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宗教工作理念与方法初探

2020-03-02 17:08王月清赵晓锋
理论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总书记工作

王月清,赵晓锋

(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 南京 210023;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文化交流处,江苏 南京 21000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宗教治理传统和现实经验,进行系统性理论创新和战略部署,阐明了新时代宗教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抓手,形成了新时代宗教工作的科学理念与方法。我们认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和实践思维是习近平宗教工作理念与方法的方法论基础,在战略思维等五大思维统领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彰显出强烈的时代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特征。

一、运用战略思维,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阐明宗教工作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方向

战略思维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战略思维,明确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页。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要坚持世界格局、全球视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特别是涉及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问题,都必须坚持战略思维。对于宗教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善于运用战略思维进行思考和谋划,具体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世界格局、未来趋势等三个维度。

首先,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统筹把握宗教工作。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统筹把握宗教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在2015年5月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都是全局性工作”,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导宗教努力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2)《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人民日报》2015年5月21日。。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对于宗教问题的这种“特殊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为“四个关系”——“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人民日报》2016年4月24日。。就是说,无论是为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还是为了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无论是为了增进社会和谐加强民族团结还是为了巩固国家安全促进祖国统一,我们都必须充分认识宗教问题的“特殊重要性”,处理好这个“重大问题”。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的多个视角和层面对宗教工作和宗教问题的“特殊重要性”进行了科学定位。

其次,从全球治理的大格局统筹把握宗教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全球视野,善于从全球治理的大格局统筹把握宗教工作,积极倡导文明交流互鉴,重视发挥宗教对话的积极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冲突的背后,不少都有宗教的影子。宗教既可以是冲突的催化剂,也可以是和平的使者。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宗教交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重要作用,在外出访问时发表的演讲中多次对宗教交流作出积极评价。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出访欧洲期间,应邀到访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并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4)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年3月28日。。同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期间,应邀到访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并发表演讲。他回顾了中印两国长达两千多年“互联互通、互学互鉴”的历史,并指出:“佛兴西方,法流东国,讲的是中印两国人民交往史上浓墨重彩的佛教交流”(5)习近平:《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年9月19日。。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到访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并发表演讲,郑重强调:“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6)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人民日报》2017年1月20日。这些精辟论述,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全球视野而对宗教交流意义和价值的深刻把握。

最后,从宗教治理的未来趋势统筹把握宗教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担当,2018年4月,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的谈话中,他指出:“不论是国内治理、还是全球治理,都要以人民的获得为目标,……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7)《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人民日报》2018年4月9日。。具体就宗教工作而言,中国的宗教治理不仅仅是着眼于自身宗教问题的解决以及中国宗教事业的发展,还要为那些希望解决宗教冲突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近年来,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作了深刻阐述。在十九大报告中,他从多个角度明确谈及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并先后5次使用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表述。2019年10月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到21世纪中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8)《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在这个总体目标中,实现宗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运用历史思维,结合中国宗教治理历史传统与党的宗教治理经验把握宗教工作规律

晚清思想家龚自珍在《尊史》一文中写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之一。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9)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两年过后,他在到访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时发表的演讲中又强调:“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10)习近平:《携手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人民日报》2016年6月23日。

