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平
(长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37页。诚然,统筹推进“四个伟大”(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我们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面对这些风险挑战,我们“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2)《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5页。。只有清醒认识当前统筹推进“四个伟大”进程中面临的风险挑战,才能有效防范并掌握化危为机的策略,于挑战中觅机遇、于危机中育新机。
“四个伟大”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新方略,是一个系统严密的理论体系,贯穿于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全过程,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就一直注重从从历史与现实、从自己与他国实践中总结经验。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深化理性认识,坚持不懈探索,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进一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提出了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的重大决策部署。历史已经充分证明,我们不能忽视各领域建设过程中的矛盾问题,也不能将矛盾问题绝对化,逃避斗争和争勇斗狠都是片面和形而上学的,否则很容易将中国社会发展带入歧途;我们不能忽视党的自身建设问题,党一旦丧失群众基础、腐化堕落,丧失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极易被人民所摒弃;我们不能忽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和本质的探索,搞不清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无本之木,就极易被西方意识形态所影响,从而丧失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我们不能忽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忘记了梦想与初心,前进就没有方向和目标,就容易丢了旗帜和根本。只有深入认识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更好地认清当前中国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四个伟大”有着鲜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显示出丰富的时代内涵,是一个严整的治国理政科学体系。四个要素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4页。,每个要素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良性互动,汇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实践中。
一是统揽推进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一刻也离不开伟大斗争。在伟大工程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及领导干部要与自己主观上的消极思想,与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作风,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党执政地位的质疑等作坚决斗争;在伟大事业推进过程中,要与危害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与危害中国主权、安全的行为,与危害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行为,与危害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等行为作坚决斗争,以捍卫中国特色主义主义,推进伟大事业向前发展;在推进伟大梦想进程中,要与中国经济中显现出的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矛盾问题,与经济全球化逆流等方面因素作坚决斗争,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二是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一刻也离不开建设伟大工程。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一个坚韧的领导主体。伟大工程是“四个伟大”的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科学思想引领和崇高历史使命的党,是一个时刻保持优良作风、严明纪律的党,是一个在政治、思想、制度等方面持续加强建设的党,是一个不断提高斗争本领、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党,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脱离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就没有引领者、传承者和实践者。
三是伟大事业的推进以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为条件,同时也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4)《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9页。。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伟大事业就无从谈起;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奠基与深耕,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只能是空谈。
“四个伟大”举旗定向,明确了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基本发展方向,深刻回答了举什么旗、谁来举旗、举旗要干什么、以怎样状态举旗等重要问题,体现了治国理政的主题—主体—目标—手段的有机统一。
一是明确了治国理政的全部主题。主题是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国土壤,承载着中国古老文明,包含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等方面,寓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之中,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发展中开辟的中国现代化发展路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向前发展、向上提升的伟业,中国共产党人对伟大事业规律的探索正与时俱进、日益深化。
二是明确了治国理政的领导主体。主体是主导、关键、核心。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领导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1页。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体现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贯彻落实,具体包含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以及反腐倡廉等,各领域间相互关联,政治建设处于统领地位。
三是明确了治国理政的奋斗目标。目标是方向,方向决定道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奋斗目标依据阶段不同设定了阶段性目标。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的目的就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从国内意义上讲,伟大梦想主要包含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三个方面的内容;从国际意义上讲,伟大梦想指谋求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四是明确了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手段是方法,方法好坏决定成效。新时代伟大斗争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按实践领域划分,主要包含政治领域斗争、经济领域斗争、文化领域斗争、社会领域斗争和生态领域斗争等。各领域斗争相互渗透和交融,一个领域斗争的成败对其他领域斗争都将产生重要而直接的影响。斗争的最终结果对统筹推进“四个伟大”至关重要。
