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维英
(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江苏苏州 215006)
高校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1]。创新和提升高校智库作用,不仅是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上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应该进一步鼓励高校智库发挥资源整合能力,加强协同创新建设,提高政策落地率,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国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2]。国家治理能力是指通过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来履行社会事务管理的各项能力,旨在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提升国家内政外交国防实力等[3]。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高校智库以科学方法提供前瞻性咨询建议和系统化解决方案[4],在此过程中,高校智库发挥作用的逻辑起点在于:通过科学定位,强有力地发挥高校智库服务于党政科学民主决策。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要部署。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智库建设作重要批示,拉开中国智库建设的大幕。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发源地和集聚地,具备建设智库的深厚积淀,可借助齐备的学科、密集的人才和广泛的对外交流等优势,塑造特色,建成党和政府可信赖、能依赖的高水平智库,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更好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高校智库是高校内设的学术研究单位,独立于院系,专门开展政策研究、创造政策知识,并通过知识转化以影响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5]。高校智库已经成为高校服务党政决策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主体。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过程中,高校智库凭借独立宽松的学术氛围、充足的人才保障等独特优势,不断提升在党政决策、理论创新、社会服务、舆论引导、国际交流、输送人才等方面的功能,成为党政决策参谋、理论创新推进、时代问题剖析和中国经验诠释的重要力量。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表现在公共政策制定能力的现代化[6],也即政府政策制定与实施能力的现代化,这关键取决于政府决策科学化。政府决策科学化内涵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不仅要公平、合理、有效,还要考虑全局性和前瞻性。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政府决策科学化务必考虑地更全面更细致,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保持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整合公共利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效配置社会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随着网络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广大人民群众监督政府的手段更多元,对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期待,这对国家、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空前考验,从这次疫情控制情况来看,国家、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治理能力还存在短板,要达到现代化程度还需不断努力。
与其他类型智库相比,高校智库在助力政府决策科学化方面有四大竞争优势:一是熟悉政策,高校智库非常了解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或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是什么,懂政策,也懂中央精神及行业法规;二是熟悉实务,高校智库专家通过日常专业学位教学和深入调研能够及时了解到相关领域所面临问题的难点、痛点、堵点是什么,针对性强;三是熟悉理论,高校智库专家通过厚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多样的实证研究手段,可以将个别事件、零散现象通过归纳和演绎上升到理论高度;四是精于研究,高校智库拥有非常优秀的研究团队,深耕专业领域、经验丰富的教授和研究生可以在课题或专题上变成行业的专家,同时,还可以依靠高校独有的学术交流优势与相关研究领域的同行学者与专家或智库机构共同推出高质量的智库产品。因此,整合高质量智库优质资源,为政府决策提供不断的智力支持,能有效促进国家、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高校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首要功能是学术研究,这是其他类型智库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是高校智库产品具有独立性。高校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独立性,所产生的科研成果立场客观公正,能为国家、政府提供中肯的建议;二是高校智库产品具有平行性。高校智库拥有宽松的学术氛围,研究人员主要是高校教师,有着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政府决策可及时提出质疑或批判,通过百家争鸣的平行研究,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三是高校智库产品具有厚实性。高校智库拥有良好的平台,汇聚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丰富的数据信息、广泛的合作交流等,是新知识、新观念不断产生的重要基地。因此,产生的高质量科研成果能够促进国家、政府决策科学化,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高校智库在发展过程中要有担当意识,通过高质量学术成果和政策对话活动在国家与地方层面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舆论引导、战略研究、决策建言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对政府决策不断产生正面影响,提高党和国家决策科学化水平。因此,高校智库惟有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对政府决策的“建言”“献策”,才真正实现了自身价值。
