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长征纪念活动述论

2020-03-02 11:48韩洪泉
理论与改革 2020年2期
关键词:纪念活动胜利纪念

韩洪泉

1934年至1936年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长征这条地球上的红飘带,挽结起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圣地——瑞金和延安,串连起中国革命史的两个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全国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曾高度评价长征落脚的陕甘宁地区:“我说它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枢纽,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点。长征结束以后,起是从这个地方起的,转也是从这个地方转的。”[1]胜利结束长征的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落脚,又从这里出发,气势如虹、不可阻挡地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有西方学者指出:“如果没有长征,中国今天就不是共产党的天下。”[2]在今天的中国和世界上,长征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一个政治象征和文化符号,并在制度文化层面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资源。这是由长征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所决定的。“不论从政治上讲,还是历史地看,怎样强调它的重要意义都不为过。”[3]缘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国家举行了一系列长征纪念活动。“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一个面相。”[4]通过对长征纪念活动的考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扪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脉动,更深刻地认识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走向。

一、长征纪念活动的历史演进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纪念活动是一种带有很强政治属性的仪式和象征,也是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一个缩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虽然对长征的地位和作用有了较高评价,对长征精神的价值和意义有了初步概括,但一直没有专门组织周期性的长征纪念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长征纪念活动由随机运作到规范开展,由各级组织到中央统筹,由形式单一到声势浩大,走过了一条曲折中发展的道路,总体上看纪念规格越来越高,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活动内容日趋丰富,历史功能愈加彰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很长时间里长征都还不是党和国家纪念活动的重点。根据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所载中央下发开展纪念活动的文件所作的统计,1950年至1965年间,中共中央发文号召全国纪念的对象,主要有十一、五一、七一、十月革命、八一、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其中没有一份长征纪念的文件。[5]再以《人民日报》关于长征的纪念性报道为例,自1949年到1976年,28年间刊发的纪念性报道一共只有52篇,其中1975年22篇,其余年份最多未超过5篇,而且有15个年份为0篇。[6]不过,这一时期的长征纪念活动并没有停止,而是以其他特殊而有效的方式进行,主要是融入七一、八一、十一等纪念活动,以大型回忆录编撰、文艺作品公演公映等形式开展,并且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其代表性成果有:1951年八一建军节首演的歌剧《长征》,1955年(中央红军长征胜利20周年)人民出版社编选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片《万水千山》,1965年(中央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八一建军节首演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以及为庆祝建军而编纂的《星火燎原》《红旗飘飘》等大型革命回忆录中的长征内容,等等。1966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红卫兵不怕远征难》社论,号召红卫兵在志愿和可能的情况下,不坐火车汽车,徒步进行大串联,则是特殊年代的一种特殊纪念形式。①《人民日报》同日刊登了新华社《“长征红卫队”步行两千里来京进行革命串联》的消息。

1975年长征胜利40周年时,进行了第一次高规格的官方纪念活动。②这一时期的长征纪念都是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作为长征胜利的纪念时间。10月19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即“两报一刊”)发表社论《纪念长征胜利四十周年》,强调“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解放军部队也纷纷以各种形式纪念长征胜利40周年[7][8][9],各个地方和各个单位也专门组织了一些纪念活动,其中胡耀邦在中国科学院团委纪念长征胜利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还引发了很大反响。其时尚在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不仅促成话剧《万水千山》重新公演并把关指导[10],而且亲自审阅修改了新华社的新闻稿《伟大的长征》和刘伯承的《回顾长征》,并于10月19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11]这一年,还先后拍摄了纪录片《长征路上》,重演了《长征组歌》,出版了文集《回忆长征》,福州雕刻厂的工人还专门创作了大型寿山石雕《长征组雕》,形成了第一次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纪念长征的热潮。这次纪念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左”的错误的影响,从形式到内容都显示出时代的局限性。

