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这七种能力可以帮助干部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有效提升七种能力,需要从关系维度、价值维度和路径维度进行探究。首先要厘清七种能力关系内涵的逻辑性,其次要提取重要意义与实践价值,最后还要挖掘七种能力的实现路径,多维度地展开学习与探究,将七种能力转化为行动力,真正助力干部的实际工作。
七种能力充分显示了自在生成的逻辑性,每一种能力都不可或缺。政治能力是根基,不可动摇。缺失了政治能力,其他六种能力就像失去地基的高楼、断了根的大树,无立足之本,无论其他能力多么强大,都会陷入误区或跌入深渊。只有具备了政治能力才能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才能清楚地认识到“凡是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定不移做,凡是不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决不做”。故此,对于新时代的干部而言,最核心最本质的“第一能力”便是政治能力,衡量干部能否挑重担的“第一标准”也是政治能力。
但仅有政治能力是不够的,其他六种能力也具有不可替代性。调查研究能力是干部能力的关键锁钥。唯有经过实地调查、深入研究的观察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才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推进工作。科学决策能力与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居中,彰显了坚挺的脊梁作用。对于党员干部而言,科学决策能力是必备的基本素质,改革攻坚和应急处突能力则是重要保障。群众工作能力与抓落实能力放到最后,以人民利益与问题解决作为终结,是将所有能力的重点放到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终极目标上。
七种能力环环紧扣,科学的排序使其生成了严密的推理性。七种能力的排序始于政治能力,终结于抓落实能力,每一种能力所处的位置都具有顺应性和承接性。政治能力居首,是为了明确调查研究的方向,有助于开展正确、有效的调查。调查研究能力紧随其后,因为调查研究可以厘清事实、掌握实况与现状,能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实例与数据的支撑,帮助干部探究具有可行性的决策,进而生成决策力。有了科学决策的能力,就意味着干部在改革攻坚的道路上,能够采用科学的方法,形成高远的格局,实现运筹帷幄,取得胜利。在攻坚过程中激发的解决难题与“急题”的实战能力,能帮助干部从容地应急处突。同时,也就能在群众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抓实干,将具体问题彻底解决,使具体工作落实到位。七种能力的排序,也体现了能力提升的主导过程,在实现思想引领、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改革攻坚、应急处突、群众工作、抓落实全盘胜利的过程中,对应的七种能力也顺应得到有效提升。
七种能力的内在逻辑性与严密的推理性体现了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集成统一,超越了干部能力的本体意义,深刻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性、开创性与科学性。厘清七种能力的关系内涵,为领导干部提供了认知、理解、掌握和提升七种能力的思路,为解读七种能力之间的紧密关系、探究它们之间互为依托的必要性提供了路径和方向。
政治能力是干好工作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帮助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有力保证,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辨别政治是非的关键所在。政治能力能为干部的成长引领方向,帮助干部提高政治站位、政治觉悟,使干部能自觉地加强政治历练,增强政治自制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和“老实人”。
调查研究能力与科学决策能力紧跟政治能力,排在前列,说明在实干工作中,二者具有主导意义。这两种能力的获得可以帮助干部形成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和干事精神。首先,调查研究是其他工作的奠基之石。只有对“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进行调查,才有发言权,否则就会产生“唯心的工作指导”,就不可能形成科学的决策。干部只有具备了调查研究的能力,才能在具体工作中做到遵循规律、实事求是。其次,科学决策能力是开展工作、解决难题的核心要素。“学界有一项分析结论,在领导者综合素质上,有三方面因素是最为关键的,即专业、用人及决策。而三方面因素的重要程度却又不同,如果用百分比来衡量,那么专业素质仅占18%,用人占35%,而最为关键的是决策,占47%。可见领导者决策能力的重要程度。”决策能力决定着决策是否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这就需要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才可以生成科学的决策。因此,调查研究能力与科学决策能力对于干部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能力,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不可或缺。
改革攻坚能力与应急处突能力是干部在面对难事、急事时应具备的能力。无论是改革攻坚还是应急处突,都是在考验干部的思变本领、应变能力,能够帮助干部学会如何面对困难,不畏艰难险阻,勇于亮剑。