与发达国家智库建设相比,我国高校智库发展时间不长,还处在发展上升期,但取得的成果较为明显,在为政府决策过程中提供了不少有力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但是也要看到目前高校智库仍然是新兴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高校智库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因此,高校智库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还存在一些现实难点。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国特色”体现在高校智库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立足中国现实国情,把握中国具体实践,体现中国精神、文化和格局。“新型”则要求高校智库按照创新和现代化的内涵去改革,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智库定位、思想观念、发展方向、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制度规范等方面找到突破口,大胆创新[7]。当前高校智库建设蓬勃发展,然而有学者也指出“库”多“智”少的现象,缺少了“智”的“特色”“新型”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究其根本原因,高校智库在发展过程中创新科学的发展理念、为社会服务的理念长时期未得到重视,往往表现出高校智库并没有真正发挥对政府决策的科学指导作用,也没能处理好自身发展的独立性,没有明确自身定位,形式大于内容。
高校智库是思想家的俱乐部,核心竞争力是智库专家的思想力,智库专家思想创新是高校智库发展的源动力。当前,一些高校智库的产品缺乏独特的思想力,观点流于现象表面,没有体现出高校智库研究的咨政启民之效。一些高校智库专家忙于完成地方政府委托的应急性项目,没有精力从国家全局层面思考相应的战略发展问题,也忽视了从中长期视角思考深远意义,从而限制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高校智库应革新理念,运用创新发展的科学理念打造自身内涵建设;树立主动适应社会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培养基地的优势,关注现实问题。高校智库建设应呈现出多元化功能,才能进一步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
国际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涉及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涉及社会科学的多个方面,惟有凝聚多方智慧,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才能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仅靠某一个高校智库就想解决如此复杂的问题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各自为政、缺乏全局意识的发展模式显然不能满足高校智库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高校智库应该将专家知识创造与政府决策需求有效对接[8]。而在现实中,一些高校智库与党政机关的沟通渠道不健全,未能建立有效对接机制,导致高校智库产品供给与项目需求的匹配取决于个别研究员与党政机关负责同志的熟悉程度,无法在决策部门和思想创新机构间产生“市场效应”,限制了高校智库成果转化的效力。
因此,高校智库在发展过程中应整合各类资源,包括跨国家、跨地区、跨学校、跨学科等多范围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协同创新的实践经验,构建更为系统有效的决策咨询体制机制,扩大智库的影响力,增强智库的决策力,是高校智库建设的必然之路。加强与上级政府部门联系,了解政策走向;健全为地方建设服务模式,聚焦社会热点;强化多学科融合研究,提高决策科学性;促进宽领域多层次合作交流,提升话语权。高校智库通过系统体制机制建设,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协同创新发展。
一所现代化的大学,所承载的三大使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其实是为社会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人才培养是对知识的传承,科学研究是对知识的创新,社会服务是对知识的传承与创新的检验。正是因为有前二者提供的无穷动力,高校智库的独特性才得以延续。如今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可以通过高校智库的形式呈现,更多是带有问题意识的对策研究。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担心驱使对策研究的问题本身是否界定准确?这种问题意识是否真正具有研究意义?事实上,问题的凝练源自专家长期的基础研究。如果基础研究过于薄弱,那么就会导致高校智库的研究成果往往只能实现短期目标而缺乏前瞻性和全局性。
从深层次看,这正是高校智库迫切需要解决的发展问题:如何培育一批既有厚实基础研究经验,又有问题凝练和对策研究能力的专家型智库人才?当前,培养高水平的智库专家型人才已经成为高校智库的最主要工作。现实中,一些高校智库的智库专家型人才体系不够完善,福利保障、职业发展等受到传统高校人事考评制度的限制,经常出现人才队伍断层、人才比例不均的困境,专家型智库人才激情燃烧式投入决策咨询研究的氛围尚未形成。
因此,高校智库在建设中要贴近现实,既重视基础研究,又切实开展聚焦社会热点问题的实际调查研究,找到真正的问题,将基础研究与对策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使基础研究充满持续动力,使对策研究厚积理论深度。
高校智库建设是系统工程,目前高校智库所处的制度环境较为传统,造成高校智库建设各种障碍。例如,高校智库评价体系、建设标准、绩效奖励、队伍培养、人才考核制度等方面缺乏灵活机制,尚未有效建立起不同团队之间联合攻关机制,智库专家资源的协调能力较弱。
高校智库需要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尽快建立起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实施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把解决政府重大政策需求的实际贡献作为核心评价标准,探索以政府、企业、社会等外部用户为评价主体的新机制,有效激发高校教师从事智库研究的兴趣,为高校智库发展注入无穷动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实际出发,打破陈规,促进高校传统科研与智库研究的有机对接,营造有利于智库专家成长和发展的制度环境,形成促进高校智库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2014 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突显高校智库在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代,高校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为全面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继续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因此,高校智库必须克服目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面临的难题,创新发展策略。