在统筹推进“四个伟大”进程中,每个方面、每个领域、每个阶段都面临着严峻的风险挑战。这些风险挑战表现形式多样、相互交织叠加,既有来自党的建设面临的外部考验,也有党自身建设面临的内部风险;既有来自国内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风险,也有来自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的风险;既有来自重大自然灾害的风险,也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发展带来的风险等。
凡有矛盾就有斗争。新形势下的斗争更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而且越来越复杂”(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26页。。新时代伟大斗争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新时代伟大斗争涵盖各个领域,每个领域的斗争都包含多种形式,每种形式内部都充斥着风险挑战,集中表现为:
一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严峻复杂。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贯穿于政治领域斗争、经济领域斗争、文化领域斗争之中,突出表现为与境外敌对势力的斗争,本质特点是与敌对势力企图颠覆中国社会主义政权、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张和行为作坚决斗争。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也在不断加大对中国的防范和遏制力度,妄图分化丑化中国,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境外各种敌对势力在对中国进行渗透和破坏的过程中,手段更加多样,方式更加公开,煽动性、破坏性明显增强。他们更加注重利用境外非政府组织和互联网,打着“民主政治”幌子,披着“民生维权”外衣,极力对我意识形态渗透;更加注重扶持所谓“维权人士”“公共知识分子”等,企图扩大“颜色革命”的行动力量和社会基础;更加注重插手中国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等热点问题和敏感事件,采用各种手段进行炒作,制造传播政治谣言,比如特朗普政府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散播“中国病毒”谣言;更加注重利用周边问题对我遏制的态势愈加明显等。境外敌对势力规模在不断加大、手段日趋激烈,使得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不断加剧。
二是社会领域斗争交织叠加。社会领域斗争归根结底是由经济领域斗争引起的。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在深刻调整变动。在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长时间累积的矛盾不断突显出来,社会管控难度不断加大。随着利益格局调整和社会转型加快,一般性问题与深层次矛盾、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与历史遗留的老问题交织并存,社会矛盾的复杂性、敏感性、关联性进一步增强。社会心态更趋复杂,加之受贫富差距、贪污腐败、就业困难、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一些人不满情绪潜滋暗长,一个利益群体诉求往往容易引发其他利益群体攀比,这些问题一旦被敌对势力插手利用,极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
三是网络领域斗争日益突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况逐渐向网络空间转移,网络空间已成为新的斗争场域。特别是伴随着淘宝、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的日益普及,在极大便捷人们生活、消费的同时,也促生了网络违法犯罪等新型违法犯罪。网上恶意煽动炒作、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网络贩枪、网络攻击窃密、泄露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时有发生,利用网络散布暴力色情信息、兜售非法物品、侵犯知识产权等现象层出不穷。当前,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在加强自身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国内国外、党内党外各种复杂交织的矛盾,“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新时代党的建设决不能有歇一歇、停一停的想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的风险挑战主要包括外部考验和内部风险两个方面。
1.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的外部考验
一是长期执政的考验。长期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考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国家同样面临长期执政的考验,如“美国就曾经从1933年—1953年由民主党连续执政20年;日本自民党也从1955年—1993年长期执政近40年;瑞典社会民主党从1921年—2007年长期执政70多年。那些以‘两党轮流执政’著称的国家,往往事实上推行的也是一种隐性或变相的特定政治精英集团的‘长期执政’”(7)涂谦、黄卫平:《论长期执政政党面临的挑战与考验》,《深圳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国家政党体制的形成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历史传统、政治文化、国际政治潮流等。各个国家无论选择“一党制”“两党制”还是“多党制”,都只是一种治理方式,归根结底,要看治理的内容是代表哪个阶层的利益。事实上,一个政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一定有其特定的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基础,同时,执政时间越长,经济社会的基础性变革意愿会更加强烈,受不同社会利益群体利益分化带来的挑战就越大,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考验和重大挑战。
二是改革开放的考验。就改革而言,“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01页。,如机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牵涉到多个部门利益,需要多方配合、多措并举;就开放而言,近些年来风险因素激增,主要受来自美国的逆全球化举动的影响,中国在对外贸易、国外市场竞争等经济发展过程中遭遇到的阻力和冲击较大,在开放过程中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的风险也在加大。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深入推进改革、扩大开放,考验着党的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如何在改革中既固守社会主义根本,又从开放格局中赢得国家利益,保证改革开放不偏离方向,考验着党的政治定力和政治领导力;如何整体推进改革又实现重点突破,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如何消除分歧,最大限度地汇聚人民群众的共识、智慧和力量,形成改革开放的合力,考验着党的群众组织力、社会协调力和执政水平等。
三是市场经济的考验。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并将其作为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目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破解,如市场秩序不规范、竞争不充分、规则不统一、要素市场发展滞后等。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好,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何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相互补充、协调,如何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地方保护,完善市场机制,如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给市场最大限度地简政放权,如何使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得益彰,在保障公有制经济的基础地位上大力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等,仍然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四是外部环境的考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长动力不足,国际体系、国际秩序和规则在深刻调整,世界和平发展面临的贫富差距、族群矛盾等“机构性暴力”挑战仍然存在,社会冲突、政治斗争、宗教和意识形态暗战等此起彼伏,“地缘政治因素错综复杂,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恐怖主义、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更加凸显”(9)习近平:《坚定信心 共谋发展——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大范围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7日。。以上复杂的外部环境对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我们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
