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星同 徐 斌
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全新战略部署,赋予了西部大开发新时代特征与重视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国内国际大局的新内涵。为实现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要目标,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而创新发展能力这一“助推器”的作用不能忽视。近年来,贵州重视培育和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实现后发赶超上着力颇多,取得不少成绩,其经验对于推进和打造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具有启示意义。
长久以来,贵州在多数人眼中都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代表,似乎与现代先进科技、信息化技术“绝缘”,而布局科技重大项目则为贵州创新发展能力打造了亮丽的“名片”,使得从前对于贵州陈旧、刻板的印象一扫而空,代之以引领科技潮流与重视创新发展的新形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天眼”(FAST)项目和“中国数谷”项目这两张名片。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人类迄今为止建造的最大射电望远镜,这一超级工程不仅为中国乃至全人类提供了探索宇宙奥秘的脉冲星、低频引力波、星际分子暗云的“神兵利器”,因而被称为“中国天眼”“超级天眼”。作为“由4450个反射单元构成的反射面、由6根钢索控制的馈源舱重达30吨、500米的尺度上测量角度精确到8角秒、将卫星数据接受能力提高100倍”的尖端科技项目与斩获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鲁班奖”优质工程,其背后是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和工程人员在贵州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展现才智的结晶,是将喀斯特漏斗洼地自然条件转化为发展优势,是实事求是与因地制宜发展理念的智慧体现,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贵州翻天覆地的变化缩影和里程碑。“中国天眼”对于贵州推进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构建的重要作用不仅局限于科技领域,对于文化教育、旅游开发、产业融合、扶贫开发等领域都将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可以说,独一无二的“中国天眼”不仅打开了科学家观察宇宙的“双眼”,更作为一张亮丽的名片,打开了世界全新审视贵州的“双眼”,展现了贵州新时代的创新发展能力。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运用和推广是21世纪的重要技术变革,能够促进和带动全社会、多行业、多领域的深度发展和进步。与“中国天眼”(FAST)一样,“中国数谷”以及一系列大数据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是贵州近年来另一张“重量级”名片。从2015年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批通过,贵州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始打造和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作为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相对滞后的西部省份,贵州扬长避短、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在充分考量本省发展相关产业的优势基础上,以“中国数谷”的建设和大数据龙头产业为带动,弯道取直、后发赶超,让“中国数谷”与贵州大数据产业服务于全省的实体经济,涌现出了“云上贵州”、朗玛信息、块数据等“响当当”的高知名度的大数据科技企业;让数谷经济与大数据反哺科技,建立了全国首家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让“中国数谷”与大数据服务于脱贫攻坚,构建“精准扶贫云”;让科技联结村寨,让黔货能“借网出山”,用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助力精准高效扶贫;让“中国数谷”与大数据助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打造“智慧政府”“数据铁笼”“党建红云”。因而被外媒盛赞道“贵州已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大数据中心”。实现了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和增速持续全国领先并保持高速发展势头,“中国数谷”与大数据产业这张璀璨夺目的名片以创新发展为基础,促进了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在贵州的构建。
首先,全力打造“双一流”高校引领创新能力发展。一直以来高等教育问题,尤其是缺乏高水平的一流高等教育资源问题,是贵州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制约发展的瓶颈。没有一流的高校,就难以培养一流的人才,就难以推进和形成西部大开发的新格局。为提升我省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近年来,贵州以着力打造“双一流”大学为牵引,同教育部签订部省合建贵州大学协议,制定《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贵州大学手册》。建立起助推“双一流”大学发展的三方联动机制,使得贵州大学在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实现贵州“双一流”高校零的突破。同时,采取诸多举措,在全省范围内加大力度培育新的“双一流”高校,在学科领域建设与硕、博学位点申请、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设站申请方面都已实现了长足进步。在此过程中,更立足贵州发展的实际,把“双一流”高校建设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培育同贵州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密切联合,为助力贵州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创新发展能力,为促进西部大开发的新格局提供了所需的重要智力支撑。
其次,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助推创新能力发展。以创新发展能力助推贵州打造西部大开发的新格局既需要一流高校、科研型院校的智力支撑,同时,需要以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需要一支“蓝领精英”队伍。近些年来,伴随着大数据、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新能源、大健康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职业教育从前同样是贵州的“短板”,仅仅依靠吸引外来人才绝非长久之策。根据这样的情况,贵州着力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新建和发展了多所高质量、高水平的职业技术大中专院校,通过强化对口合作帮扶、开展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实行“订单式”职业教育培养、鼓励社会人员再培训和再教育、贯通“中职—高职—本科”升学“立交桥”,使得贵州职业技术教育“旧貌换新颜”,培育出一大批以“贵州工匠”为代表的优秀技术人才,有力服务了贵州产业结构的发展、升级与更新换代,服务需求、立足实际、富有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成为贵州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重要支柱。