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高校智库专家要展现出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观点和坚决的政治态度,无论是思想逻辑,还是研究方法,都要自觉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高校智库专家要养成为人民福祉服务的情怀[9],把政策研究落地在中国实情中,深入基层调研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结合专家自身长期到各地的实地考察与访问而得到的资料进行汇集,形成综合性思考,得出别人可能看不到的关联与意义,写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咨询报告。
高校智库未来发展必然需要把握“中国特色”和“新型”这两个关键词。真正做到这两点,需要高校智库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扎实打牢理论研究基础,以此作为政策研究的强大支撑。高校智库创新发展,还应走分层分类之路,面向国家层面、地方层面、行业层面等发展各级各类高校智库,依托自身的研究基础和优势学科,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协同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求真务实,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政策建议的碰撞与讨论,创造良好的决策环境,满足不同层次的决策需求。最终以科学服务政府决策为目的,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
高校智库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和创造活力激发。高校智库在运行机制上,要实现3 个转变:从分散走向聚合、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兵作战走向联合攻关[10]。通过搭建适宜的平台,为有志于政策研究的智库专家营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校智库应在健全、规范自身管理上下功夫,创新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持续稳定发展。一方面,包括高校自身在内的相关上级部门应转变传统观念,改革管理体制,增强项目监督、经费划拨、绩效考核等多层面管理,形成规范有序管理体制;另一方面,高校智库内部在资金使用、队伍建设、项目管理、成果应用等方面创新运行机制,特别是利益分配机制和分类评价机制。例如,在队伍建设方面,给予高校智库一定的灵活政策,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促进多领域、多层次人才交流与使用,培养出一支综合专业的智库建设队伍。在智库资金方面,建立多元化资金渠道,充分利用好国家、地方政府、高校、企业、基金会等多种经费来源,保证高校智库正常运转。在项目管理方面,实行分类管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进行项目议题选择,并形成选题策划机制。在成果应用方面,加强智库成果的宣传推广,拓宽成果转化的渠道,充分挖掘智库成果的“二次开发”与“三次开发”,引导更多科研教师积极开展对策研究,促进高校智库不断产生高质量研究成果。同时,完善高校智库科学适用的评价体系和多元评价机制,促进智库高质量运行。
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高校智库要鼓励专家团队紧密关注党和政府关心的重大任务,深入研究最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结合自身基础研究优势,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为提高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能力提供敏捷且有力的智力支持。
高校智库以服务政府决策为导向,首先需要准确把握政府最迫切想解决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11]。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政府决策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需要高校智库加强各领域、各层次合作,整合资源,协同发展,才能将智库研究与政府决策需求有效对接。高校智库不需要发展成政府智库,应保持自身特有的优势,那就是整合各领域各学科优势资源,对涉及国家发展战略性、重大问题及难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做出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预测和指导,而不是等问题出现后再进行研究。当前,高校智库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有待进一步加强。另外,高校智库应该加强与同类智库之间协同发展,加强与其他类型智库之间优势互补,深化与海内外各类智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高校智库还应该加强同政府、企业、各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创造良好的智库研究环境和氛围,确保协同发展,坚持科学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直面问题,坚持切磋讨论。将各类资源有效利用,为高校智库在服务政府决策,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高校智库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精于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场合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维度地宣传,推动中华文化和价值观念走向世界。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引导国际同行交流研讨,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对外战略。高校智库的生命力在于其成果的转化程度及影响力,成果转化程度越高影响力越大。因此,注重品牌的塑造,提升高校智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高校智库市场化建设的重点。首先,高校智库应明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当前国家、政府重大问题的决策制定,做出可以打造出品牌效应的优质成果,提高高校智库对政策制定的贡献率,从而增加智库本身的影响力。其次,高校智库应继续夯实基础研究,为政策研究提供动力,这离不开高校智库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和理论素养,专家们在增强自身学术影响力的同时也提升了高校智库的影响力[12]。最后,要注重拓展成果的深化与推广。一方面,高校智库要维系好既有的党政研究室等决策部门;另一方面,通过各类媒介、网络等公开发布智库研究成果,产生社会影响力。还应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扩大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通过各类媒体平台,不断向公众展示高校智库的品牌活动、取得的成绩等,提升高校智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