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先队员到少先队辅导员
“学生时代,我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读书的那几年。”一想到幸福的童年,王玲玲脸上的笑意就更浓了,坚定的目光也瞬间柔软,她说,“到现在我都清楚地记得,学校组织了很多少先队活动,每次我都积极参加。我当时是鼓号队队员,是红领巾广播站的小广播员,还参加了红领巾红十字会,学会了一整套常用的急救手法,从溺水的人嘴巴里抠污物,按压心脏,做人工呼吸,和现在的孩子们学的一样。”
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中,王玲玲熟记了一个读起来不费劲,揣在心中却沉甸甸的词,叫作祖国;体会到一个写在纸上横平竖直、读起来却让人嘴角上扬的词,叫作友爱;爱上了一个家,所有少先队员的家,那就是中国少年先锋队。
快乐的童年,红色的童年,绘就了王玲玲的人生基色。参加工作后不久,她成了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一名光荣的少先队辅导员。
“我特别想让队员们像我一样,因参加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而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在活动的浸润中树立正确的三观,所以,当初我满心欢喜地担任了少先队辅导员。”
开队会,她巧花心思:把课本剧搬上讲台,把朗诵会也搬上讲台。一节节别开生面的队课,在种下了红色种子的同时,还激发了少先队员们的兴趣,甚至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那个曾在队课中表演课本剧的队员,如今在上海戏剧学院读硕士;那个曾主持队课的中队长,也真的成了电台主播。
2008年,王玲玲担任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大队辅导员。自此,她把满腔热情都倾注到了少先队工作中,进行了更多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一群有特长的队员
“通过活动来培养队员们的组织性、自主性和实践性,是我们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目标。”
褪去了青涩的王玲玲对少先队工作满怀激情,瞄准目标,真抓实干。
2018年,《少先队改革方案》出台,要求学校每年召开一次少先队员代表大会,而王玲玲在担任大队辅导员期间,早在2014年就已经开始坚持每学年于建队日前后召开一次少代会。队员们在每次少代会召开之前,总是积极准备提案。
“有的提案质量非常高。”看到少博大记者目光中的难以置信,王玲玲随手点开一个文件夹。
假日小队进社区的活动得到了许多社区居民点赞,但是也有居民质疑活动效果。对此,队员们通过社区寻访视频和意见卡征集意见后,提案建议:用实际行动让社区居民认可少先队活动,小手大手联起手,一起践行微公益,邀请部分社区居民担任少先队校外辅导员。
有提案建议,少先队员不仅要做传统乐器的表演者,还要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人喜欢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为此,队员们在校外辅导员的帮助下,通过“问卷星”平台设计问卷,调查队员们最想参加哪些传统文化社团,建议增加哪些传统文化社团,用哪些途径传播传统文化,以此深化提案内容。
这样的提案既有活动总结,也有活动反思,更有活动方案的优化,妥妥的优质提案。
少先队活动是队员们成长的助推器。为此,王玲玲策划了一系列“请进来、走出去”活动。
为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王玲玲找到了汪模才老人。
老人是位老革命,當时已经八十多岁了,曾在枪林弹雨中为新中国的诞生浴血奋战过。王玲玲组织队员们去看望老人,发现这位战功赫赫的老革命家中异常简朴。他对队员们说:“比起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友,我能活到现在,看到我们国家强盛,你们健康成长,我没啥遗憾了。”
老人也来学校,队员们围坐在老人身边,拉着他的手,听他说革命战争故事。那些朴素的话语,让队员们感受到最深的爱国情。
“这批队员升入中学后,依然去看老人。这让我特别感动,也特别激动,当年种下的那颗种子在他们心中已经生根发芽了。”
为了让队员们感受科学的魅力,“从小学习创造”,王玲玲从科学岛上找来了科技工作者,给队员们展示无人驾驶汽车,又带着队员们去中国科技大学和科大讯飞公司参观实验室……队员们学科学的兴趣因活动的开展而更加浓郁。
活动开展得热热闹闹,追求卓越的王玲玲却没有停下,她思考着该如何进一步做好少先队工作,下一步该往哪走呢?