改革开放以来,长征纪念活动逐步走上正轨。1986年长征胜利50周年之际,党和政府组织了全国性的高规格纪念活动,形成了第二次长征纪念热潮。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纪念大会。大会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主持,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红军老战士杨尚昆作《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的讲话,青年代表杨本莉作《长征精神鼓舞和激励青年一代,努力奋斗立志成才投入新长征》的发言,首都各界代表和红军老战士6000人参加会议。在此前后,中央还举办了一系列老战士座谈会、学术讨论会、艺术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出版了一系列长征主题图书,拍摄了专题电视片。各地尤其是长征途经各省区和解放军部队,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纪念活动,一批纪念性建筑也相继落成。长征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第一次上升到党和国家层面,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长征纪念的高度重视。这次纪念活动在诸多方面创下纪录、开了先河,其内容和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模式,并形成了以后逢十周年纪念的惯例。这一年的纪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长征纪念的常态化。此后几年里,多种有影响的纪念长征的文学艺术作品次第问世,红军长征纪念碑总碑在四川落成,文化部等单位组织的各种“重走长征路”活动影响广泛。

1996年前后,长征纪念活动掀起了第三次热潮。1994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和湘江战役等60周年,1995年是遵义会议召开、彝海结盟、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等60周年,各地都陆续举办了一些纪念活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彝海结盟纪念碑等纪念建筑相继竣工。199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老红军代表、各界群众约6000人出席大会。在此前后,中央和各地都组织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出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红军长征卷》、大型工具书《长征大事典》、大型画册《长征画典》等,举办了大型展览“长征——丰碑永存”、大型文艺晚会“伟大的长征”等。中央军委组织了红军老战士座谈会,江泽民出席并讲话。中组部发出《关于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期间开展走访慰问红军老战士及有关活动的通知》,以纪念活动为契机普遍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成为新常态,体现了中央对红军老战士的关爱。其后10年间,围绕长征纪念又陆续组织了一些活动,特别是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长征纪念地旅游成为热点,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长征文化的传播。

2006年长征胜利70周年前后,掀起了纪念活动的第四次热潮。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老红军代表、各界群众约3000人出席大会。大型主题展览“伟大壮举光辉历程”首次赴全国各地巡展,累计参观人数超过200万。大型文艺晚会“长征颂”、大型民族交响音画《长征》等演出后深受好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等主题出版物获多项国家大奖,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等一批纪念建筑落成,《我的长征》等影视作品深入人心。各地也举办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如浙江省组织的“新长征路上的浙江人”报告会等。网上纪念活动成为受欢迎的新形式,积极参与的青少年达500多万人次。2009年纪念长征出发75年之际公布的12条国家旅游线路(重点红色旅游区)中,有2条为长征主题旅游线路(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历史转折,出奇制胜”;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艰苦卓绝,革命奇迹”),另有多条旅游线路包含长征纪念景点,长征红色旅游和重走长征路成为长征纪念的重要形式和新生长点。

2016年长征胜利80周年前后,掀起了纪念活动的第五次热潮。10月21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在京党和国家领导人、老红军和老同志代表、各界群众等约3000人出席大会。中央和地方举办多场高水平纪念性学术研讨会、座谈会。大型主题展览“英雄史诗不朽丰碑”日参观人数达1.1万人(设计最大量为8000人),网上数字展览、大型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大型馆藏文物展等也同样颇受欢迎。《人民日报》等多家单位举办了“我心中的长征纪念地”评选活动,各地各部门举办了书画展、摄影展、篆刻展等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主题出版推出“红军长征纪实丛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等一批精品;媒体宣传精心设计推出系列专栏,宣传声势大、形式新、效果好;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红色旅游系列活动寓教于乐,带动了长征沿线经济发展。2016年举办的全国长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会议,进一步摸清了长征文物和纪念地的家底。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把“长征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工程”作为重点项目,着力打造全程贯通的“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为长征纪念地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发展契机。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方案》并发出通知,指出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对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力、革命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长征纪念活动的基本类型

综观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长征纪念活动,从纪念的对象、性质、规格、主体等不同角度考察,可分为不同的纪念类型,也反映出长征纪念活动的重要价值和多元走向。

