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莞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基层位于社会治理的最前沿,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尤其是在防控初期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体现出基层社会治理的短板,通过此次抗击疫情得出,基层社会治理应抓住机遇,提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
疫情暴发以来,凯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应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保障。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作出重要贡献。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疫情初期,率先成立市、乡(镇、街道)、村三级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责任,加强疫情防控组织领导。二是理清工作思路,强化防控措施。根据“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方针,加大对各个街道、镇、社区、村(居委)的排查和防控力度,围绕“1234”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1”是在每个自然寨和小区均设置一个疫情防控卡点,安排人员轮流值守,负责对进出人员的管控和宣传引导。“2”是做好两个保障,即全市各单位人员全员参与、动员组织志愿者及群众参与疫情防控,做到人员有保障;从财政支持、镇(街道)自购、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集物资,保证抗“疫”物资保障。“3”是指排查宣传到位、隔离观察到位、民生保障到位。“4”是指依靠基层组织、依靠党员干部、依靠广大群众、依靠上级支持开展疫情防控。三是强化工作调度,严厉追责问责。对疫情防控情况实行一日一调度,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限时整改,对擅自离岗、未尽责等行为进行追责问责。
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治理理念有待提升。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出现一些村寨、社区一堵了之,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缺乏科学化、人性化管理。二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出现层层上报表格数据的现象,五花八门的防控表格和数据,加大了基层干部的工作量,浪费了基层干部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而基层疫情防控需要的防控物资却不能及时解决。三是基层组织力薄弱,基层社会治理文明素养有待提升。在疫情防控排查与值守过程中,一些基层组织组织力薄弱,少数干部担当意识和综合能力不够强,有的干部玩忽职守、流于形式,对疫情防控工作不投入、不深入。有的干部不会做群众思想工作,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暴。有的群众对要求居家隔离的宣传置若罔顾、不理解、不支持。四是治理手段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现代“黑科技”应用还不够,公共卫生安全应急领域的知识、技术、装备、政策等储备不足,智能化、数字化治理方式有待普及推广。
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提高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一个契机,迫使各级党委政府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危中寻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一是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治理能力建设按下“加速键”。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今年全国两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强化基层卫生防疫和应急物资保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在此背景下,完善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是当前的一个重要机遇期。
二是做好“六稳”落实“六保”以攻为守按下基层发展“快捷键”。因疫情蔓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不同层次的影响,为确保国家经济的复苏和社会的稳定,国家提出“六稳”“六保”,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基层党组织要牢牢把握此次机遇,以攻为守主动发力,针对不足和短板,做好整改,冲刺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机遇期。
三是协同抗“疫”按下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切换键”。本次疫情为基层社会治理建设提供了新实践,强化了全社会命运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凝聚意识、转变观念、改变工作方式方法,有利于形成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迎来了发展新契机。无人机巡逻与宣传、健康码识别与防控、5G等新技术,定制公交、“零接触”快递物流等新产业,网上购物、网络会议、网上就医、移动支付、“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新模式得到井喷式发展,有利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强化行业创新驱动、实现智慧治理。
一是抓组织领导,强化党建引领“主心骨”。基层治理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把支部建在连上”原则。采取分类、联合、临时等方式,把党组织嵌在卡口上、网格上、工地上、产业链上,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在辖区各检查点设立党员先锋队、成立志愿服务队,构建完整的防控工作体系。加大表彰、开展火线入党等形式,把“治理能手”、抗“疫”先锋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治理能手”。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持续用力进行整顿,选强配优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头雁作用”,鼓励退休干部、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乡贤等到村(居)担任村(居)干部,探索正向激励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不断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优势。
二是抓多方联动,画好多元共治“同心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就是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本次疫情大考,反映出人人都是参与者,从来没有旁观者,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社会组织及群众发挥职能作用。联动市卫健局、应急局、公安局、市场监管局等职能部门解决业务不熟、人员不足、物资紧缺等问题,确保在疫情防控中科学防控、保障物资、秩序良好。联动村居委会、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基层组织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配合开展管控、消毒、宣传等疫情防控工作。联动广大群众发挥群众自主性、自觉性,志愿参与疫情防控值守、宣传工作,配合党委、政府开展相关疫情防控工作。联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挥监督职能为党委、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建言献策。联动社会各界扛起社会责任为疫情防控捐赠钱物爱心助力疫情防控工作。通过多方联动,建立微信、QQ交流群,广泛动员辖区的党员、群众参与疫情防控,充分调动辖区群众防疫、抗“疫”的积极性,不断开创党建引领、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是抓服务保障,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支撑力”。一是强化阵地建设,筑牢硬件支撑。加大对街道社区(村居)的办公场所进行全面改造,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立党群服务中心,让基层服务阵地有保障;二是完善组织架构,筑牢体系支撑。建立镇(街道)、社区(村、居)、小区、楼栋等自上而下的“大党委”党建工作体系,发挥“大党委”的核心作用,配备专职社区(村、居)工作者,按照开放式、集约化要求,面向区域内所有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开展服务;三是推进多网融合力度,筑牢网格支撑。深入推进“智慧社区”“智慧村寨”建设,搭建“党建云”平台、搭好“社会和云”服务管理平台和建立“社区之窗”微信公众号,全面落实网格化、智慧化管理和服务,积极整合党建、安监、环保、社会治理等各类网格资源,打造形成“一张网”,实行一网统筹、多风融合,实现网格全域覆盖,探索建立党建服务与管理智慧平台,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