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春旭
现阶段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出现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促使企业财务管理向财务共享模式转变。财务共享模式是指通过共享中心来统一处理企业的各业务,统一完成容易复制、高重复性的业务,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整合,以此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降低财务管理的风险,实现对企业财务的准确、细致管理。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应该积极探索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有效方法和路径。
财务共享模式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服务管理模式,以整合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高流程效率以及减少运营成本为目标,立足市场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管理。财务共享模式将不同地区的会计业务集中到一个共享服务中心,统一进行记录、报告,以此来统一和规范会计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来处理财务会计工作就能够有效减轻财务管理的工作量,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同时还能够减少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1]。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审计工作颠覆了传统抽样审计的观点,不再花费精力和时间来论证数据,而是建立共享服务中心来实现对各财务相关数据的统一收集和分析处理,充分突出了大数据审计的特点,对于提高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财务共享模式在全世界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很多集团型的企业都构建了财务共享的管理模式,以此来控制财务管理的成本,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在财务共享模式的具体操作中,企业分离出一些重复性较高、规律性较高、和企业经营决策相关性较低的工作,通过共享财务中心来进行标准化和流程化的处理,例如对于会计核算、资金结算以及报表编制等业务,都已经慢慢采用财务共享模式来实施。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能够对财务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避免了重复性的核算业务,能够促进财务会计转变为管理会计。另外,充分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手段,能够使各类业务处理更加统一和规范,实施专业化的分工工作,集中处理财务业务,以此来提升企业对财务的整体管控能力。
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信息不对称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被审计的部门可能会为了管理盈余来对财务报表进行修改,以此来应对审计工作,发布出一些虚假的财务信息,这就让审计风险大大增加。而在大数据环境下,各种交易活动都有全面真实的记录,被审计的单位很难篡改数据,在审计工作中,只要对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就能够有效防止被虚假的信息蒙蔽。因此,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增加了数据挖掘的透明度,这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财务舞弊行为和财务造假丑闻时有发生,这引起了人们对审计单位的质疑,同时也让很多企业陷入对财务舞弊的恐慌之中,编制一些虚假的财务报表可以将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很好地掩盖起来,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而在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可以从企业的财务信息、人力资源以及生产环节等来展开,这就大大缩小了企业的舞弊空间,有效遏制了财务舞弊行为。
在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企业虽然是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政策来实施工作,但是不同的财务人员对政策和相关制度的理解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的业务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对账务的处理不一致。而采用财务共享模式,就需要构建统一的财务信息系统,并制定规范和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以及费用审核标准,实现对相关业务的统一处理,就能够有效避免不同工作人员产生的不同处理方式,以此来有效控制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防范财务风险。将企业的业务核算规则嵌入到财务共享中心中,还能够自动生成会计凭证,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
财务共享模式为企业的智能审计提供了可能,因此企业可以构建完善的智能审计系统来开展审计工作,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软件来实现智能审计,将传统的审计工作慢慢转变为智能审计[3]。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的审计工作需要向智能审计的方向转变,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一定要构建智能审计系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的审计工作需求来开发智能审计系统。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如果自身不具备自主开发智能审计系统的能力,那么就可以和第三方合作,通过第三方来构建智能审计系统。在构建智能审计系统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企业的审计信息和审计财务数据,严格管理审计权限,避免企业相关财务信息的外泄。
财务共享模式导致企业的审计工作流程出现了很大的改变,这就要求企业要结合智能审计工作的开展需求和实际状况来重新梳理企业的审计程序,优化智能审计的实施程序,以此来保障后续智能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要预先统筹智能审计资源,对企业的职能审计工作开展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审视和分析当前智能审计实施程序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然后积极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不断完善审计制度,并对审计的工作内容进行重新划分,明确智能审计工作的权责关系,从而有效支撑智能审计的顺利开展。在实际的操作环节,可以结合审计工作开展的优先级来重新排列库存审计、固定资产审计和财务风险审计,让审计工作的重点突出,合理分配审计工作的侧重点。另外,企业还可以多方位开展审计工作,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横向对比,以此来提高审计报告的准确性,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共享模式的实施效果,因此企业想要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就一定要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和状况来建立财务信息化系统,并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网络技术来实现审计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不是孤岛,所以企业应该将财务信息系统和审计业务系统有效集成和融合,并在系统中建立沟通反馈的平台,强化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以及系统运营维护人员的实时互动,遇到系统问题和业务问题时能够及时有效沟通,从而提高审计工作准确性。
从智能审计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审计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和变化,审计人员是财务共享模式下智能审计工作的实施者,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状况,所以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一定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审计能力。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审计不仅仅是单纯的采用标准化的服务要求来开展工作,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企业的经营特点和会计政策等来进行个性化的审计服务,这也要求企业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并且确保培训深度和广度[4]。因此,企业方面应该结合智能审计工作开展的要求和需求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例如可以分批组织企业的审计人员参与针对性的智能审计相关培训,将智能审计的技巧和方法流程等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审计人员,同时定期开展专项培训活动,提高审计人员对财务共享模式的认知以及智能审计的能力,转变审计人员的工作理念和思想,培养出一批业务面广、专业知识硬、学习经营管理理念先进的审计人员,为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职能审计提供保障。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还应该不断优化企业的人员结构,建立一支决策支持型队伍来提高企业的审计质量。企业可以将内部选拔和外部招聘相结合,不断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设置关键技术、普通业务以及管理咨询等岗位,并结合企业的需求来建立科学的岗位晋升机制,确保内外部交流渠道通畅,打造一支高精尖的审计队伍来提高审计的工作质量。可以建立会计信息质量“回头核”制度,加强对审计人员审计工作的日常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和审计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挂钩,定期抽查审计业务,以此来制约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风险意识,在有效的监督管理下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相关政策的研究,对于国际审计政策、财务共享模式拓展以及业务变化等要及时分析和应对,以最快的速度找出符合政策要求的会计处理方法。
当前大数据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企业也对共享服务模式给予了更高的重视,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可以充分利用共享服务模式来开展审计工作,构建智能审计系统,并不断优化智能审计的程序,培养高精尖的审计人才,以此来确保审计工作的统一化和标准化,从而不断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