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历史的纪念与人类公平正义价值的传承
——试论高中如何正确开展二战史观教育

2020-03-02 23:50刘照蓬崔文龙
陇东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二战正义

刘照蓬,崔文龙

(1.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北京 100078;2.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8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与法西斯轴心国家之间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先后参与或被卷入这场大战,军队和民众伤亡总数达1亿余人,财产损失达4万多亿美元[1]。在这场关系人类命运和前途的搏斗中,包括中国抗日战争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赢得了胜利,人类文明得到拯救,世界和平得以恢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反法西斯同盟各国及一切爱好和平与自由的民族共同努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和前途的战争中,中、苏、美、英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不畏强暴,结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并肩作战,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光明战胜了黑暗,进步战胜了反动,正义的一方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世界和平。

一、弘扬公平正义是纪念二战历史的价值主线

公平正义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容辩驳的公理,是和平稳定得以建立的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在国际社会中,每个国家作为个体获得平等的国际地位、公平的发展机会,各国之间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尊重各文明发展的多样性是国际公平正义应有的题中之义。公平正义是构建和平稳定国际关系的基石,离开了公平正义,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就无从谈起。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公正的和平建立在道德、正义、尊严的基础之上,各方的权利与利益是平等的,和平是自愿的;不公正的和平,则是以一方控制、强制另一方为前提的,各方权力与利益不平等,一方占有优势,另一方获得的是有损自己利益的非自愿的和平[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日意等国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就是妄图建立殖民统治下的不公正的“和平”,最终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践踏了人类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必然会受到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一致反对,最终也必将走向失败。

基于此,构建以国际正义为基础的历史记忆文化,突出二战历史上的公平正义价值理念,对于弘扬人类正义、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美、英、俄等二战期间的同盟国家都十分重视对于二战历史的纪念。仅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便颁布了《缅怀保卫祖国牺牲者法》(1993年1月)、《苏联英雄、俄罗斯联邦英雄、全部荣誉勋章获得者地位法》(1993年1月)、《老战士法》(1995年1月)、《永远铭记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中苏联人民伟大胜利法》(1995年5月)等法律规章,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了卫国战争胜利、战争牺牲者、战争老战士、战争纪念物的荣誉和地位。5月9日为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日。胜利日为非工作日,每年这天,俄罗斯各地都会举行纪念活动。每逢卫国战争胜利整五、整十周年纪念日,在莫斯科红场都会举行邀请外国政要参加的规模盛大的阅兵仪式。保存卫国战争历史记忆,激发了俄罗斯的民族自信,而成为俄罗斯实现国家复兴的“历史支点”,成为激发俄罗斯民族自信心的精神载体[3]。

对于二战历史的纪念美国十分认真和庄重。位于林肯纪念堂与华盛顿纪念碑之间的国家二战纪念园的主题就是记录下“二战”这一历史事件,弘扬自由的人们联合起来捍卫民主的信仰与理念,缅怀在二战中逝去的人们,让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4]。每年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是美国的“阵亡将士纪念日”,二战时期为反对法西斯而阵亡的美国士兵是人们在这一天悼念的重要对象。12月7日为美国珍珠港事件纪念日。每年这一天,美国各地都会举行纪念活动,夏威夷当地民众停止娱乐活动进行悼念。5月8日是西欧各国的“胜利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英国王室成员都会前往二战将士纪念碑献花。诺曼底登陆是二战时期美英法等盟国付出巨大牺牲并肩抵抗法西斯,扭转世界反法西斯战局的重要作战。每到这一天,欧洲都会举办大规模的纪念活动[5]。2014年6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日讲话时,呼吁在场人员向诺曼底登陆的老兵致敬,对举办纪念活动的意义进行了阐释,“因为他们的参战,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和平;因为他们的牺牲,我们才能够获得自由。昔日他们投身战场,是希望我们不再上战场。”[6]

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通告,确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55年2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发布主席令,颁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决议和条例,决定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7日一1945年9月2日),参加抗日战争有功人员以独立自由勋章。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9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提出了“抗战精神”,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7]。“抗战精神”是对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为维护公平正义所形成民族精神的提炼和升华,赋予了纪念抗战历史的灵魂和主线。