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的内部风险
一是精神懈怠的危险。精神懈怠危险集中表现为有的党员干部缺乏理想信念,缺乏责任心和斗志。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缺失。可见,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风险考验、安身立命的根本和支柱。没有理想信念或信念不坚定,相应地就会缺乏对历史、对党、对人民的敬畏,缺乏干事的斗志,在精神上就会不思进取,只顾眼前、轻视长远,贪图享受、安于现状,盲目乐观、懈怠懒散。
二是能力不足的危险。面对来自国内国外、党内党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和艰巨任务,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难以胜任所肩负的历史重任的现象,存在能力不足的危险。
三是脱离群众的危险。人民拥护是一个执政党得以执政并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根基。目前仍存在着个别党员干部高高在上、不愿深入群众等严重官僚主义作风,完全背离了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优良传统。脱离群众是官僚主义的重要表现,依然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表现为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办事拖拉、不讲效率、动辄训人、打击报复等等。
四是消极腐败的危险。消极腐败问题是党内最大的敌人和危险。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建立和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形态与机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但党的十八大以来,仍然有不少干部不收敛不收手,我们依然需要高度警惕。腐败是任何国家执政党在自身建设过程中都要面临和解决的重大危险,目前我国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能麻痹大意。
推进伟大事业面临的风险挑战主要表现为:在道路方面,要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勇气;在制度方面,要充分认识和有效应对“宪政民主”的无理攻击;在文化方面,要充分认识和有效开展同对各种错误思潮的交锋;在理论方面,要充分认识和解决多元主义理论的挑战等。
一是道路层面“邪路”“老路”的影响渗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前行过程中,依然会遭遇到诸如资本主义道路、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等各种道路的影响与渗透。关于道路问题,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30页。。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社会主义搞封闭僵化已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民主社会主义本质上是改良的资本主义。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给我们的重要警示之一,就是在社会主义内部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的根本成就,必须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二是制度方面“宪政民主”的无理攻击。长期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极力吹捧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以“宪政民主”等作为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武器,抹黑、嘲讽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歪曲和质疑中国宪法中规定的国体与政体形式。西方的“宪政民主”虽然在反封建斗争上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事实上,法律、制度等政治上层建筑同国家一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宪政”就其阶级属性来讲,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他们标榜的自由、民主、人权等理念,是完全代表资产者利益的,是从自己代表的资本集团利益出发的。如“有学者分析了美国制宪者的阶级构成后指出,参加制宪会议的56名代表中,没有一人是无产者”(11)刘杰:《西式民主扩张失灵的内在动因》,《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第8期。。金钱选举、种族歧视、侵犯他国人权等问题层出不穷,与其宣扬的“宪政民主”理念格格不入。“宪政”不可能是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实现民主的最终归宿。
三是文化方面各种文化的交融交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中西文化碰撞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就中国而言,自近代以来,面对西方文化的入侵,在文化问题上大致存在着三种主张:第一种是主张全盘接受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言必称希腊”;第二种是主张中华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不能丢弃,要求返回孔孟之道,推行文化复古主义;第三种是主张在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借鉴优秀西方文化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本民族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西化论者和文化复古主义者忽视中国文化滋生的土壤和实际发展走向,忽视中国人民对于文化发展的切实需求,是片面、形而上学的,固而都不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他们都是企图用西方文化或儒学代替马克思主义,根本上还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领导。文化领域的挑战事实上是政治领域挑战的缩影。就世界而言,“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以及文化民族主义、文化霸权主义等思潮也对中华文化发起了各种各样的挑战。
四是理论方面多元主义的主张并起。“20世纪以来,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为缓和社会矛盾、修补制度弊端,西方各种各样的学说都在开药方,包括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实用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1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4页。,这些主义或理论是西方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中国社会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新自由主义否定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国家实行的政府调控经济的理论及政策,“在经济领域主张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在政治领域以反对公有制、反对社会主义、反对政府干预为主要目标”(13)保建云:《百年变局下新自由主义周期性衰退透析》,《人民论坛》2020年第3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出了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时特别指出,“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51页。。为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范“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侵蚀。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国家综合国力是重要保障,人民经济水平状况是重要指标。这与中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与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密切相关。中国在实现伟大梦想过程中,受到来自世界经济发展、国际政治格局调整和中国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严峻考验。
