家口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就是想表达一个中国普通老人支持申奥的心意。”

这样的心意,在薛在海一生中从不缺乏。他常跟身边的人说:“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小家要爱,大‘家更要爱。”

那个春节,薛在海最终徒步到达崇礼,在滑雪场征集市民支持申奥签名的同时,他还向申奥指挥部递交了2022年冬奥会志愿者申请书,成为递交志愿者申请书的第一人。

猜你喜欢
涿鹿树坑申奥
涿鹿之战
拐角
树坑真空式吸水器专利技术介绍
涿鹿黄帝泉(外三首)
日本出现首起申奥标志侵权案
引导青少年参加“让北京的树坑绿起来”科技活动方案
柏林要申奥激起一片质疑
奥运串烧
涿鹿之战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