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第五中学
笔者于2019年1月面向广州市第五中学和广州市第97中学两所省一级学校初二学生做了一份“初中生传统节日现状调查”。调查发现,学生在传统节日内涵、意义方面的了解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节日文化在传承过程中被淡化、表面化,有些传统节日开始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圈,比如对于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了解的人数不到15%;二是当前传统节日在文化自信教育中有缺失,表现在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不够深入、传统节日文化的德育功能没有充分利用、对传统节日内在价值的认识较为模糊等。如何深入挖掘中华传统节日的育人功能,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
表1
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对于提升青少年对传统节日的接受程度非常重要。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在教学中开展一系列关于传统节日的文献资料查阅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阅读或者网上权威资料的查阅学习,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进而利用所查阅的内容进行各种主题活动。具体活动设计以“我心中的传统节日”活动方案简要说明。(见表1)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很多内容都是涉及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的,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认同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老师要充分挖掘学科中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关于传统节日的诗词:杜牧的《清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教师可汇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和传统节日科普知识库, 举行传统节日知识竞赛,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认知;另一方面,挖掘诗词中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品质,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人格。
实践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性认识传统节日真谛的有效途径。学校在特定传统节日期间应举办相关主题活动并号召学生参加,通过学生们自身的实践,使他们更加贴近传统节日,逐渐增强对节日文化的兴趣及认识。如:元宵节可以开展猜灯谜活动;清明节可以组织春游活动;有条件的学校端午节可以举办赛龙舟比赛;重阳节进行爬山登高以及探望老人的敬老活动等实践活动都是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立足中华传统节日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通过一系列实践探究,相信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会在传统文化传承乃至于德育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推动学校、家庭、社会联动,要注重学校、家庭、社会在传统节日教育中的整体氛围的营造,使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达到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的成效,从而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民族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