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对全会《决定》进行了全面阐释,是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的权威辅导材料。本刊摘选其中内容,以飨读者。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就对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1956年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著名讲话,指出“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
改革开放进程中,邓小平同志强调,“过去讲发挥两个积极性,无非是中央和省市,现在不够了,现在要扩大到基层厂矿”“调动积极性,权力下放是最主要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发挥两个积极性作出进一步要求部署。
纵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从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兴办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从搞好国有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无不体现了发挥两个积极性的基本要求。
一是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二是坚持全国一盘棋。
三是尊重基层首创精神。
四是强化法治保障。
一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
二是加强中央宏观事务管理。
三是支持地方创造性开展工作。
四是规范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
五是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社会总是在解决矛盾中不断前进的。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就深刻阐述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正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深刻认识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迫切需要。
(三)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面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最为突出的是“枫桥经验”。50多年来,“枫桥经验”不断创新发展,展现出历久弥新的时代魅力。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必须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永葆生机与活力。
(一)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枫桥经验”之所以充满生机活力,最根本就在于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使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成为防范化解矛盾的“主心骨”。
(二)坚守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枫桥经验”一路走来,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永恒的生命线,也是其创新发展的基本点。
(三)坚持综合施策这一根本途径。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发展方向。
(四)树立关口前移这一根本理念。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关键在于把着眼点放到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上来,最大限度把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基层。
(五)夯实基层基础这一根本支撑。“枫桥经验”发端于基层,基层基础这一本源始终不能丢。
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是基于实践的制度创新。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原则要求,紧密联系实际,着力深化细化,积极探索创新,掌握解决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举措,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上升到制度层面,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不断提高从源头上、根本上预防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水平。
(一)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护群众利益是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目的。
(二)完善信访制度。信访工作是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纽带,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源头性、基础性工作。
(三)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紧密衔接、有机结合的矛盾调处工作机制,是新形势下具有中国特色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有利于消除分歧、促进和谐,巩固安定团结的局面。
(四)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建设,是适应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
(五)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决定》指出,人民军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柱石,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
(一)充分认清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是唯一的领导。
(二)充分认清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是彻底的领导。
(三)充分认清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是无条件的领导。
军事政策制度调节军事关系、规范军事实践、保障军事发展,涉及军队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
(一)建立健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
(二)建立健全基于联合、平战一体的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体系。
(三)建立健全聚焦打仗、激励创新、军民融合的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体系。
(四)建立健全精准高效、全面规范、刚性约束的军事管理政策制度体系。
(一)锻造忠诚品格。绝对忠诚是人民军队的政治品格,是坚决听党指挥的强大价值支撑和内在动力。
(二)铸牢军魂意识。习主席深刻指出,“我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这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
(三)提高素质本领。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必须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
(一)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宪制秩序。
(二)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特别行政区自身竞争力结合起来。
1.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结合起来。
2.必须把维护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结合起来。
3.必须把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特别行政区自身竞争力结合起来。
(三)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持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提高特别行政区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依法行使宪法和基本法赋予中央的各项权力。
(二)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三)健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对中央政府负责的制度。
(四)完善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机制。
(五)完善加强对香港、澳门社会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情教育、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教育等相关制度和体制机制。
(六)完善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和进行分裂、颠覆、渗透、破坏活动的体制机制。
《决定》强调指出,“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这一重要论断,既深刻总结了我们党70年来矢志不渝致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和实践,也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如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时代命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最有利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最有利于统一后台湾的长治久安和民众安居乐业。
《决定》清晰界定了“一国两制”的完整概念,强调“必须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一国”是定论。尽管海峡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但中国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顺应两岸同胞共同愿望,团结广大台湾同胞,推动台海形势从紧张对峙走向缓和改善、进而走上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能力、更有条件推进祖国统一。
(一)祖国大陆的发展进步从根本上决定着两岸关系走向。
(二)两岸已经形成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
(三)国际社会一个中国格局持续稳固。
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对台工作必将展现全新气象,祖国统一进程必将阔步向前。
《决定》关于“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部署,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对台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新时代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对做好今后对台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提升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大政策主张这条主线,奋发有为、锐意进取,扎实做好对台各项工作,在民族复兴征程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一)坚持党对对台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对台工作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
