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培育

2020-03-02 23:50
陇东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精神

李 英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精神,体现了在各个历史阶段里国家和民族的集体意志。中国精神具有时代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有不同的奋斗目标,就表现为不同的精神要求。在当今全中国都在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背景下,需要赋予中国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激发广大青年的活力与创造力,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支撑。而大学正是青年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处于理想信念等精神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应该格外关注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况,结合现实情况加强对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培育,提高其对中国精神的集体认同感与使命感。

一、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

中国精神的建构可以看成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相互动的过程,一方面中国精神是在中国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凝练而成的,它客观存在于社会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精神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建构和培育中又存在着一个主观的选择和塑造过程,不断赋予了中国精神以时代内涵。

(一)中国精神的概念解析

中国精神顾名思义就是中国的精神,就像人不能缺少精神一样,国家也不能缺少精神,中国精神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里的中国精神所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民族整体的精神面貌和意志。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上来说,精神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人们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且还要再经过人脑加工。精神对于物质具有反作用,兴致高昂、积极向上的精神能够鼓舞人们去从事各种物质性活动,反之消极的精神就会使人丧失信心,很难把事情做好。中国精神实质上就是一种积极乐观、催人奋进的精神,纵观中国的历史,精神力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面对灾难和危险时更能激发出人的潜能去克服困难。2008年的汶川地震就是一个例证,在这一次重大灾难中展现出来的抗震救灾精神鼓舞和团结了无数的同胞,使得汶川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克服灾难而完成灾后重建,显示了中国精神的巨大能动性作用。

(二)中国精神的正式提出

中国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孕育产生和传承下来的,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客观存在于历史发展过程的各阶段之中,而且与社会进程同步发展,中国精神自身也经历了成型、发展、转型、重塑和再发展几个阶段,体现了中国精神在时间上的延续性。中国精神虽然自古以来一直存在于社会中,但是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有国民精神、国家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等等说法,直到2013年中国精神这个特定概念才被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235第一次将中国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放在等同位置,强调在当今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中,面对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或明或暗的输入、侵蚀,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愈加复杂、矛盾和脆弱,长此以往将会对个人和国家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通过对中国人民尤其是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大力培育,汇聚全体人民的精神力量,才有可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三)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二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民族精神所彰显的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顽强的生命力,很难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能够在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延绵不断,而且还发展得越来越强大。虽然在近代中华民族面对外国的侵略时险遭亡国灭种的危机,但是在无数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先进人士的支持下,掀起了全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潮流,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新中国的独立与统一,并在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都取得了胜利。在这整个历史过程中就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其中还蕴含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元素。“时代精神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代表进步趋势、前进方向的精神,是一定时代先进生产方式、社会集团、思想文化的精神结晶。”[2]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适应时代变化的必然结果,只有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获取新的精神动力,才能够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内涵,改革开放40多年正是在这些精神的激励下中国才能取得如此多的成就。

二、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精神培育的思想前提

要想做好新时代条件下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培育工作,首先要将中国的社会发展现实与当代青年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形成对新时代青年的角色、使命、价值导向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正确认识,才能进一步将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培育工作落在实处。

(一)明确青年的角色定位与期待

“近代以来,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1]277青年是最具有活力的一群人,他们富有梦想,而且也具有追求梦想的勇气与能力。在面对民族危难时,往往是中国青年最先站出来,是他们在呐喊着、追寻着独立的中国,是他们带来光照亮了民众浑噩的生活。五四运动至今已经过去了100年,但是五四的精神却仍然在激励着今天的广大青年,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青年们要秉承五四精神不断砥砺奋斗,为开创美好未来而努力。回顾历史进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里,青年都是身先士卒的先锋力量,时代的新篇章往往都是在他们手中开启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评价的那样,青年是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他们是推动中国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3]8中国人民群众对广大青年抱有很高的期许,因为青年还有很大的发展前途,他们的未来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未来是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手中开创的。

(二)坚定青年的任务与使命

“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4]青年是一个集体概念,它不是单指某一个或几个人,而是一群有知识、有理想、有能力的青年群体。每个时代都有所属的青年,不同的时代所赋予他们的使命又各有不同,他们有极强的时代敏锐性和责任感,所以广大青年始终清楚自身所肩负的任务是什么,并且勇于承担责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年代,青年人为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忘却生死;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为建设祖国而奉献了毕生青春,在各种艰苦的条件中形成了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等中国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里,青年奋勇当先、勇立潮头,率先开辟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而在新时代的今天,青年们仍然是时代的主角,在这个时代里他们的共同使命就是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信这个梦想终将会在青年们的不断奋斗下实现。

(三)确立青年的价值导向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3]25青年价值观一旦形成将会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用穿衣服扣扣子这样一个比较日常的动作来形容价值观的形成作用,假使一开始就把扣子扣错了,那么之后便会步步错,所以说形成价值观的第一步十分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青年实践的基本价值遵循,是青年立身处世的价值导向,但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年内在的价值体系中,这个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家庭对每个人的影响是最早和最深刻的,在家庭里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父母作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要善于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来引导孩子向善向美。其次,各级学校教育是帮助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增强自身的价值判断、选择和塑造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建构自身的价值体系。最后,在社会中也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来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自然融合到社会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