(一)按纪念对象分

长征纪念活动的对象,主要有重要时间纪念、重要事件纪念、重要群体和人物纪念等。

关于重要时间纪念。最重要的是长征胜利纪念,20世纪80年代以前一般以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作为纪念时间,80年代以来一般以1936年10月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陕甘地区相继会师作为纪念时间,又以10月22日将台堡会师作为主要纪念时间。此外,各路红军长征出发、胜利结束以及中间的重要时间节点,也都是长征纪念的重要对象;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时间纪念中,也往往包含着长征纪念的内容。

关于重要事件纪念。主要是关于长征中的重要会议、重要战斗、重要活动等的纪念。重要会议纪念中,以遵义会议最为突出,其次如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巴西会议、哈达铺会议、瓦窑堡会议、岷县会议、盘县会议等也都是重要纪念对象。重要战斗纪念中,主要对象有湘江战役、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腊子口战斗、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西征战役、山城堡战役等。重要活动纪念中,主要对象有各次会师、彝海结盟、爬雪山过草地等。

关于重要群体和人物纪念。主要对象有长征女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西路军、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振堂、方志敏、陈树湘等。

(二)按纪念规格分

长征纪念活动的层次总体呈上升趋势,按纪念的规格可分为全国性纪念、地方性纪念和民间纪念。

全国性纪念主要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组织的全国范围内的纪念活动,一般会下发文件统一部署,由一系列相关纪念活动组成,在全国以至世界范围内产生重大反响。比如自1986年以来长征胜利逢十周年都会组织全国性纪念活动。此外,由中央机关或业务部门牵头,在全国、全军范围内组织召开的纪念活动,都可归入此类。

地方性纪念主要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其下各级行政区划在地方范围内组织的纪念活动,既有根据中央统一安排组织的活动,也有根据地方特点自行组织的活动。地方性纪念以长征途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江西、福建、贵州、四川、云南、甘肃、宁夏、陕西等地尤为突出,赣州于都、龙岩长汀、遵义习水、甘孜泸定、阿坝松潘、陇南宕昌、白银会宁、固原西吉、延安吴起等更成为长征纪念的红色地标。

民间性纪念主要是由各地的民间组织及个人开展的纪念活动。这类纪念活动涉及文艺性、教育性、学术性等内容,尤其以重走长征路活动最为活跃和出彩。如湖南的“文化长征”团队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四川的周军团队组织的重走雪山草地等纪念活动,樊建川在建川博物馆组织的“红军长征在四川”展览等等。

(三)按纪念性质分

长征纪念活动按不同性质,可分为政治性、学术性、体验性、娱乐性、教育性等类型。政治性纪念活动,如中共中央组织的纪念长征胜利大会及系列活动。学术性纪念活动,如关于长征的学术研讨会、座谈会、论坛、新书发布会等。体验性纪念活动,如各种形式的重走长征路活动等。娱乐性纪念活动,如纪念性文艺晚会、书画展览、红色旅游、长征文化节、献礼影视等。教育性纪念活动,如各种报告会、故事会、教学配合活动等,比如1996年为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清华大学曾邀请17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到校与大学生座谈,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12]

(四)按纪念主体分

长征纪念活动的主体,以党和政府的各级组织为主,民间组织及个人为辅;以中国的组织和个人为主,其他国家的组织和个人为辅。党和政府的各级组织中,又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类。中央级组织,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规格最高,其次是中央各部门和单位以及全国性学术组织等,如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等)、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原解放军总政治部)、军事科学院、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地方级组织,主要是各相关地区的党政机构、事业单位、学术社团等。此外,有些外国的组织和个人也以各种形式参与到长征纪念活动中,如美国人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英国人李爱德和马普安、以色列人武大卫等人自发的重走长征路活动等。

三、长征纪念活动的主要形式

形式是内容的有效载体,也是纪念的重要平台。长征纪念活动的开展,需要借助各种具体形式才能实现。70多年来,长征纪念活动的形式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大致可分为会议纪念、文本纪念、行为纪念、符号纪念、艺术纪念、网络纪念等。

(一)会议纪念

会议纪念具有政治性、严肃性、庄重性等特征,是长征纪念活动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形式,又可分为纪念大会、座谈会、学术研讨会等具体形式。