二、侵略暴行体现了法西斯国家发动对外战争的罪恶本质

战争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状态,从性质上来讲,当事双方可以分为正义的一方与非正义的一方。“为何而战”经常是战争参与者思索的问题。非正义的战争是以攫取霸权利益为目的的,通常与“对邻国的忧虑”、维护“主权线”“利益线”等理由结合在一起,贪婪和残酷往往是非正义战争的特征。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非正义战争的发动国往往企图通过武力使其他国家和民族陷入被奴役状态。与之相反,正义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制止邪恶、助长善良,正义的一方往往是在遭受非正义的一方的入侵时才奋起抗争,正义战争的最终目的通常是停止战争,恢复和平[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日本等法西斯国家犯下的法西斯暴行充分展现了他们发动战争的罪恶本质。德国纳粹政权修建奥斯维辛等死亡集中营,对犹太民族推行种族灭绝政策;日本军队在亚洲进行骇人听闻的大屠杀,特别是南京大屠杀把中国古都南京变为人间地狱。德日法西斯的暴行挑战了人类良知的底线,研究展示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理论及其所犯下的暴行,可以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高价值便是维护了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既是对民族独立国家主权的维护,更是对国际正义事业的伟大贡献。从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起,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为止,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多次针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严重违反了国际正义原则,日本侵略者制造种种借口和理由,破坏中国主权,攫取中国领土,企图建立日本统治下的所谓“大东亚新秩序”。在中国土地上,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惨无人道的反人类罪行。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是为了满足自己称霸东亚的自私自利的野心,完全置中国人民的最基本的生存权利于不顾,无论其侵略理论还是侵略过程中所犯下的暴行都严重侵犯了国际正义,挑战了人类正义的底线。回顾日本法西斯的侵华理论和其在中国所犯下的暴行,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人类公平正义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在促进近代化发展的同时,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朝鲜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并使之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行动纲领。

被称为明治“元勋”导师的吉田松阴在《幽囚录》一书中提出,日本若想国力强大,就应该“北取满洲之地,南收台湾、吕宋诸岛,渐示进取之势。”[9]1890年3月,时任日本首相的山县有朋在国会发表施政演说,全面提出“大陆是日本的生命线”的侵略理论,甲午战后又提出日本应“成为东洋之盟主”“开辟利益线、称霸于东洋”的目标[10]41。1927年6月,主持召开“东方会议”的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深受吉田松阴的“志在世界”思想影响,决心“雄飞海外”,提出“向大陆发展是日本民族生存的根本”[11]。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强大起来的日本,正是秉承这种“国强必霸”的对外扩张逻辑,发动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等周边国家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沉重灾难。

在对外侵略战争过程中,日本扩张势力竟然以亚洲“文明”国家代表自居,把中国等亚洲邻国的文明贬为“低等”,为其穷兵黩武的行为寻找理由和借口。福泽谕吉,内村监三、大隈重信、北一辉、石原莞尔等人都积极鼓吹“文明”侵略的理论,他们把侵略美化为“挽救”,大肆鼓吹日本同中国之间的战争是一场“义战”[10]45。妄言“世界之骚乱,一言以蔽之,乃为文明之不均衡所引起”,“高度文明国家之势力”可以“通过诸种形式侵入低度文明国家”。日本侵略中国是必然的[12]。

在“文明”侵略理论的影响下,“改造”“挽救”“保全”“经略”“经营”等字眼充斥在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话语体系里,这些词语貌似亲密、友好,好像要把中国从苦难中捞出来一样的虔诚和耿忠,但实际上背后却隐藏着军国主义的祸心[10]160。他们把侵略邻国和所谓“民族解放”混为一谈,妄图把中国等亚洲国家纳入日本所谓“八纮一宇”“统一世界”的阵营中,口头上宣言“同文同种”“东亚共荣”,实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称霸东亚的自私自利的野心,变中国等周边国家为其殖民地。所谓的“共存共荣”“亲善友谊”,实质是要东亚各国“站在太阳旗底下”[13]。

日本侵略者的对外扩张是与反人类暴行联系在一起的。日本侵略者制造屠杀惨案、强征“慰安妇”,用活人进行细菌实验等众多暴行严重违反了国际公约,犯下了灭绝人性的罪行。为了达到征服世界的目标,实现所谓的“大东亚共荣”,日本侵略者选择了武装侵略的对外扩张政策。对于中国的武装入侵,日军首脑把它描述为“膺惩战”,在他们看来,因为中国人民不承认日本民族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拒绝与日本合作,所以为惩罚中国人民而战,由此这个战争所引起的一切结果,都是非常残酷和野蛮的,日军首脑者的意图是要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14]。日本侵略者正是在这一侵略逻辑的基础上,在中国、东南亚及其它亚洲国家和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罄竹难书的反人类罪行。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中国南京后,公然无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严重践踏了人类的正义和良知,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丑恶、最黑暗的一页。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侵略暴行最凶残、最野蛮的典型案例。以南京大屠杀为代表的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严重践踏了人类良知,破坏了国际公平正义,彻底暴露了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罪恶本质。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如此残酷,以至于曾担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拉贝评论说:“人们也许会认为,日本军队都是由释放出来的囚犯组成的,正常的人不会做出这等事来。”[15]大屠杀发生时身在南京的德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罗森在给德国外交部的报告中感慨道:“现在这里的一切细节都已大白于天下,日本宣称它‘给混乱的中国带来了光明和秩序,居民们对此情不自禁地欢呼’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16]。日军制造暴行的罪恶事实充分证明,日本侵略者所鼓吹的日本在“大东亚战争”中把亚洲各国从欧美帝国主义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实现“民族独立”“共存共荣”完全是无稽的谎言[17]。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暴行严重挑战了人类的良知,践踏了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

为了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人民率先在世界东方举起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大旗,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凝聚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抗战,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持久抗战,既是对民族独立国家主权的维护,更是对国际正义事业的伟大贡献。为维护国际正义,建立真正的和平,中国与爱好正义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凝聚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国和世界爱好正义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三、弘扬公平正义是纪念二战历史的正确方式

