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池
中秋节回家,难得父亲心情不错,我们父女浅淡聊天,在得知我月考成绩有所进步后,他像过去一样依然没有表现出太浓的喜悦感,只淡淡地回我一句“还行”。
“还行”,多么勉强的字眼儿,在我的理解里,这个词跟“差不多、凑合”近义,类似于对班上中等生的评价,可我明明属于那种成绩冲进前三的学霸啊!不過,我真的已经习以为常了,要知道想从父亲的嘴里获得“不错,真棒”这样升温的字眼儿,简直是种奢望。
从小到大,我就是在父亲的严苛管教下成长的,得了第一,他告诫你别太骄傲,毕竟第二名比我差不了多少;考了第二,他会训道谁会记住第二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稳坐第一吧,他会说道你不爱运动、体能差等问题……似乎在父亲心中,我这棵树苗每天都能生出一些斜枝野杈要他打理一通。夸赞是什么?从他口中我从没获得过,倒是否定、批评接满一箩筐。
就这样,一路成长,父亲用他的严苛把我“逼”进了一所名牌大学,也实实在在地在我们父女之间划开了一道深深的沟壑,我们站在沟的两岸沉默以对,这让我对那些能在父亲跟前撒娇玩闹的女孩总是羡慕不已。
长大后,也明白每个人对亲密关系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在中国传统家庭中,有许多像我父亲这样的严父们,他们秉承“打击教育、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更何况我的父亲曾经是一名军人,曾经的军旅生活,更让他坚信,人只有在严格的教育环境下,才能扎实稳健地成长。
只是,这样的成长环境造就了我骨子里的悲观与不自信,在许多事情上总是不自觉地先将结果考虑得糟糕,默默舔舐挫败感的苦涩。
都说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我承认悲观、自卑的性格底色很难抹去,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明白了人生的许多选择都是可以自我掌控的,不是所有的不堪与失败都要原生家庭去背锅。
成长如蜕。总有一天我们会蜕掉那些不再适合自己的脆弱的、暗旧的壳,循着本心成长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心理解码:我们常常回忆自己的经历,回想自己长大的过程,觉得父母对自己严苛,或者觉得自己曾经在被忽视的环境里长大,自己遭受冷落和虐待,伴随一些不愉快的过往,或遭遇情感困惑,或许些事情让我们无法走出困境,并常常引发我们的愤怒、自卑、羞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也许慢慢长大的你,会懂得你的不好、不如意的部分也是你整个自我部分的其中之一,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更重要、更可喜,因为这就像一株植物,在成长中可能要有几个黄色的叶片陪伴,同时不断吸收阳光、水、空气、土壤中的养分,才能继续生长。所以“理解自我”不是给不足、不如意的归因找理由,而是一个给自己这株植物添加阳光、水、空气、土壤等养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