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思维也是一种文化自觉。他综合了中华民族史、近代中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社会主义史等历史维度,将历史纵深扩展到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进程之中,正如2018年初他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所深刻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得到这个成果极不容易。”(11)《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1月6日。这番话,可谓是习近平总书记历史思维的生动呈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12)《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人民日报》2020年8月30日。这一重要命题,正是基于对于中国宗教发展的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可贵的历史思维和鲜明的人民立场,使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13)《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日报》2014年2月18日。历史上,外来宗教在中华大地的传播发展都经历了较为漫长的中国化的过程。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传入中国后,都留下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社会融合发展,并最终实现本土化即中国化的历史演进的清晰轨迹。比如佛教,它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从开始的“沙门不敬王者”(东晋慧远法师语)到后来认为“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东晋道安法师语)再到主张“报四重恩”即报父母恩、报国土恩、报众生恩、报三宝恩(14)参见《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历代高僧在教义阐释中陆续出现了以老解佛、以儒解佛以及佛学玄学化、佛学儒学化等趋势和特征,最终形成了契合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中国佛教。再如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实行的“伊儒会通”和“以儒诠经”,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的天主教提出的“利玛窦规矩”,也都是各自宗教中国化的具体表征和体现。各种外来宗教的历史进程表明,唯有中国化一途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反之则必定难以为继。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新时代中国的宗教治理要善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和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这是我国宗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确保中国宗教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宗教具有强烈的人本关怀、淑世情怀、圆融精神和伦理品格,这是由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所决定的。历史上,在儒家文化“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等理念的影响下,中国宗教更多的是面向现世人生,更多的是净化此岸现实,更多的是关注人心安顿,更多的是助力伦理安排,更多的是致力以文化人。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中国宗教的社会教化作用。2014年4月,在同新疆20位宗教界人士座谈时,他指出:“作为一种文化,我很注意看宗教方面的著作,宗教在劝人向善方面有很多智慧,有很多有益的阐述。”(15)《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得越来越美好——习近平总书记新疆考察纪实》,《人民日报》2014年5月4日。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的宗教工作在探索中前进,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积极探索宗教治理的规律和方法,逐步形成了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的“五性论”,以及坚持宗教信仰自由、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等一系列政策主张。这些都是我们党多年来在宗教工作实践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今后继续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毋庸讳言,“文革”时期,受极左思潮的影响,我们的宗教工作也曾出现偏差,甚至犯下错误,比如置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于不顾,把宗教界爱国人士和不少信众一律视为牛鬼蛇神、“专政对象”,强行禁止其正常的宗教活动,给宗教事业和社会发展造成较大损失与不利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深刻总结了过去宗教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系统阐明了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主张,并在领导人民制定的宪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中一再申明“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等,从而逐步形成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体系。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他所提出的新时代宗教工作的理念与方法,是在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立足现实国情、着眼未来发展而探索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进一步分析说,“这四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前三句话讲的是重大政策和原则,最后一句讲的是根本方向和目的,是工作的重点”(16)《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人民日报》2015年5月21日。。他强调指出,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我国国情和宗教具体实际出发,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制定出来的”,因而“必须坚持”(17)④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人民日报》2016年4月24日。。鉴于过去曾经发生的以行政命令对待和处理宗教信仰问题的教训,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导”的理念与方法,强调做好宗教工作,“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④。习近平总书记还极为重视历史教育对于宗教工作的积极作用,在2020年8月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他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入开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18)《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人民日报》2020年8月30日。。这显然是深刻的历史思维在领导和指导宗教工作实践中的生动反映和体现。

三、运用系统思维,围绕治国理政的总体布局构建宗教工作体系

2020年10月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就《建议》所作的说明中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这是他从方法论的角度对系统思维所作的强调。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均鲜明地体现了系统思维的风格。对于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同样秉持着系统思维的理念和原则,把宗教工作纳入整个治国理政的总体布局中进行思考和谋划。如前所述,在2016年4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他明确指出:“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牵涉面很宽,因此必须树立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思维,努力“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我们所要构建的这种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至少包括“党和政府与宗教、社会与宗教、国内不同宗教、我国宗教与外国宗教、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关系”。这番论述,本身便是系统思维的理论结晶。诚然,宗教与社会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宗教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宗教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社会整体的治理,反过来,社会治理的推进也对宗教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的作用。

习近平新时代宗教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也体现了系统思维的特征。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19)《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人民日报》2014年5月30日。。保护、制止、遏制、抵御、打击是一套政策组合拳,其中既重视正向引导,要求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合法宗教活动;又强调底线思维,要求对于非法活动不能听之任之而必须坚决制止,对于宗教极端势力及其违法犯罪行为与活动予以严厉打击,这无疑是系统思维的生动体现。

十八大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的要求(20)⑦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人民日报》2016年4月24日。,党和政府及相关工作人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不断提高,整个宗教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适应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国家在制定《民法总则》《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的过程中,统筹考虑宗教问题,为宗教治理提供法律依据。2018年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宗教治理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以宪法为核心、其他法律为支持,《宗教事务条例》为主体、其他行政法规规章为补充的宗教治理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与此同时,职能部门重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宗教界正确处理教规与法律法规的关系,避免出现法外之地、法外之人和法外之教。

防范和化解宗教风险是习近平新时代宗教工作理念与方法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21)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宗教风险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必须对潜在的宗教矛盾和冲突给予高度重视,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化解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2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这‘三股势力’,必须采取零容忍态度,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加大打击力度”(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355页。。习近平总书记重视提升领导干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要求他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24)《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人民日报》2019年1月22日。。

习近平总书记一向善于以系统思维思考和对待宗教问题,关注宗教工作与全局工作的关联。宗教治理是边疆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2020年8月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2020年9月召开的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相继阐明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其中均突出了宗教问题,明确要求“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在互联网治理中,他强调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宗教问题,号召“要在互联网上大力宣传党的宗教理论和方针政策,传播正面声音”⑦。