(四)落实青年的组织管理

“共青团作为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学校,必须把为党和人民培养人的工作摆在首位、贯穿始终。”[3]61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党和政府与青年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是专门做青年群众工作的组织,具有联系和服务青年的职责,一方面要为青年的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为青年成长成才创造可能性;另一方面团组织要善于发现和关爱人才,利用优秀青年在普通群众中的影响力,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风气。其中真正在实际工作中接触青年最多的是工作在一线的团干部,只有他们才真正了解青年的实际需求与问题,所以团干部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到共青团青年工作的质量。目前全国共青团有380多万,其中专职团干部有17万[5]。因此要求加强基层团干部的组织建设,不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工作能力,真正做到在实际工作中以青年为本,实实在在为青年做事情。

三、新时代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的现实意义

当代青年有理想、有担当,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而大学生群体又是当代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他们在今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大学阶段的他们还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中大学生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而走入歧途,那将是国家和社会的重大损失。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国精神培育极为重要,这将会对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有重大影响。

(一)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青年一代的精神状态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青年本应该是热情洋溢,富有活力与创造力的一群人,但是现在伴随着物质经济生活不断丰富的同时是青年精神世界的日渐空虚,广大青年生活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虽然不断涌现出许多新事物,丰富了青年的日常物质生活,但实际上青年的精神世界却异常贫瘠,大多只热衷于一时的物欲享受,而缺乏高远的理想目标追求,致使青年很容易就做出危害个人与社会的事情。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存在着价值观矛盾、道德感弱化、理想信仰缺乏、沉溺物质享受、文化品位低俗等问题,因此就需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精神的教育,使大学生在学习中感悟革命先辈们以前艰苦创业的精神,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能增强大学生的定力,自觉肩负起大学生在新时代的崇高使命。

(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3]24中国精神和价值观念都具有时代性,都是基于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而有所变化,在培育中国精神的过程中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而且还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间得到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内核,是对中国精神的凝练,具体表现为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它们都是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历史实践和文化积淀中产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言忠信,行笃敬”等思想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源泉。在大力倡导大学生学习中国精神的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也得到了弘扬,通过深入理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内在的价值体系中,已成为大学生在今后做事做人的基本价值遵循。

(三)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每一个中国人最崇高的理想,实现中国梦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是这个梦想终有一天会实现。中国梦的提出为全民族的奋斗提供了方向,而中国梦的实现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通过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能够将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汇聚成巨大力量。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虽然在目前这还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离实现还有一段距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中国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培育中国精神,坚定中国梦必定实现的意志与信念,使人们保持蓬勃、积极的精神状态,支持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斗。大学生现在是未来最有希望、最有能力去实现中国梦的一代,注重对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培育,有助于大学生传承和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大学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本领,将个人理想融入到整个社会、国家的理想中,将实现中国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以乐观昂扬的进取精神去面对各种挑战。

四、大学生中国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

目前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培育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随着经济与科技发展而来的是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渗透,导致我国一些大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着价值观缺失、混乱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当前高校对于中国精神的培育还缺乏有效机制,培育的内容零散不成体系,形式也单一刻板,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并不显著。因此,要想将中国精神真正融入到大学生内在的精神体系中,就需要创新中国精神培育的路径和内容,加深大学生对中国精神的认同感,并自觉将其运用到实践生活中。

(一)回归文化,丰富中国精神的内容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6]。中国精神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是对中国文化中蕴涵的基本思想的凝练,中国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精神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具有抽象性,往往是以文化为载体,并通过文化来发挥作用。因此在培育中国精神的同时要注重挖掘、利用、创新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为中国精神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中国精神体现于充分的文化自信中,文化已经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增强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实现文化的转变和发展,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根据现实需要赋予文化以新的时代意义,寻找文化新的增长点,通过创新文化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实现“走出去”,扩大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弘扬中国精神,就要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战略地位,中国文化发展得越好,中国精神才会更加有底气。因此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精神的培育首先要明确培育的内容,将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结合起来开设相应的课程,学习先进历史人物,将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大学生对中国精神的感知与认同,使学生明白自身的使命和任务。

(二)立足实践,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中国精神始终是一种精神力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否则就会变成空谈,难以产生实质性影响。而中国精神也正是从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凝练出来的,也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体会到中国精神的真正含义。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中国精神培育不能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落脚于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中国精神的真谛,在将中国精神内化于心之后还要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高校可以采取各种安全、可行的方式来加强大学生中国精神教育,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自觉接受中国精神的熏陶。首先,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中西部开发崛起地区等等有教育意义的地方去实地考察,与一些革命老人进行访谈对话,从而深刻了解到中国精神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在感情上加深对中国精神的认同。其次高校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偏远地区支教、服务社区和深入到乡村等基层去,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和践行中国精神。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始终采取认真踏实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切实感受到中国精神的内涵,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践行中国精神。

(三)开辟渠道,加强宣传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其实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培育的过程中需要对中国精神进行弘扬,而在弘扬、宣传的过程中其实也间接达到了培育的目的。在大学和社会中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弘扬中国精神,营造出浓厚的中国精神氛围使人们容易受其感染,而主动去领会和践行中国精神。首先,学校教育是主要渠道,将中国精神的内容融入课堂教育中,教师将中国精神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教育中,使学生更为直观、生动地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另外还需要借助于传统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宣传社会中践行中国精神的先进典型人物和事件,将中国精神具象化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引导社会主流舆论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些都会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随着近些年来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也成为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尤其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网络平台更加重要,所产生的影响也会更大。因此可以借助于微博、微信、专题网站和自媒体平台等等渠道的特点来打造体现中国精神的网络文化作品,在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尽量增加网友之间的参与性与互动性,以达到扩大中国精神宣传教育影响力的目的,致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总之,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的重要主体,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力加强对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培育,要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深刻领会中国精神的内涵,不断提高思想境界,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自觉承担起时代责任与使命,在实践中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不断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精神
我的价值观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