纪念大会的特点是规格较高、程序规范、仪式庄重,重要领导人出席并讲话,邀请各界代表参加,能够造成有影响力的纪念声势。1986年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纪念大会,是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纪念大会,此后形成了逢十周年由中央召开纪念大会的惯例,自1996年起均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气氛庄重热烈,也是纪念活动的高潮。以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为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体出席大会,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会议,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纪念大会开始时奏唱国歌,在《国际歌》声中结束。习近平在讲话中,首先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向领导长征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向在长征中浴血奋战以及在各地坚持斗争的红军将士,向支援红军长征的各族人民尤其是各革命根据地人民,向健在的红军老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并提议全体起立,为长征途中和各地革命斗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默哀。在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老红军及老同志代表,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以及北京市的主要负责人,各民主党派中央及全国工商联的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代表,首都各界群众代表,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代表等约3000人参加大会。此外,各地方、部门、系统也会相应召开纪念大会,如2016年10月间,河南省、湖南省、贵州安顺市、云南昭通市等都在本地举行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13][14][15][16]

纪念座谈会与纪念大会相比,会议规模相对较小,参加人数相对较少,与会人员更为聚焦,组织形式更为灵活。长征纪念类座谈会邀请的对象,以参加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为主。1986年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时,全国妇联邀请部分在京女红军座谈,解放军总参谋部也组织了座谈会。1996年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时,中央军委举行红军老战士座谈会,江泽民出席并讲话;中组部、国家民委等也分别组织了在京老红军座谈会。2006年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时,解放军总政治部举行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老战士座谈会。2016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时,全国党建研究会、九三学社中央、解放军陆军等分别组织了纪念座谈会。此外,各地方、各部门及事业单位也都结合地域特色和工作特点,组织出版座谈会、创作座谈会以及带有学术研讨性质的座谈会等。

学术会议是长征纪念的重要形式,一般由各级科研机构、高校、学术团体等承办,通常以各类学术研讨会、学术座谈会、学术交流会、学术论坛等名目进行,围绕长征相关问题展开广泛的学术交流。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以及各地的党史研究室(办公室)、社会科学院、中共党史学会、高等学校、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原解放军总政治部)、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都是长征学术会议的主要组织者。如2016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时,在全国有影响的学术会议主要有: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党史界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研讨会”,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主办的“红军长征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学术研讨会,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主办的“全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长征纪念的各个时间节点和重要对象,各地都会召开相关学术会议,推进长征研究,营造纪念氛围,如2014年在广西兴安召开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80周年学术研讨会”,2015年在甘肃庆阳召开的“纪念红军长征落脚陕甘根据地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2016年在浙江淳安召开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历史上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学术研讨会”,等等。

(二)文本纪念

文本纪念是一种传统的纪念形式,具有运作成本低、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优势,是纪念活动中运用最广的形式。[4]长征文本纪念的主要方式有发表重要讲话和纪念文章、主题出版、媒体报道等。

发表重要讲话和纪念文章。长征纪念活动中,各级领导人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都会公开发表,其中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讲话会全文发表在《人民日报》等权威刊物上,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70周年、8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都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求是》(《红旗》)等报刊都会发表重要社论,各级领导人、红军老战士、权威专家也会公开发表重头纪念文章。如1975年纪念长征胜利40周年时,重新发表了刘伯承的《回顾长征》一文;1986年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时,徐向前发表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一文;1996年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时,刘华清、张震发表了《长征精神,永放光辉——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一文。

主题出版。配合长征纪念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出一批长征史料汇编、学术专著、纪念文集、纪念画册等出版物,是文本纪念的重要内容。如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前后,出版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译本、《长征女战士》第1卷、《红军长征简史》《中国——长征》大型画册等。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前后,出版了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红军长征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之《红军长征》卷、姜思毅主编的《长征大事典》等权威著作和史料。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前后,出版了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1-5卷)、石仲泉著《长征行》、王树增著《长征》等有影响的图书。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前后,出版了大型史料丛书“红军长征纪实丛书”、石仲泉著《红军长征热点面对面》、王新生著《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陈宇编著《红军长征年谱长编》等一批精品力作。

