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环境下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播途径研究

2020-03-01 00:11钱聪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传播途径社交媒体民族文化

摘 要:社交媒体的发展使民族文化的传播途径更广泛,内蒙古民族文化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的途径很多,微博传播、即时通信传播、搜索引擎传播、微视频传播等多种传播形式,对文化传播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可以广泛增加受众的民族认同感,提高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关键词:社交媒体 民族文化 传播途径

内蒙古民族文化在悠久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形成内蒙古地区人民独特的生活习惯和精神价值,从而形成民族集体人格。社交媒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化的交流,拓宽了文化途径,改变着民族文化代际传播的困境,让更多的年轻人以能够接受的方式感受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一、社交媒体发展概述

社交媒体是指互联网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微视频等。社交媒体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爆发出令人炫目的能量,其传播的信息已经成为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不仅制造了人们在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更是吸引着传统媒体争相跟进。

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有很大差别,传统的社会大众媒体,包括新闻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内容由媒体全权编辑,追求大量生产与销售。新兴的社交媒体,多出现在网络上,内容可由用户选择或编辑,生产分众化或小众化,重视关系社交的集结,可以自行根据爱好等形成某种社群。社交媒体的服务和功能更先进和多元,但费用低廉,传播效果好,广受现代年轻人的喜爱。社交媒体从传播结构、近用能力、专业要求、即时程度、信息固定等方面都与传统媒体有较大差别,社交媒体的出现是传播方式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播效果。

二、运用社交媒体加强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播的意义

(一)社交媒体促进内蒙古民族文化的网络化传播

社交媒体是技术发展的产物,社交媒体是传播形式的多元化,可以有效拓宽民族文化的传播范围,能够让更多的人以更易接受的方式了解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民族文化。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民族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社交媒体兼具“分众”与“聚众”的属性,正在为民族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带来新气象与新机制。2009年以来,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软件在我国互联网用户中广泛使用,今天的受众生活在一个“自媒体”的时代,也是一个“社交媒体”的时代,个体作为社交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正在以点赞、转发、评论、再创作等方式为一条信息的传播不断增值,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形成“病毒式传播”效应。 分众、聚众乃一体之两面。就社交媒体所搭建的网络来说,其本质是体现了一个以“个人”为中心的网络结构特点,该网络与无数以其他使用者为中心的网络既有重叠,也有分离,从而形成了相互间具有敏锐互动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庞大网络。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将会对文化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细分”的市场化过程。社交媒体加快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具有相同兴趣与品味的人更容易建立联系。

(二)碎片化传播激活了网上民族文化

社交媒体时代,受众在接受信息方面更加自由和富有个性色彩,多元的文化环境、教育背景和文化价值取向使人们对同一信息的理解千差万别。信息在从传播者向受传者的传播过程中,伴随着噪音、反馈和修正行为,这些行为的发出者有集体、官方、个人,而个人又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角色定位。因此即使是有计划地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民族文化传播,传播效果也难免碎片化。消费主义、后现代是当下社会语境的特点,拼贴、解构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碎片化的民族文化传播换来的可能是更加碎片化的传播效果,对民族文化信息感兴趣的除了本民族人士、部分民族文化爱好者,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旅游者。走马观花式的观看,浮光掠影式的印象将民族文化进行了分化肢解,不够系统和逻辑。但是碎片化传播也一定程度上将民族文化激活了,其强大的交互性吸引更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到网络民族文化的构建当中,网络许多词条的初建、数次的编辑和修改都由网友完成。社交媒体的出现加快了民族文化的传播速度,扩大了民族文化的传播范围。

(三)虚拟社群的凝聚力整合了民族文化

社群化、虚拟的信息传播是社交媒体的重要特点,虚拟社群与从群体“社会边界”或综合角度来界定族群有一定的重合度,但不完全重合,任何人都可以加入虚拟民族族群,这就让民族文化在社交媒体生根发芽,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民族语言、民族艺术、民族宗教、民族手工艺、民族影视等,这些传播介质承载着民族表达、民族交流、民族情感。