一是世界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目前,世界经济持续深度衰退,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在日渐增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贸易摩擦、低增长、负利率政策、低通胀、经济全球化逆流等因素严重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地缘安全风险等因素对世界经济也造成了较强冲击。经济全球贸易环境较为紧张,经贸摩擦影响逐步显现,全球经济不确定风险增加。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下行明显,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影响,全球经济又受到了重大冲击,全球经济衰退已不可避免。世界经济面临的这些风险挑战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二是国际政治格局调整的震荡。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和深度调整,国际政治环境也错综复杂,各种矛盾风险日益累积并不断突显出来。现代化进程、科技创新在加快的同时,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各个国家相互联系又自主独立的体系。“单一国家主导世界秩序的传统霸权模式趋于衰落,国际政治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高度不确定性和高度复杂的全球风险频发,导致现有全球治理难于满足现实需求、新的治理方式又远未形成,这些新的特点让全球治理处于深刻的系统性结构转型之中”(15)范如国:《“全球风险社会”治理:复杂性范式与中国参与》,《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美国自特朗普上台以来实行的“美国优先”“退群”等一系列逆全球化政策,将全球从“扩张主义”向“孤立主义”回调。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多变,美国等西方国家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和活动变本加厉,这些都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增加了国际政治层面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
三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中国经济总量虽然是个“大块头”,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超过16%,但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事实没有变。2019年中国人均GDP接近12375美元,但是距离高收入国家人均4万多美元的标准差距仍然很大。中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为60%左右,也仍然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80%。中国仍处于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跨越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充斥着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风险,要注重处理社会发展出现的各类问题,如房地产市场泡沫、地方债务、产能过剩、影子银行、群体性事件等风险,防范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由于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国际经贸活动2020年受到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科学应对统筹推进“四个伟大”进程中的风险挑战,需要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法,探索本质、把握规律,不断增强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提升应对风险挑战的水平。
在进行伟大斗争过程中,我们既要认清有利条件,又要认清不利因素,理性评估风险特征。从预见性上看,斗争的确定性风险和不确定性风险交织,不确定性风险上升;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交织,突发性特征明显;全局性风险与地区性风险交织,地区性风险突出;传统形态风险与新型形态风险交织,新型形态风险频发;经济领域风险与社会政治领域风险交织,维护稳定压力增大。个别风险极易引起连锁反应、产生辐射效应,如果应对处置不当,极易引起区域性甚至全局性问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仍是斗争的主要领域,我们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在各领域进行斗争的本领。
一是增强政治斗争本领。在国际政治斗争领域,要增强对国际重大政治问题的研判能力,及时、有效反击霸权主义、新干涉主义等对我国政治制度、内政外交的诋毁与干预,研判预判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风险指数及发展趋势,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在国内政治斗争领域,在推进政治改革过程中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在维护社会稳定、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方面切实履行政治责任,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亮剑、迎难而上,坚决捍卫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二是增强经济斗争本领。经济领域的斗争还需要用经济方法来解决。针对目前的中美贸易斗争,需要考虑双方经济市场、政治影响、民生影响等多重因素,合理适宜地展开贸易斗争。改革也是斗争,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方式加以解决。
三是增强文化斗争本领。文化斗争归根结底属于意识形态的斗争。文化领域斗争的核心是捍卫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在斗争中,要把握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企图西化分化中国、歪曲中国传统文化、否定中国革命文化、攻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行为作坚决斗争。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建设,牢牢掌握党在文化工作尤其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为广大中国人民所认识、所掌握、所信服,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总之,在进行伟大斗争过程中,我们既要以预防为主,又要主动作为,从偶然事件中探寻必然规律,从个性风险中寻找共性特点,从表面现象中寻找事物本质,深化对伟大斗争过程的规律性认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受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等综合因素影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各类风险的集中突显期,破解“四大考验”和“四种风险”依然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重要任务,如果应对不力,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从担负职责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任务只会比以往更重。中国共产党要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经受住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水平。