(二)坚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推动两岸就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四)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特色、优势、传统,凝聚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外交理论和实践探索成果,必须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符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有利于我们广交朋友、开放发展,维护延长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变局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发展和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基本趋势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及中国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文化基因,是立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也是追求和平的社会主义。中华民族向来具有独立自主的性格和和合共生的传统,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而未曾中断、历久弥新的伟大文明,与这种内在的独特的文化基因息息相关。近70年的历史充分证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和发展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今天,面临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中华民族,必将循着自身文明密码、本国制度性质、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独立自主。就是要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二)和平发展。就是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不走“国强必霸”的老路,不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圈套。
(三)开放合作。就是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开放合作中谋求自身发展,以自身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四)互利共赢。就是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的四大战略任务。
(一)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外事工作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制度保证。
(二)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重点是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维护全球战略稳定。
(三)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这是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抓手。
(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这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维护我国利益、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把制约监督权力作为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以党内监督带动促进其他监督,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
(一)坚持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监督制度。
(二)坚持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
(三)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四)坚持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
(五)坚持让人民监督权力,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六)坚持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着眼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求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体现了对权力运行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权力制约监督的创新探索。
(一)完善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监督的体制机制。
(二)完善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
(三)完善权力配置机制,做到权责法定。
(四)完善用权公开机制,做到权责透明。
(五)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做到权责统一。
(六)完善监督协调机制,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本次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这“四个坚持”,对于确保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正确方向,把握做好此项工作的思想路线和正确路径,永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生机活力,以及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都是至关重要的、具现实和长远指导意义的。
第一个“坚持”,就是突出强调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指导,特别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指导作用。
第二个“坚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个贯通全局、覆盖全局、指导全局的重大指导方针。
第三个“坚持”,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我们党现在所干的完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件事来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系统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一家干成过,没有现成的经验、成功的模式可供翻版和摹版。
第四个“坚持”,就是坚持改革创新。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最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创新。
《决定》指出:要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这是本次全会《决定》对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明确提出的三项总体要求。
关于根本制度。所谓根本制度,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起顶层决定性、全域覆盖性、全局指导性作用的制度。
关于基本制度。所谓基本制度,就是通过贯彻和体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发挥重大影响的制度。
关于重要制度。所谓重要制度,就是由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派生而来的、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具体的主体性制度。它包括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法治体系、党的建设制度等。
本次全会《决定》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两项总体要求,一是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二是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本次全会《决定》把系统治理等“四个治理”列入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提升了其全局性、全方位指导作用。
坚持系统治理强调的是:推进新时代的国家治理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靠零打碎敲不行、碎片化修改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系统的、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着力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坚持系统治理强调的是: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坚持依法治理强调的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我们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坚持综合治理强调的是:健全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解决社会问题。
坚持源头治理强调的是: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作为神经末梢、治理源头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等。
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尽快学会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的关系,搞好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协同配套,做到完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两手抓”,坚持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构建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切实做到用现代化治理能力、治理效能支撑早日建成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
在这方面首先应该看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本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仅仅相隔6年,我们党又在本次全会《决定》中立足我国现代化总进程,提出了坚持和完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总体目标。
这个总体目标,既强调科学理论指导,又明确重大方针原则;既提出目标任务,又指明战略重点;既有路线图,又有时间表,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总方向、总遵循。
本次全会《决定》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目标的设定,是对标和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的战略部署的制度目标制定的。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本次全会《决定》提出的总体目标,还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目标。立足历史发展的长河,放眼未来,我们党认识到:一个政权要稳定下来、一个社会要稳定下来,必须持续加强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