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 莹
(作者单位:阳信县科学技术协会)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报告中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在党中央指明了农村的发展方向和国家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环境下,努力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在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多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特别是在农村班子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基本实现了有人管事、有地议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但是在农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关键人选的选拔任用上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一是要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把那些有党性、敢担当、能干事、公道正派的农村优秀人才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来。二是继续选好用好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他们视野开阔、知识层次高、精力旺盛,有理想敢干事的特长优势,弥补村级管理体系的不足。
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更是农村稳定、农业增收、农民幸福的关键因素。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释放土地活力,以“三权分置”为突破口,一方面坚持所有权关系不变,落实承包责任,坚决杜绝承包土地的浪费和闲置;一方面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股份制等方式方法实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尽快实现一二三产业在农村的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也是改变农村风貌和建设美丽乡村的核心路径。可以集中力量发展一批具有乡村特色和本土优势的好项目,然后以点带面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一是合理规划功能分区,大力发展特色小镇。工业项目聚集区要借势而上,抓住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契机,尽快完成产业升级改造。对于传统农业生产区域,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新兴产业,立足本地实际,开发出一批集特色种植养殖、旅游观光、拓展训练、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条件。
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的到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的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反哺力度,切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重中之重是确保涉农资金、项目的安全和保值增值,加大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检查、审计和监管力度。一要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有效整合涉农资金,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二要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三要切实加强农村贫困边远地区的耕地配套建设,在水库、沟渠、水源配置上下功夫,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四要安排专项财政资金,加强农村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调查发现,这些企业长期以来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与此相对的却是有些地方通过招商引资洽谈来的好多企业和项目却因为没有指标而“望地兴叹”。如果由当地党委政府出面,协调国土、规划、银行、法院等相关职能部门,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盘活其中的大部甚至一部分资产,吸引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环境友好型项目入驻,既可以节省宝贵的土地指标,又加快了了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进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十九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决定。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既有组织机构、企业公司、社会团体的治理属性,又因地域、人员、风俗、历史、文化、语言等因素的不同而有自身鲜明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党组织牵头,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全力营造乡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全面提升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的能力和水平,形成新时期“三治一体”的乡村治理体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不管是当前的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还是精准扶贫工作,都要做到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当前的很多基层工作出现了“上热下凉”的现实尴尬。上面干的是热火朝天,基层群众却是不温不火。所以,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起民意、民智、民志的强大力量,我们的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否则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
乡村振兴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步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积极支持。只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久久为功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凝聚起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够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