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研究

2020-03-02 15:27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24期
关键词:图书图书馆智能

李 洁

(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贵州贵阳 550001)

0 引言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读者信息需求多样化,传统的“大而泛”的服务模式无法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需要把服务精细化,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方式,即微服务。这是一种“细而微”的服务方式,它以多种社交媒体为载体,以读者需求为核心和导向,从服务细节满足读者需求,使读者可以不受时空的场景限制,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享受图书馆的无缝服务。微服务传播的内容表现为碎片化,服务过程精细化,能有效提升读者的个性化体验。

图书馆开展微服务一般应用“三微一端”[1]整合图书馆业务,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借助社交平台,读者能够便捷及时地利用图书馆。较之以往,服务的内容及方式得到改善,但这些服务大多是将原来的基础业务移至线上移动图书馆,内容并未创新。随着5G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结合云计算、AR、VR、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除保留这些实用性的基础服务,图书馆可以拓展延伸微服务方式,创新服务内容,使形式更灵活,服务更智能化,环境更多元化,以此开展个性化、多维度、全方位的服务[2]。此时图书馆的功能除供给图书资料,更倾向于知识传播与互动,服务主动性更强,更具智能化、高效化特征。图书馆的使用者,其身份也由“读者”改为“用户”,服务面更加宽泛。

1 借助5G 网络特性,图书馆的微服务可以多元化延伸应用

1.1 个性化智能信息推送服务

大数据时代信息呈指数型增长,用户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有效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可设置“为你精选”,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阅读数据、服务数据如借书类别分析、资源使用分析、服务操作偏好等,对用户需求进行感知匹配,抓住用户阅读需求,挖掘潜在信息需求,从海量数据中精选出高品质信息,寻求主动为用户服务。借助5G网络优势,高质、迅速地传播信息,以RSS、群邮件、群微信、微博等方式将规划组织好的内容进行精准推送。精准推送契合用户需求的高品质信息,虽小而精、图文并茂,方便用户规划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信息获取效率。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阅读偏好订阅所需的内容、灵活选择退订。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实现精准信息推送,用户能在相应领域获得集中深入的阅读体验,减轻论文写作前找素材的科研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对信息需求不明确的用户更是具有引领作用,优质的内容引导用户逐渐完善知识体系,提高对图书馆的忠诚度。根据用户的学科专业需求及大数据分析结论,图书馆对用户区别分类,抽取其类别并贴上“标签”,实行分组管理,不定期调研用户喜好和使用感受,及时发现用户使用中的问题,根据反馈调整内容。

1.2 智慧学习空间

智慧学习空间可以算是5G+智慧教育的一部分,通过5G+AR/VR的阅读模式,让用户“阅见世界”。戴上AR 眼镜阅读图书,可以把用户阅读的画面实时回传给云服务器,通过分析匹配,可在屏幕同步呈现书中事物的3D立体形象及声音,为用户提供动态化、立体化的3D 视频有声图书,让有声和可视真正实现跃然纸上。这种融合多场景的知识体验服务[3]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对立体物体的形态仿真再现,也可对虚拟空间及场景进行模拟构建。其沉浸式阅读场景,是传统书本无法实现的学习体验,用户对某些抽象概念和理论可以具象理解,解决传统教学障碍,寓教于乐,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信息获取体验。对于现有的学习共享空间,也可以根据用户研究交流的主题提供相应的资源及设备,展现鲜活生动的信息,创造体验更佳的学习场所,优化阅读服务效果,促进交互式学习。

1.3 有声图书空间

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引入“悦听有声数字图书馆”,利用该数据库用户能闭上眼睛静听经典,在悦耳的背景音乐中,身心愉悦地听书学习。而在有声图书空间,设置AI智能音箱,可以选择专属的声音与用户进行互动,讲解书本知识;借助AI 智能中英文朗读,能进行中文、英文和中英文互读,帮助用户学习英语。该空间还可以引入“朗读亭”,每个朗读亭独立设置,用户可以进行自由朗读、视频朗读,且能自由录制,随心分享,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今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当地公务员及教师资格考试用书,连同研究生备考流程及注意事项也应进行数据语音化[4],除了在图书馆可以实时点读,用户在寝室、公共交通甚至排队的零散时间均可进行语音听读,提高学习效率。

1.4 微课堂

高校图书馆除了做好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工作,还应该全面深度融合教育教学,更好地促进教学科研创新。图书馆与学院做好对接,融入教学开设微课堂,记录相关课程重要知识点,特别是学校的特色学科、学生反映比较热门的内容,学院制作成精炼的视频课程,由图书馆在云平台上发布。相对于网络课程MOOC平台上的课程,这些视频时长较短,每节微课只针对一个知识点,方便用户掌握吸收,且没有时间和区域的限制,能成为一种有力的辅助教学方式。图书馆可以在微课程中增加提问插件,允许弹幕,互动交流,了解用户的疑点难点;通过视频插题,边学边练;通过关注微信,用户也可上传问题,和老师同学进行专题讨论,带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新生导读教育,也可以利用微课堂作为辅助,将图书馆概况、资源及使用指南、检索技巧制作成微课视频,实行在线学习、在线考试,使用户可以灵活安排时间自主学习,更高效地熟悉和利用图书馆资源,也方便用户温故知新。

1.5 微互动服务

在微博上发起话题互动,有相近研究方向的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实时讨论互动,自由地分享知识,增加用户黏性;开展微书评,以正确价值取向为前提,鼓励用户评分分享图书,发布阅读微感受,营造微阅读氛围;以有奖打卡、线上展览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以新颖性、趣味性的话题推广微服务,提高用户参与热情,使图书馆成为文化交流中心。