为民造福是根本的政治担当。七种能力最终的落脚点是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让人民过上满意的生活。在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的养成中,干部能切实体会群众的难处,用心倾听群众的心声,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搞好发展,以便实现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因此,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的提升,能让干部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形成一种向上的韧劲,坚持把人民放心中,做到事情有始终,问题有着落。遇到难题就一道一道地解,遇到难关就一个一个地过,不中途撂挑子,不半途而废,形成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愚公精神,汇聚一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
路径维度的探究,正是对七种能力如何提升的方法指引。这七种能力分别指代了具体的干部工作,无论是政治工作,还是调查研究、改革攻坚等工作,都需要对应的能力来践行、完成或取得胜利。从七种能力的路径维度来看,实现七种能力的途径既有一致性,又有个别差异性。一致性主要体现在思想引领与信念信仰方面。这七种能力的培养或提升,都需要思想的引领和信念的坚定。个别差异性主要在于每一种能力所赋予的工作的针对性,在实现的路径上就会各有侧重之处。在培养或提升七种能力时,既要充分关照路径的一致性,又要关照其特殊性,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实现七种能力的提升。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身正”可以提升干部能力,帮助干部有效开展工作。要做到“身正”,一方面,干部应当以身作则,履职尽责。干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另一方面,党员干部一定要忠诚于党,与九千余万名党员同心协力,做党的坚实后盾,与党同呼吸、共命运,为实现党的伟大事业而信念永恒、不懈奋斗,如此,干部能力才能坚韧不拔,才能抵御一切挑战或诱惑。
“知”有助于深刻领会七种能力相互之间的重要关系。就解决问题而言,政治能力是重中之重,是思想基础;调查研究能力是揭开迷雾的重要武器;科学决策能力是生命线,是引领成功的制胜法宝;改革攻坚能力是关键,是运用新发展理念的神来之笔;应急处突能力是重要手段;群众工作能力是“硬核”;抓落实能力是堡垒。一旦所有问题得到最终的解决、落实,坚强的精神堡垒就会建构在人民心中。“信”有助于干部的信念永恒,能始终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除此以外,要实现七种能力的提升,还必须落实到“行”上,干部既要加强理论学习、走在前列,又要结合实践、干在实处,方能实现七种能力的综合提升。
“求实创新”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是“实事求是”,第二是“开拓创新”。在“实事求是”中,“实”与“是”融会贯通了科学、真理、信念三重内涵。“实事求是”的基本价值取向不仅是修身立德,也是干部解决问题的灵魂所在。“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坚持不懈、周而复始的调查研究能增强干部的创新思维,使科学的决策应运而生,这也是开拓创新的根源所在,也即是说,求实正是为了创新。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以实事求是的具体实践推动开拓创新的事业。具体而言,就是要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从具体地域、具体环境、实际情况出发看问题、定决策、做事情,真正使新思想新理念落地生根,推动工作创新发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让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这需要干部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七个能力的提升,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和破解难题。当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正在紧张推进中,其间出现的种种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犹如疑难杂症,需要大夫妙手回春。干部如何在奋斗的道路上成长为去除顽瘴痼疾的“大夫”?这就需要干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全局观和整体观,能勇挑重担,以人民为中心,急群众之所急,聚焦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敢于担当,为群众解决好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始终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这些解难题的过程中,以实践出真知,进而实现七种能力的提升。
综上,干部只有不断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究中,才能真正理解七种能力的有机结合,才能深刻领悟七种能力的深厚意蕴,才能有效提升七种能力,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时代背景下,“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持居安思危,做到未雨绸缪,抢占先机,临危不惧,“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实现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