媒体报道。长征纪念的各个时间节点,各类报纸、期刊、电视、网络等媒体,都会从各个角度提前策划、密集报道,造成纪念和宣传的强大声势。据统计,1949年至2016年间,仅《人民日报》关于长征的纪念性报道就达1034篇,其中以长征胜利逢十周年的年份数量最多。[6]各类媒体一般会通过开设专栏、编辑专刊、组织征文等形式,增强报道的特色和深度。1996年《人民日报》开设了“追寻地球上的红飘带”纪念专栏。2006年《人民日报》开设了“长征精神赞征文”“长征路上看交通”“寻访红军团队”“追寻长征精神”等4个纪念专栏,并分别于10月10日和22日出版了两期纪念特刊;《解放军报》开设了“红军口述长征”专栏,发表的纪念文章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产生积极社会反响。[17]2016年《人民日报》开设了“听老红军讲长征故事”“长征路·新故事”“长征记忆·寻访红军部队”“长征·光辉历程”“军史钩沉·长征”等5个专栏,发表了多篇长征老红军的回忆文章;《解放军报》陆续推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特刊,各版面也策划推出专栏和专版,同时与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建立起一体化工作机制,对报网融合和台网融合进行全方位探索,实现了一次策划、多元传播。

(三)行为纪念

在长征纪念时,各级各地常常以组织各种庆祝和纪念活动的形式进行,并注重与当地的长征红色旅游和经济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尤以重走长征路等各类体验性行为纪念方式最为常见。

长征这条地球上的红飘带,在其后几十年里遗迹犹在、线路仍存,具有可体验可感知的鲜明特征,因此成为红色旅游的热点,也为开展行为纪念提供了前提条件。2016年,国家旅游局组织了“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旅游活动,在长征沿线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阔范围内展开,开幕式在红9军团长征出发地福建长汀进行,闭幕式在长征会师地甘肃会宁进行,还同步组织了徒步重走长征路、长征精神宣讲、长征主题展览和“保护红色遗产发展红色旅游”千万游客签名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很大反响。2015年,江西瑞金市用3000把红色雨伞拼出“长征出发地——瑞金”字样,并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认证。近年来,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贵州习水红军节、四川四渡赤水群众纪念活动等行为纪念方式,规模大、形式活、接地气,受到群众和游客欢迎。

重走长征路是行为纪念中最具特色的方式。几十年来,沿着当年红军艰苦转战的足迹重走长征路,早已形成一股持续发酵的热潮,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和行为纪念方式。综观几十年来重走长征路的历史,可谓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林林总总,蔚成大观。就主体而言,既有当年参加过长征的领导人、老红军和他们的子女以及后人,也有记者、作家、学生、艺术家、摄制组以至普通百姓,此外还有许多外国人。就目的而言,大致可分为重温式、体验式、创作式、旅游式、慰问式等。就形式而言,既有团队组织的,也有个人自发的;既有走完全程的,也有只走其中一段或走重要节点的;既有徒步行走的,也有自驾现代交通工具的(其中又包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还有以复合方式重走的。重走长征路,既是在踏访一页震撼人心的历史,又是在传承一缕亘古不灭的精神、触摸一脉沧桑厚重的文化,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和纪念效果。[18]

许多重走长征路活动的组织,常常与其他纪念形式融合进行。如1986年《解放军文艺》杂志社组织作家重走长征路体验生活,在此基础上推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作品专号”,发表了乔良的《灵旗》、程东的《夕阳红》、江奇涛的《马蹄声碎》等一批有影响的小说。2004年,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和《北京青年报》的记者兵分多路重走长征路,组成赣南闽西、鄂豫皖、湘西、川陕、河西走廊和城市6个采访小分队,行程近6万公里,历时59天,最终找到并访问了136位健在老红军,“寻访历史,抢救记忆”[19],在《北京青年报》连续报道了70余位老红军的长征故事和人生经历,并以《我的长征——寻访健在老红军》的书名结集出版。2016年,《人民日报》组织8个采访分队重走长征路,采写了大量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浓厚了长征纪念的宣传氛围。2019年6月11日至8月18日,中央宣传部组织开展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先后有1300余名记者沿着红军长征路线,深入实地采访,累计跨越16000余公里,推出10000余篇鲜活生动、形式多样的报道,网上总阅读量近20亿次,社会反响热烈。习近平对主题采访活动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主题采访活动生动再现壮怀激烈、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对阐释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很有意义。

