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真理之旗 回答时代之问

2020-03-02 17:04:13韦建桦
理论与评论 2020年1期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韦建桦

编者按: 2019年11月16—17日,由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福建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暨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年会在福州举行。本文是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会长、中央编译局原局长韦建桦同志在论坛开幕会上的致辞。

在本届马克思主义论坛开幕之际,请允许我代表主办单位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志们表示热烈欢迎,向对本次会议的召开给予热情支持的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和福建省教育厅领导表示崇高敬意,向负责承办这次会议的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编辑部、《理论与评论》杂志编辑部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取得的光辉成就,发出了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的伟大号召,这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迈向新辉煌的宣言书和动员令。金秋十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了重要决定。这次会议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继往开来的历史担当,开辟了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境界。

本次论坛就是在这种鼓舞人心的形势下召开的。论坛的题目是“马克思主义与新中国七十年”。我们将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重温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中华大地广泛传播和运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光辉历史,回顾中国人民通过正确的历史选择走上复兴之路、通过精诚的团结奋斗创造人间奇迹的壮丽征程,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要通过认真的研讨,进一步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在马克思主义真理指引下胜利推进的历史经验,进一步领悟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内在规律,进一步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信心、鼓舞斗志,更加坚定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七十年只是短暂的一瞬。在庆祝共和国七十周年华诞的时候,最使每一个炎黄子孙心潮澎湃、豪情满怀的事情,莫过于祖国的沧桑巨变。纵观从古到今的世界史,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我们的祖国这样,在短短数十年内,完全凭借自身的力量、自己的智慧,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国势衰微、备受欺凌到繁荣兴旺、国力跃升、巍然崛起、赢得尊严的历史性跨越。

这种让全世界为之惊叹的历史巨变是怎样发生的?到底是什么铸就了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雄健风骨、磅礴力量和辉煌成就?是什么让亿万中国人民如此意气风发、满怀自信、昂首阔步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历史、自觉地把握今天、坚定地走向未来,就必须对这个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作出正确回答。

恩格斯指出,历史的发展是由多重因素形成的合力决定的(1)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2-593页。。具体说到中国发生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深入阐述多方面的原因,指出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正确道路是成功前提、先进制度是发展基础、优良传统是思想资源、改革开放是关键举措等等;但事实同时也证明,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一点,那就是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作为实践的主体,必须有科学理论作为行动指南。1915年,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可能有被压迫阶级的即历史上最革命的阶级的世界上最伟大的解放运动。”(2)《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8页。今天我们同样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不可能有这个事业的任何一点真正的进展、任何一丝切实的希望。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奋斗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是在马克思主义这座灯塔指引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才得以牢牢掌握正确航向,在时代风雨中破浪前进,坚定不移、沉稳自信地驶向预定的目标。这就是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最重要的原因。

中国的伟大变革,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途上,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无比严峻的挑战和无数复杂的难题。如果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引,我们就会在迷茫和困惑中寸步难行;即使勉强迈出几步,也会左右摇摆、进退失据,直至遭遇重挫、前功尽弃。一部中国近代史,早已充分地证明了这个结论;当今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痛苦经历,也生动地印证了这个结论。当代中国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在于有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核心力量。在决定民族前途和国家命运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的理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各种复杂问题,以无与伦比的智慧、勇气和魄力,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人民群众愿望和时代进步潮流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勇敢探索、及时总结,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宏伟的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担当起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神圣职责,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探索中获得的新见解、新经验、新思想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用海纳百川的胸襟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成果,是我们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行动指南和胜利保证,同时也是中国对人类文明与进步、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回顾70年来走过的路,是为了更加坚定、更加勇敢地越过前方的崇山峻岭和激流险滩;我们总结70年来积累的经验,是为了更加自信地走向瑰丽多姿的明天。在这次研讨会上,我们要通过相互交流和切磋,进一步理解在新形势下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的重大意义,自觉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重任。

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要牢记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立身奋斗之本,是我们的政治灵魂。我们必须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不断加强学习、经受考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

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实现党的十九大绘制的宏伟蓝图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要加大经典著作编译和研究的力度,深化对经典作家生平事业和经典著作科学内涵的阐释,推进经典著作宣传普及,让理论为亿万人民所了解、所接受,画出最大的思想同心圆。

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要学习革命导师的崇高风范,一丝不苟地做好理论工作。一百多年前,恩格斯曾以十分感动的心情谈到马克思的治学态度,他写道,实际上,马克思“所始终感到兴趣的,归根到底还是他二十五年中以无比的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研究和探讨的科学;这种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使他在自己对自己的结论在形式和内容上尚未满意之前,在自己尚未确信已经没有一本书他未曾读过,没有一个反对意见未被他考虑过,每一个问题他都完全解释清楚之前,决不以系统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结论”(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一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412-413页。。直到晚年,恩格斯仍然念念不忘马克思对待党的理论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并以这种精神教育年轻一代的理论家,勉励他们坚决克服粗疏草率的学风,彻底纠正浮躁虚荣的习气,养成诚实、朴实、踏实、求实的学术品格。1890年,70岁的恩格斯在给年轻学者康拉特·施米特的信中这样写道:“马克思认为自己最好的东西对工人来说也还不够好,他认为给工人提供的东西比最好的稍差一点,那就是犯罪!”(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88页。我认为,理论工作者应当把恩格斯这些话抄录下来,放在身边,经常阅读。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如同晨钟暮鼓、发人深思;这里的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振聋发聩。

马克思、恩格斯的治学态度,就是对人类进步事业无比忠诚的态度,就是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学术事业视为生命的态度。今天,不管我们从事的是哪一个专门领域的研究工作,都应当经常用马克思、恩格斯的风范来对照和警示自己、启迪和砥砺自己,真正做到勤于钻研、敏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担当。

马克思说过:“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03页。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革命导师的至理名言,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求自己敏锐地发现、及时地回应、科学地解决时代提出的迫切问题,在斗争实践中既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不断丰富这一革命理论的科学内涵,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发展着的理论”,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62、691页。。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当发扬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带着鲜明的问题意识学习理论、研究理论、运用理论、创新理论,高擎真理之旗,回答时代之问,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7)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5页。我们要铭记这些教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扎实工作,奋力开拓,争取在理论研究、理论教学、理论宣传、理论普及工作中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绩,真正做到有所作为、有所建树、有所创造,无愧于前辈,无愧于后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
恩格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少儿美术(2020年6期)2020-12-06 07:37:14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湖湘论坛(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