一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理想信念不坚定,就容易滋生消极腐败、精神懈怠等各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叮嘱广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骄傲自满、始终艰苦奋斗,脚踏实地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需要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事业观出发,由内及外地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执政能力和水平高低是一个政党地位和价值的直接体现。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广大人民干事创业、攻坚克难过程中,必须政治过硬,具有高强本领。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能力高强突出体现为把握全局、谋划发展的领导能力,体现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能力。党员领导干部要克服能力不足的危险,就必须适应世界、国家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工作要求及变化,学习新本领、熟悉新领域,补齐短板、增强弱项、提升能力,妥善应对新风险、新挑战。
三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克服脱离群众的危险,就要眼睛向下、沉下身子,深入到群众中间去,了解人民生活所需、所取。要拓宽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对于群众意见认真听取、积极采纳,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当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的时代条件下,我们既要正视西方发达国家在军事、科技等方面处于优势的事实,又要看到历史向前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信心百倍地积极应对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一切困难和挑战。
一是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力地回击包括“宪政民主”等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质疑,旗帜鲜明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16)《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1页。,“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17)习近平:《弘扬传统友好 共谱合作新篇——在巴西国会的演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5页。。这些深刻的见解是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还击。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已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适合中国的好制度,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发展而与时俱进、持续完善,能够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国共产党需要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发展本民族文化,解决本民族性问题。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加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建设,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
三是持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坚持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深刻回答中国发展和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守正创新、集成出新、改革创新,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更高境界。
四是持续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已经充分证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事物是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社会形态,是适合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符合中国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制度,为世界各国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制度选择。如列宁在谈到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18)《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77页。。深刻认识各民族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特殊性,对于我们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顺利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要深刻把握实现伟大梦想的过程性特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分步骤、经过长期努力奋斗逐步实现的。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要建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从现在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一步一步地、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体现了现实性与前瞻性、阶段性与长期性的有机统一。
二是充分认识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从民族性来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需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努力。从世界性来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是世界之梦。任何国家都不是完全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共生于地球家园之中的。今日之中国是世界之中国。中国自身的繁荣富强、解决14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乃至实现全面小康,对于减少世界贫困人口、实现地区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等都是重要的贡献。中国从不以扩张、称霸为目的,将与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是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19)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4页。。实现伟大梦想要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这一刻也离不开中国人民强大力量的支持。进行伟大斗争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战胜来自各方面的困难与挑战;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顺利推进,需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检验及评价,不断为人民谋幸福;成就伟大事业要汇聚人民群众的历史合力,通过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找到最大公约数,团结一切拥护社会主义事业的各界人士和力量,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画出最大同心圆;伟大梦想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想,需要亿万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凝心聚力,汇聚起磅礴力量,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总之,在这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大发展大调整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必须直面各种矛盾风险和挑战,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带领中国人民奋勇搏击、勇闯难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