三、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播途径

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内蒙古民族文化的途径有很多,主要分为内蒙古文化微博(博客)传播、内蒙古文化即时通信传播、内蒙古文化微视频传播、内蒙古文化社区传播等。

(一)内蒙古文化微博(博客)传播

微博即微型博客,也就是一句话博客,博客无字数限制,微博字数限制在140字以内。微博(博客)传播信息共享迅速,其信息发布速度比传统媒体和一般网络媒体要更为迅速。其中微博作为传播內蒙古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分享和交流信息的平台,是重要的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播的渠道。目前,许多内蒙古民族文化的相关信息、内蒙古民族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内蒙古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要素结合的信息大多都是在微博中传播的。例如,在呼和浩特的大中小学,和林格尔捏面人、剪纸、蒙古族皮雕画、布贴画等30多个“非遗”项目进入学生课堂,在微博中传播,让普通受众对“非遗”项目进课堂有了关注。传播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微博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由内蒙古民族歌手、作曲家、学者等名人创办的微博,例如腾格尔、武利平、玲花等,此外还有各类博物馆,如昭君文化博物馆、红山文化微博、河套文化微博等多类型文化微博。这些微博都对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内蒙古文化即时通信传播

在现代信息社会,即时通信工具在互联网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成为社交媒体环境下最典型的传播形式。目前,QQ与MSN是我国受众使用最多的即时通信手段,微信虽然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才推出的即时通信软件,但其用户注册量已经超过10亿。QQ与MSN主要运用于企业沟通、团体协作,微信主要集中于人际交流,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通过对话框进行交流沟通。同时,微信公众账号也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可以更好地与订阅者进行沟通。涉及内蒙古文化的微信公众账号众多,如蒙古丽人、蒙古语、蒙古文化周刊、夜听蒙古、蒙古圈、蒙古文化、蒙古百科、蒙古民俗联盟、蒙古草原情、蒙古智库、蒙古歌曲欣赏、蒙古视频、蒙古舞蹈圈等各种微信公众账号,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内蒙古民族文化。通过微信公众账号,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播得更为便捷,个人选择订阅相关微信公众账号,选择前提是对内蒙古民族文化有兴趣,有了解内蒙古民族文化的欲望,因此相关的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公众账号传播效果显著,这些微信公众账号所聚集的受众都是有效受众,相关微信公众账号的运营者也与受众建立了良性互动关系。

(三)内蒙古文化微视频传播

在内蒙古民族文化区外传播效果调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语境下的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当被问及“哪些渠道更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时,快手、抖音等热门网络短视频平台成为最热门的选项,被选率为54.91%,在梨视频官方网站中搜索内蒙古,有1751条短视频,各类型有关内蒙古的视频,在抖音中搜索内蒙古,内容种类繁多,民族舞蹈、方言、民歌、旅游等,还有众多娱乐视频,例如内蒙古人骑马上学、骑马限号等短视频,让人一笑之余,对内蒙古淳朴真挚的民族文化印象深刻。

内蒙古民族文化是内蒙古各民族在不斷的发展中积累的精神财富,民族文化传播有益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高文化认知度,因此,文化工作者应认识到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在保护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拓宽民族文化的传播途径,整合文化传播力,提高内蒙古民族文化认可度,塑造内蒙古新形象。

参考文献:

[1] 丁丽.数字技术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传播途径[J].西部广播电视,2014(1):17.

[2] 希娜吉.新媒体环境下藏文化传播研究[J].西藏科技,2018(8):34-36.

[3] 刘艳婧.内蒙古民族文化区外传播效果调查[J].新闻论坛,2019(2):61-65.

基金项目: 本文系河套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社交媒体环境下内蒙古文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HYSQ201813

作 者: 钱聪,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系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编 辑: 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传播途径社交媒体民族文化
警惕环境恶化的新因素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