最后,产学研结合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内源生机。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新时代教育、科研、企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阐明了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意义。要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必须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实现各部门在功能与资源上的配置优化,激发各环节的技术创新,实现技术的进步、成果的转化、效益的提升。为实现产学研结合的目标,贵州将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铜仁学院、遵义师范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等5所高校确定为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以“中国天眼”(FAST)、大数据产业、大健康产业等为聚焦点,在科研成果服务于产业应用、构建成果转化应用平台、整合科研产业集群上进行了探索。贵州大学建立起了服务于贵州特色产业的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烟草学院、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药学院、茶学院;贵州财经大学建立了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和贵阳大数据产业创业园;贵州医科大学筹建了“健康与疾病管理”“健康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精准医学和干细胞工程”“康复治疗技术”“功能保健食品研发”科研平台。产学研结合促进了企业、高等院校在生产、教学、科研上共同进步和发展,释放了产学研相互促进的内源生机活力,成为推进贵州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重要引擎。
良好的制度为创新发展能力提升创造了环境,构筑了培育创新发展能力的土壤,能够激发创造、吸引人才服务于创新发展开拓西部大开发新格局。近年来,一方面,贵州在科研成果制度方面,着力于围绕创新发展能力培育,完善和发展相应机制体制和规范。在2018年,修订完善并开始实施《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增设省自然科学奖、省技术发明奖,实现了奖励项目数量的增加、奖金额度的增加、奖励对象的扩展和社会力量设奖登记的取消;在评审机制上,立足贵州实际进行了完善和修订,确立实行提名制、定标定额评审制,贵州省以科技成果评奖机制的完善促进成果奖励的公平、公开和透明,倡导和提升了科研工作者的荣誉感与诚信意识,营造了全社会重视科学研究、尊重科研工作者的良好社会风尚。
另一方面,在人才制度领域,特别是人才引进制度上,贵州立足“人才强省”战略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建立了“三大引才活动”——人才博览会、省外知名高校人才专项引聘、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其中以“广聚天下英才”为品牌的贵州人才博览会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七届。围绕引才工作,贵州制定《贵州省高层次人才服务指南》,从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人才落户居留出入境、医疗待遇、科研、创业培训、社会保险办理、购置汽车优惠、人才配偶安置、人才子女入学等11个方面予以高层次人才待遇和保障,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480万人,较2012年(284.34万人)增长71.4%,人才队伍持续发展壮大。2012年以来,贵州累计引进海内外各类人才9万余人,其中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万余人,柔性引进高层次外国专家智力成果近2000人次,尤其是通过实施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引进领军型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8人,其中柔性引进中科院院士2人、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贵州在以人才引进促进创新能力发展过程中,真正实现了“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通过完善制度从科研成果、人才引进两个重要维度培育创新发展能力活力土壤,为贵州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结出硕果创造条件。
2017年贵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强调指出“‘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精神’就是新时代贵州精神。”在以创新发展能力助力贵州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征程中,发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滋养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贵州作为西部地区省份和中东部地区之间、省内各市州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目前还有9个深度贫困县未“摘帽”,脱贫攻坚使命和任务依然艰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使命光荣、任务重大;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国家安全面临的任务比以往更为艰巨。发扬立足、坚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贵州精神”,能够充分滋养创新发展能力,“‘团结奋进’,就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万众一心、奋发作为;‘拼搏创新’,就是要攻坚克难、敢为人先,推陈出新、敢闯新路;‘苦干实干’,就是要不惧辛劳、脚踏实地,担当实干、狠抓落实;‘后发赶超’,就是要不甘落后、跨越发展,弯道取直、赶超进位”。“新时代贵州精神”让团结的力量支撑创新发展能力、让集体的智慧聚集创新发展能力、让拼搏的精神激发创新发展的定力、让创新的理念内化为发展潜力、让苦干的精神提升创新发展能力的韧性、让实干的追求确保创新发展能力脚踏实地、后发赶超让创新发展能力展现鲜明的贵州时代特点。“新时代贵州精神”是贵州人民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要精神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