(四)符号纪念

符号是历史对象的特殊标识,也是纪念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纪念符号的建构、修筑、制作、传播等,有助于保存和强化历史记忆,并构成纪念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长征纪念符号主要有空间符号、象征符号、实物符号等。

空间符号。空间是纪念的横向坐标。长征在中国大地上延展为一条数万里的红飘带,长征线路及其留下的遗迹遗址,以及修建的众多纪念设施,成为长征纪念的主要空间符号。修建纪念馆、陈列馆、纪念碑、纪念广场、主题公园、烈士陵园等,是建构长征空间符号的主要手段,也往往与长征纪念同步展开,如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时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和纪念碑、彝海结盟纪念碑(西昌)等落成,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时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碑新碑、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重建)、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等落成。2016年,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和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共同组织了“我心中的长征纪念地”评选,根据网友投票和专家评议情况,综合确定了20个“我心中的长征纪念地”和10个“我心中的长征纪念地”提名奖。这些都是长征空间纪念符号中最有价值和最受欢迎的内容。

象征符号。长征胜利之后,长征这一名词本身以及一些相关联的内容,都成为中国革命历史的一种象征,具备了特定政治意蕴和文化内涵,也因此成为长征纪念的象征符号。“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长征”“两万五”以至“雪山”“草地”“娄山关”“腊子口”等等与长征有关的名词,很大程度上成为长征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及其相关蕴涵的特定标识。围绕长征纪念对象,以及由此引申开去的相关事物和活动,很多都会冠以“长征”之名。这种冠名一旦完成,则其影响不止限于纪念本身和纪念之时,而是成为一种长久存在的象征符号。我们可以称之为“长征命名现象”。在中国以长征命名的领域十分宽泛,对象非常多样,如长征火箭、长征医院、长征出版社、长征镇、长征路、长征村、长征厂、长征学校、长征刊物及专栏、长征干部学院、长征1号核潜艇等等。改革开放以来,“新长征”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喻指,以“新长征”冠名者也不在少数。以长征相关的象征符号命名的,则有四川的红色泸定桥干部学院、四渡赤水红军小学等。

实物符号。主要是根据纪念活动的需要,设计制作的邮票、货币、画册、像章等实物,其中以纪念邮票最为常见。1955年中央红军长征胜利20周年时,邮电部专门发行了首套长征纪念邮票,共有2枚,分别是画家黄丕星的雕刻画《过雪山》和李宗津的油画《强夺泸定桥》。[20]几十年来,每逢长征重大纪念活动,一般都会发行纪念邮票,如1996年发行《长征·英雄史诗》纪念邮票,2006年发行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邮票并选择在长征会师地甘肃会宁首发。[21]此外在遵义会议召开25周年、30周年、50周年、80周年时,也都发行过纪念邮票。[22]这些长征邮票不但是重要的纪念符号,而且也凝结着丰富的长征文化蕴涵。[23]

(五)艺术纪念

艺术是一种能够把纪念活动与审美享受、精神追求、娱乐氛围融为一炉的形式。在长征纪念活动中,艺术纪念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艺术纪念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展示两个主要环节,一般与长征纪念节点相重合。1965年,萧华的《长征组歌》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之际完成创作并在8月1日进行公演,随后在各地巡回演出50多场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应听众要求,每天播出一次《长征组歌》的录音。1975年为纪念长征胜利40周年,《长征组歌》重新搬上舞台。50多年来,《长征组歌》在国内外演出1000多场次,成为长征纪念活动中的保留曲目。许多长征艺术作品经典,都是为纪念长征而专门创作,并成为长征纪念的代表作品。近年来每逢重大长征纪念时间节点,有关部门都会提前策划和组织创作一系列影视作品,在纪念时机隆重推出,如电影《红军不怕远征难》《我的长征》《湘江战役》等,电视剧《绝命后卫师》《骡子和金子》《长征大会师》等,纪录片《世纪丰碑》《不能忘却的长征》《震撼世界的长征》等。