“当时的校长张红对我说:‘我们开展少先队活动不是为了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而是为了培养许许多多有特长的队员。”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王玲玲,也深深地启发了她,善于思考的王玲玲很快有了新思路。
2016年初,她牵头在全校范围内建立首批特色中队,活动以“一队一品,文化引领”为口号,推动中队文化建设。
“一队一品,文化引领”,指的是每个中队都有自己的口号与目标,有自己的中队名称和LOGO。目前,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已有三十多个中队有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特色中队的建设,让每一名队员都有机会参加活动。队员们离少先队组织更近了,队员间更亲密了,少先队组织更有凝聚力了,不少优秀的少先队员就这样脱颖而出:苏雨晨,勤奋好学,经常组织队员和家长参加公益活动,曾作为安徽省少先队员代表参加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叶舒文,一位抗争病魔的小斗士,更是一位不忘温暖他人的小天使;张欣冉,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启明星基金会创始人……
说到这些队员的事迹,王玲玲如数家珍,虽然时过境迁,但当时的细节在她的记忆里都无比清晰。“我获得再多的荣誉都比不过队员们的成长。”王玲玲的脸上满是欣慰。
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的少先队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很快成为学校的名片,共青团安徽省委数度将“皖疆少年手拉手”活动交予其协办。
不仅仅在一起载歌载舞,歌颂民族大团结,王玲玲还倡导皖疆两地的队员们自主地进行深度交流。他们在一起上队课,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的队员们化身为小导游,带领新疆的队员们参观地质博物馆、科技馆;开展文化体验活动,新疆的队员们拿起毛笔书写汉字,穿上戏服学唱黄梅戏,拿起剪刀学剪纸,塑形捏泥学做陶艺。
在活动中,两地队员互相交流,紧密配合,不管来自哪个民族,说着哪种语言,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作少先队员。“皖疆夏令营时间不长,但我们每次都能看到,两地队员在告别的时候,互赠礼物,互留联系方式,依依不舍地话别,有的还抹眼泪。”民族团结折射出的友谊之光就这样照在队员们的心头,也照亮了他们的前路。
最丰厚的回报
王玲玲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得到了各级各界的認可。她和她的大队获得了多项荣誉:2013年,王玲玲被评为安徽省优秀大队辅导员,2011年、2015年以及2018年,大队三次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称号;2016年被共青团合肥市委授牌成立“合肥市少先队王玲玲名师工作室”,2017年,被团中央授牌成立“全国少先队名师工作室”。王玲玲深感责任更重了,不敢有一日懈怠。
少先队辅导员是少年儿童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少先队的各项工作都要依靠他们具体实施。培养少先队辅导员是少先队王玲玲名师工作室的职能之一。工作室拥有老中青辅导员阶梯,经验丰富的辅导员担任各个“辅导员工作小组”的督导,带领阜阳、淮北、六安等多个地市,包括新疆皮山县在内的多所小学的少先队辅导员共同成长。
“少先队活动课内容很多,很细致,记忆起来有些困难。我们工作室几位成员商量后,画了个思维导图,编了个口诀,很快就记住了。”
这张思维导图,跟着他们参加了很多次培训。每次亮相,它都赢得受训辅导员的交口称赞。
王玲玲就是这样带领工作室的成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团队之力推动他们的成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杨妍、邓帆、蒋文君、徐丽和陶娟等成员,在国家、省、市的多种评比中获得好成绩,成为引人瞩目的希望之星。
眼下,少先队王玲玲名师工作室在合肥师范附小集团万慈小学成立少先队小骨干培训学校,更好地发挥了小先锋的带头作用,倍受大家瞩目。
根据工作室的规划,下一步王玲玲将带领成员们重点研究新时代的少先队阵地怎样更好地服务少先队员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怎样更好地对少先队员产生凝聚、吸引、辐射等“磁场”效应。
一转眼,王玲玲在少先队组织里工作了20年。“队员长大后,有的成了学者、公务员,还有的和我一样,成了光荣的少先队辅导员,有的会做美味的蛋糕,有的会装修漂亮的房子,都是‘放出光芒,照亮希望的好青年。至今,他们还与我分享他们生活中的困惑和喜悦。我想,这是因为,不管走多远,他们都没有忘记在队旗下的初心,也没有忘记少先队组织给予他们的滋养和温暖。
“如果说,从事少先队工作有什么福利的话,对我来说,这就是最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