希罗多德在其巨著《历史》开篇便写道,该著作的目的在于:“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它们的光彩。”[18]84和历史著作类似,举办纪念仪式对于唤醒和保存历史集体记忆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如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所指出的:“通过和现在一代的群体成员一起参加纪念性的集会,我们就能在想象中通过重演过去来再现集体思想,否则,过去就会在时间的迷雾中慢慢地飘散”[19]。客观存在的历史是产生“集体记忆”的基石,每个个体的人对于一段特定的历史都有着各自的感受,而零散的感受集合在一起,便构成了“集体记忆”。历史上对于大屠杀的历史记忆,虽然每个人的描述都有所不同,但多数人都以类似的方式叙述了同样的一些事件[18]90。

记忆与纪念十分接近,但同时又有所区别。记忆是过去经历的副产品,而纪念却是现在意志的产物[18]9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浩劫的犹太民族在战后十分重视通过举办纪念活动保存惨痛的民族记忆,他们把“牢记历史,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犹太民族的不懈努力下,“纳粹屠犹”的纪念已经渗透到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社会的各个层面,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暴行早已为全世界所熟知,“奥斯维辛”等词汇成为种族灭绝主义的象征[2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在二战结束后也建立了许多以“和平”来冠名的纪念馆、资料馆,并举办纪念活动诉说战争的残酷,但这些纪念场馆和纪念活动主要诉说的是原子弹爆炸给日本民众带来的苦难,对于导致日本遭受原子弹爆炸苦难的原因却阐释不够,对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及日军暴行给国际社会所带来的灾难更往往是避而不谈[21]。

故此弘扬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是国际社会纪念二战历史的正确方式。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期间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更是当今国际社会构建和平稳定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为例,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性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一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战争,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国际正义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捍卫了民族自由和独立,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等国际正义原则;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与世界爱好正义和平的人士一道,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行径,证明了国际正义是真正世界和平建立的基础,在战后联合国的建立过程中,在中国的努力下,国际正义原则被写进联合国宪章;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焕发出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国际正义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国际正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事业的国家与人民的共同胜利,值得人们永远铭记!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另一重要的内容是对日本法西斯侵略暴行的展示。举行遇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举办反映侵略者暴行的展览,可以保存惨痛的人类记忆,避免人类的悲剧重演,让世人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让公平正义的国际关系理念得到弘扬。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后,国际社会设立专门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法西斯战犯,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被公之于世,战争罪犯得到了惩罚,这既是为战时受害者伸张正义,更是对战后国际正义的维护。参加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梅汝璈曾经说过:“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22]。展示日本法西斯曾犯下的反人类暴行,悼念暴行遇难者,可以唤醒人类社会对于日本侵略者暴行的集体记忆,是对战争中遭受日军暴行的人们的告慰,是对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而献身的英雄先烈们的缅怀,是对人类公平正义价值观念的弘扬。

对历史问题进行正确认知是建立公平正义国际关系的前提。只是空洞地高喊和平的口号,但不反思历史上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性质,对曾经犯下的给周边国家带来沉重灾难的暴行避而不谈,甚至否定侵略历史且为曾经的侵略行径唱赞歌,必然不会实现真正的和平。2015年12月以来在国际社会闹得沸沸扬扬的韩国慰安妇铜像事件是对这一观点的最好诠释,韩日之间的慰安妇问题并没有因为官方一纸协议的签署而得到“最终和不可逆的解决”,原本正义的韩国一方却被要求将象征“受害慰安妇”的少女塑像搬离,遭到了“慰安妇”受害者以及许多韩国民众的强烈反对。

四、二战历史纪念活动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将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明确要求[23]。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参加二战历史纪念活动,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形成正确的二战史观,让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薪火相传,是高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

二战历史纪念活动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拓展和丰富社会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二战历史纪念活动,瞻仰二战革命遗址,参观二战类革命博物馆和纪念馆,学习革命英烈的事迹,可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社会实践教学,能够让资料和档案说话、让文物“活起来”。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个个历史故事,无不支撑着奋斗和牺牲,诉说着公平和正义。参加纪念仪式,参观主题展览,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为维护公平正义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认识侵略思想和行径给人类正义和良知所带来的危害,进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带队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教学时,要注重提升现场教学的实际效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人与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关系,增强把理想信念转化为行动的自觉。

二战历史纪念活动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用好高中思政课堂这个主渠道。课堂教学具有集中性、系统性的特点,通过教师的语言传授,辅之以教材或讲义,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知识,形成基本的概念框架。在思政类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设置教案,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故事吸引人。既要加强学理的研究阐释,又要深入挖掘触动心灵的真实案例,更要描述出每个人鲜活的个性,以及有血有肉的细节。

二战历史纪念活动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构建好校园文化这一主阵地。校园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发展目标,建设反映二战历史的文化雕塑、用英雄人物名字或革命精神元素对校园景观、道路、建筑等命名,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以二战历史为主题,组织成立研究社团,传唱主题歌曲、开展主题书法比赛等活动则可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有效调动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在参与和互动中形成正确的二战史观。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二战正义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关爱弱势群体 维护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