组织各类文艺演出活动,是艺术纪念的基本形式。1996年,在北京举行了以“伟大的长征”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2006年,在北京举行了以“长征颂”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2016年,在北京举行了以“永远的长征”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首都3000余名观众共同观看演出,彰显了艺术纪念活动的最高规格。各地各部门也会组织各种主题的文艺演出,如2006年上海市举行了以“永远的长征”为主题的文艺晚会,2016年四川省在国家大剧院主办了大型交响套曲《长征》音乐会首演。

举办各类艺术展览,也是艺术纪念的重要形式。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70周年、80周年时,分别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长征——丰碑永存”“伟大壮举,光辉历程”“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大型主题展览,并到全国各地进行巡展。展览主要以文物、图片、摄影、美术作品等艺术形式再现伟大的长征和长征精神,2016年的主题展览中,还新创作了油画《筹建西北工委》等作品,设计了根据《星火燎原》《红旗飘飘》等历史回忆文献绘制的20余处“故事画”。此外,还有书法、绘画、摄影等专题艺术展览。如2006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唐双宁书毛泽东长征诗词书法展”等。

(六)网络纪念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网络日益成为开展纪念活动的重要平台。2006年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时,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网上推出《红军长征史诗》数字专题库,共青团中央、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网上“长征纪念馆”活动,都获得了积极响应,有500多万青少年在网上参观长征纪念馆,向长征英烈献花纪念。[24]2016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时,“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大型主题展览在央视网上线数字展览,并在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都建立链接,方便广大观众在网上浏览参观和留言互动,提供了长征纪念的网上平台。《解放军报》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特点,举办了“亿万网友点亮长征路”等线上互动活动,通过H5技术手段,实现寓教于乐的“微教育”,使纪念活动走进亿万网民之中。[25]国家网信办、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举办了“我们的长征在路上”网络名人进军营活动,40余名网络名人、军事专家、影视明星及媒体代表,一起走进军营、回忆长征,并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手段发挥网络名人的舆论影响力,有的微博阅读量以数百万计,有的直播有几十万人同时在线观看,有的网评被多家门户网站置顶,不足10天微博话题阅读量就已突破1亿,汇聚起纪念长征、强军兴军的强大正能量。[26]借助现代理念、信息手段和虚拟技术,网络纪念在未来长征纪念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长征纪念活动的社会功能

长征纪念活动不仅是彰显长征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的重要形式,而且被赋予诸多重要的社会功能,是长征制度文化的具体体现。几十年来,长征纪念活动的社会功能既延续了内在的基本功能,又随历史演进不断被赋予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通过纪念活动强化记忆、总结历史

纪念活动是“保留民族、国家、政党历史记忆的重要途径”。长征是一段已经过去几十年的历史,对于历史的记忆无疑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但周期性进行的纪念活动,可以使与纪念对象相关的历史记忆不断得到强化。德国学者哈拉尔德·韦尔策指出:“回忆集体的记忆,不是建筑在有限的、固定的回忆节目清单上,而是在对话回忆的框架之内,在不断的续写过程中得到组装和补充的。”[27]关于长征的历史记忆,也是一个反复强化与不断续写的过程。在纪念活动中对长征历史的总结和解读,特别是领导人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代表了党和国家对长征历史的最新认知和权威判断,而这也是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演进的。1986年杨尚昆在讲话中,评价“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1996年江泽民在讲话中,评价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2006年胡锦涛在讲话中,从翻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四个方面总结了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2016年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并从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四个方面概括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长征纪念的过程也是对长征历史内涵认识不断拓展的过程。早期的长征纪念完全是以中央红军的长征为主,毛泽东在1975年说过:“以前的《万水千山》没有二、四方面军,这不好。现在听说改好了。”[28]改革开放以来,在纪念中逐步对中央红军以外各路红军的长征,对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及抗日爱国力量在各个地区、各条战线上的斗争,都有了更多观照。2016年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大型主题展览,在展陈内容上就重点突出四个平衡,即兼顾到长征红军与“未长征者”(如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陕甘红军、东北抗日联军等),长征中的四支主要队伍,长征中的领导人、普通指战员、老红军、女红军和小红军,长征中的“走”与“留”之间的平衡[29],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长征壮举、丰富历史记忆。