1.6 定位服务

定位服务可以应用于图书馆多个领域,针对阅览服务,可以识别用户所处位置,推送相关的服务,如通过智能门禁后,推送当日即将开展的讲座、培训等;利用定位服务还可开展手机室内电子地图导航,进行楼层引导等,嵌入座位管理系统可预约选择指定座位。针对流通服务,通过智能化的实时动态定位,图书所属区域及书架层的三维位置信息可以详细准确显示,用户可以轻松查找所需图书。

1.7 冷书榜

除人气借阅排行榜,图书馆可以反其道行之,根据借阅量统计出某个时段内借阅量为零的图书,从中遴选出一定量的优秀书籍推荐展览,让这些无人问津的图书进入用户的视野[5]。冷门书中有一大部分质量上乘并具实用价值,但因为某些原因而无人问津。上海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等均推出借阅冷书榜,效果显著,盘活了一些被遗忘的好书,也引导用户用心去发现好书。

2 借助5G 网络特性,图书馆传统的业务可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

2.1 流通服务方面的应用

2.1.1 打造灵活的借还方式

除融合FRID技术进行智能管理、自助借还外,可通过体感设备无障碍实现刷脸自助借还书;实现手机客户端扫码借书,增加借还途径,高峰时期可分流自助借还机的用户使用量,馆内自助机发生故障或是突发停电等情况也能正常借书;实现在线转借业务,需借还的用户双方在约定地点通过当面扫码即可完成图书转借手续[6]。

2.1.2 运用多种自助机辅助借阅

通过自助借还机、图书查找自助导览机等,实现自助借还、智能人体感应、图书推荐、语音咨询、语音检索等功能。通过自助机实现一站式文献资源智能检索,输入检索项可综合检索出符合检索条件的中外文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数据。此外,还可设置“瀑布流”电子借阅机,内设大容量的正规电子书和杂志,书目定期更新,以“瀑布流”形式呈现,扫描心仪图书对应的二维码即可下载电子书刊并在智能终端上观看。

2.1.3 引入智能机器人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流通服务方面可以引入智能机器人分担一部分重复性工作,提高服务效能。如图书位置引导、书目信息介绍等;引入图书盘点机器人,无须人工介入即可进行高效准确的自动盘点,查找纠错图书摆放位置,提高盘点效率。今后在规模较大的图书馆还可引进智能分练还书系统,效率极高,且能自动避障。

2.2 阅览服务方面的应用

2.2.1 人脸识别智能门禁

通过AI 人脸识别等技术验证身份信息(也可使用手机验证),用户无须带卡即可快捷入馆,享受图书馆服务,增大了用户的受众面;强化馆内进出人员管理,提升了安全保障。

2.2.2 图书馆智慧导览

在图书馆关键位置设置互动导视屏,享受导览系统中定制的相关AR/VR服务[7],利用真实场馆的照片创建虚拟场景,以三维信息立体展示图书馆全景图,含楼层布局、馆藏资源分布等,实现可视化导航,同时通过语音进行服务介绍,使用户快速全面了解图书馆基本概况。

2.2.3 校外访问图书馆电子资源

设置用户账号权限,使用户在校园网以外也能够通过移动终端访问图书馆数字资源,打破IP 设置和服务“半径”的限制,随时随地随心地享受服务,实现资源远程访问。

2.3 阅读推广方面的应用

借助5G+VR 全景直播,采用即拍即传的方式现场发布线上活动,直播学术会议、培训等,如“4·23读书日”、阅读交流会等活动,做到线上线下同步,多用户同时在线分享,360度超清全景远程实时展示。用户利用手机就可以全屏查看直播,也可多屏切换,享受无卡顿、无时延的互动体验,未到场的用户也能身临其境,感受活动氛围。还可以利用短视频做好微宣传,通过流畅的微视频、微电影,以“短平快”的传播方式推广图书馆资源及服务,实现立体化宣传。通过敏锐把握细节,科学引导阅读内容,将阅读推广嵌入读者的学习生活中,做好活动推广和文化科普。

2.4 参考咨询方面的应用

除线下面对面咨询,可借助微信公众号等即时通信工具,引入“智能客服”,为用户提供即时咨询[8]服务,通过分析用户提供的文字信息,智能客服进行自然语言识别,准确识别提问意图,自动地快速回复,通过人工进行二次补答,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模式24小时实时在线应答。用户和馆员也可以在线通过高清视频画面的方式进行沟通互动,实时问答,提供多元化参考咨询服务。

3 结语

在微服务过程中,为了精准推送,需要大数据分析用户个人数据和行为数据,应建立微服务监管机制,注重用户隐私安全和信息安全,运用数据加密技术,保护用户各类数据不受侵犯,为其创造安全无忧的使用环境。还应设立专职的微服务团队,提高人员标准,要求个人综合素质强,能主动挖掘发现用户阅读需求及习惯,加强信息处理能力,提高网络在线语言水平[9]。

随着5G 等技术的成熟发展和利用,高校图书馆的目标是构建多样化的微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更佳的学习场所,以极致的阅读体验和深层化的服务让广大用户从中受益,进而提升影响力,打造微品牌[10]。在此过程中,各图书馆可开展特色服务,把5G运用在图书馆智能管理方面,如室内照明管理、网络管理、馆内安防等,打造智能化服务体系,用优质高效服务及用户的满意度说话,争取资金及技术保障,加快向智慧图书馆的转型。

猜你喜欢
图书图书馆智能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