四、运用辩证思维,从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两个维度厘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

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维方法。毛泽东同志对辩证思维作了通俗生动的概括,这便是两点论。辩证思维或者说两点论要求人们,对于事物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既要看到共性又要看到个性,在注意到主要倾向的时候也要注意到被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谆谆告诫全党:“要讲辩证法、两点论”(25)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16、111页。,“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②。习近平新时代宗教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是对两点论的灵活运用。他既重视宗教的积极作用,也不忽视其消极影响,强调“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过程,应该是调动积极因素、抵制消极因素的过程。既不能只注重抵制消极因素、忽视消极因素,也不能只注重调动积极因素、忽视抵制消极因素”(26)⑧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82页。。两点论突出的是全面考量、统筹兼顾,具体就对待信教群众而言,就是“要发挥爱国宗教人士作用,加强对信教群众的正面引导,既满足他们正常宗教需求,又有效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27)习近平:《凝心聚力 精诚协作 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再上新台阶——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13日。。

习近平新时代宗教工作的理念与方法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28)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3、221页。;“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⑥。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关键,是习近平新时代宗教工作理念与方法中的重要原则和策略。他强调,要通过抓主要矛盾、抓重点问题,解决宗教领域的突出问题,并以此促进全局工作。他说:“新形势下,宗教工作范围广、任务重,既要全面推进,也要重点突破。要结合各宗教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以做好重点工作推进全局工作。”(2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人民日报》2016年4月24日。宗教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在人,因此必须重视“培养更多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刻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确保宗教组织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⑧,与此同时,通过“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30)《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24页。。具体到伊斯兰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伊斯兰教要做好解经工作,注重宣讲最新的解经成果,大力培养宗教人才特别是中青年宗教人才”(31)《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力前进 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人民日报》2016年7月21日。。

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习近平总书记宗教工作辩证思维的重要体现。他强调,宗教工作关键在“导”,“导”不是简单的“引导”和“疏导”,而是通过保护、管理、引导、服务等保障我国宗教发展健康有序,团结最广大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特点,出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区别对待、分类施策。比如,针对一些以宗教活动场所为主体设立的旅游景区过度商业化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3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乘势而上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人民日报》2020年5月13日。。针对伊斯兰教的极端化问题,他殷切希望新疆广大宗教界人士“旗帜鲜明反对宗教极端思想,通过科学解经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确理解宗教教义”(33)《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得越来越美好——习近平总书记新疆考察纪实》,《人民日报》2014年5月4日。。

五、运用实践思维,统筹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两个层面落实宗教工作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习近平新时代宗教工作的理念与方法牢牢把握实践导向,既重视顶层设计、制度安排,也重视基层实践、落实落地,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要更加重视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学习,“提高处理宗教问题能力,把宗教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宗教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推动落实宗教工作决策部署”(34)②④⑦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人民日报》2016年4月24日。。要做好制度设计和安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他强调:“统战部门要负起牵头协调责任,宗教工作部门要担负起依法管理责任,各有关部门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要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宗教工作。”②十八大以来,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宗教治理的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工作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健全。通过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建立起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或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统筹抓好宗教工作的引领、规划、指导和督查等,形成统战部门牵头、宗教工作部门负责,公安、国安、民族、民政、宣传、网信、住建、财税等部门以及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工作落实落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3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做好宗教治理工作,关键也在抓好落实。首先要明确责任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基层组织特别是宗教工作任务重的地方基层组织,要切实做好宗教工作,加强对信教群众的工作。”④2015年出台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规定,要建立健全县(市、区、旗)、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宗教工作网络和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责任制。明确了责任主体,抓落实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其次要搞好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36)《加强对改革重大问题调查研究 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决策科学性》,《人民日报》2013年7月25日。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群众、深入实践,了解真实情况,认真剖析问题,找出症结所在,这样才能转化为正确的决策部署和切实可行的工作举措。最后要坚强有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37)《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93页。。具体就宗教工作而言,各地必须在吃透中央精神、“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好”的基础上,立足本地实际,压实工作责任,创新工作手段,切实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这样才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从而团结信众、凝聚力量,“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⑦。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战略的高度阐明了宗教工作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方向,在历史的深度揭示了宗教工作的基本规律,从治国理政的总体布局中谋划宗教工作体系,全面分析了宗教工作的思路和重点,进而优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提出可行工作路径,为新时代中国的宗教治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宗教工作的理念与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猜你喜欢
总书记工作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总书记心系千万家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不工作,爽飞了?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三任总书记哀悼105岁老红军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