(二)通过纪念活动继承传统、塑造形象

纪念活动具有丰富的呈现形式、强烈的表现力量、多元的传播渠道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加强传统教育,塑造党、国家和军队的形象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长征纪念活动对传统的继承,主要反映在对长征精神的继承上。长征精神是长征纪念活动的价值引领,也是长征纪念活动的目标指向。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前后,中央开始对长征精神的内涵进行提炼和总结。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时,江泽民在讲话中从五个方面概括了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30]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时,胡锦涛沿用了长征精神内涵的概括,指出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31]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时,习近平进一步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32]通过对长征精神科学内涵的总结和升华,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念、革命风范和根本宗旨,对于继承优良传统、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塑造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忠诚使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形象也具有重要作用。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中,首次展出了由红四方面军一部以“抗日先遣军”名义发布的布告、红四方面军组建的抗日救国军第一路军司令李中芳发布的布告等,并增加了对东北抗日联军斗争的展示,从而进一步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时期把解决生存危机与拯救民族危亡联为一体、始终高举抗日救亡旗帜、实现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的形象。此外,通过长征纪念活动在海外讲好中国长征故事,对于在世界上树立党和国家的良好形象,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通过纪念活动凝聚共识、促进团结

长征纪念是一种制度文化,也是一种政治仪式。文化通过意识形态建设和价值取向规范,发挥组织、教育等作用,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昭彰其凝聚功能。长征纪念活动具有在全社会以至更广范围内凝聚共识、促进团结的功能。长征纪念活动从来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国家和军队的历史使命高度契合,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和理论上的中国化进程相一致。一部长征纪念活动史,也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历史。从长征胜利逢十周年重大纪念活动时的宣传话语,也可以清晰看出一条团结奋斗、与时俱进的发展脉络。1975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的社论,以《纪念长征胜利四十周年》为题,强调“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但同时又指出“长征是非常生动、非常丰富的两条路线斗争的教材”,最后呼吁全国人民要“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准备打仗而努力奋斗”。[33]这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长征纪念话语在凝聚共识上的自觉与局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日益成为长征纪念话语的关键词,也成为凭借纪念形式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团结奋斗的首要目标。[34][35][36]2016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时,10月21日《人民日报》的社论,以《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为题,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持续接力,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新长征路上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37]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也是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价值追求。

(四)通过纪念活动实施动员、鼓舞斗志

回顾昨天是为了走向明天,纪念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长征纪念的意义更在于发挥其动员和激励功能,激发内在动力,鼓荡奋进斗志,继承长征遗产,弘扬长征精神,在新长征的征途上继续前进。每一次长征纪念活动,都是一曲重整行装再出发的集结号,都是一道指示方向、明确目标、规划路线、提出要求的动员令。1975年胡耀邦在中国科学院团委纪念长征胜利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不仅发出了“进行一个新的长征”的号召,而且明确提出四点要求:大学革命理论、大树革命雄心、大讲革命纪律、大长革命精神。[38]他富有激情、催人奋进的讲话深深打动了与会人员,多次爆发热烈掌声,其中三次掌声经久不息。1986年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大会上,青年代表、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杨本莉作了《长征精神鼓舞和激励青年一代,努力奋斗立志成才投入新长征》的发言,指出老一辈革命家长征的任务是争取中华民族的自由和解放,今天新一代的使命就是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中去,为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39]2016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今天的长征与当年的长征都是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前进道路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必须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他进而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二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胜利而矢志奋斗;三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和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矢志奋斗;四是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和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和总目标而矢志奋斗;五是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与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六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努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32]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毛泽东“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的论述,强调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40]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必须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必须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种敢于战斗、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勇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41]2019年7月,他在对“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中,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42]中国号行稳致远,新长征未有穷期。新长征路上,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拼搏奋斗。

猜你喜欢
纪念活动胜利纪念
纪念九一八
特别的纪念
坚持就是胜利
黑龙江线上线下融合开展十四项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
奥斯威辛为何在大屠杀纪念活动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我也来两圈
忘不掉的纪念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