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水工环地质特征浅析

2020-03-01 00:56阳习兵
西部资源 2020年6期
关键词:惠州市水源地资源

阳习兵

摘要:为加强城市地质基础工作、促进地质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构建城市地质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广东省惠州市进行了城市地质调查,文章以其成果为依托对惠州市地质特征及资源进行简单概括描述,希望对今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供帮助。

关键词:惠州市;城市地质;地质资源

为深入贯彻《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城市地质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5)的通知》(粤自然资地勘发〔2018〕6号)文件的要求,以“突出重点、注重服务;统筹协调、形成合力;试点先行、有序推进;建管并重、长效运行”为原则,以“加强城市地质基础工作、促进地质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构建城市地质安全监测预警体系”为目标,主动服务城市开发建设,统筹地上、地下建设需要,需开展惠州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本项目为惠州市城市地质调查第一阶段工作。

1.地理概况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属珠江三角洲东北、东江中下游地区。市域东西相距152km,南北相距128km,东接汕尾,南临南海,并与深圳相连,西南接东莞,西交广州,北与韶关、西北与河源为邻,与周围六市政区界线长846.49km。

惠州市处于莲花山脉西南麓,东江从惠州市中部穿过。惠州市大部分地区属中低山丘陵地貌,群山环抱,连绵起伏,山脉多为北东走向。山脉走向与主要构造线走向相一致,地势特征为北西和北东部较高,向中部东江倾斜,中部为山间平原地貌,呈狭长状。惠州地貌特点具有山势陡峻、森林密布、沟谷幽深的特征。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有14座,如最高峰莲花山、罗浮山的飞云顶、白马山、南昆山的天堂顶等。惠州北、东、西部及东南沿海一带为中低山,西南部为低山丘陵,中部、南部大部分为平原,滨海海岸曲折,岬角与平原共存。山地约占75%,平原占25%。按成因及形态特征将惠州市地貌分为5类14个单元。

2.城市地质条件

2.1地层

根据1∶20万和1∶5万区域地质资料,惠州市处于粤东梅县—惠阳坳陷带,境内除志留系地层缺失外,其他地层均有出露,由老到新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前第四纪地层总面积约6702km2,占惠州市陆域面积的59.1%。本次共划分出32个岩石地层单位。各时代的岩石地层单位名称基本按1996年出版的《广东省岩石地层》中推荐使用的单位名称。

2.2岩浆岩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惠州市境内出露的岩石主要有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侵入岩。各侵入体形状不规则,大小相差悬殊,现可统计侵入岩体32个,出露的所有侵入体总面积约3005km2,占市域面积的26.5%。岩体主要分布于新丰江一带、沙帽顶、罗浮山、鸡笼嶂、惠东安敦圩一带以及坪山、坪地、平海一带,岩体多呈岩基或岩株、岩枝產出,少数为脉状。总体岩性以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少量闪长岩。

惠州市内火山岩发育,出露面积1529km2,分布于博罗石坝盆地及惠东新庵—惠阳新墟一带,主要有晚侏罗世火山岩和新近纪火山岩。

2.3地质构造

惠州市大地构造位于一级构造单元华南褶皱系,以莲花山断裂带为界可划分两个二级构造单元,Ⅱ(2)湘桂粤拗陷带和Ⅱ(4)粤东隆起带。惠州市主体位于湘桂粤拗陷带,夹持于粤西和粤东隆起之间。根据佛冈—丰良、河源断裂带分布,其三级单元分为Ⅲ(4)粤北拗陷、Ⅲ(5)粤中坳陷和Ⅲ(6)永梅—惠阳坳陷。依据盖层褶皱特征不同,可分为4个四级单元:Ⅳ(4)和平凹褶断束、Ⅳ(5)花都凹褶断束、Ⅳ(7)增城—台山凹褶断束和Ⅳ(9)紫金—惠阳凹褶断束。区域内经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山五个阶段的构造运动,在加里东—海西—印支运动时期基本形成了本区的构造形迹格局,后经燕山—喜山运动的改造形成了如今多种多样、复杂多变的构造形迹。

境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构造线方向以北东向为主,东西向和北西向较为次要。其中北东向河源深断裂带和紫金—博罗大断裂是本区主导构造,对本区的构造格局和地质演化起控制作用;北西向断裂构造是与北东向构造伴生的断裂构造。

2.4变质岩

惠州市域变质岩根据变质作用划分为混合岩化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其中以区域变质岩最发育。

3.城市地质资源

3.1城市水资源

(1)饮用水资源。惠州市全部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源地类型为河流型、湖库型和地下水型三个类型,主要分布在惠城区、仲恺区、惠阳区、大亚湾区、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境内,经统计,其中河流型水源地63处,湖库型水源地63处,地下水型3处,惠州市全境共计水源地129处。

(2)应急或后备地下水源地。据《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应急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报告》,区内边远农村、分散居民、种养殖场及部分小型厂矿企业,共有各类地下水开采井1986眼(包括手摇泵井、锅锥井及少量机井),地下水年开采总量约为1020万m3。其中日常生活饮用水年开采量为636.5万m3,占地下水年开采总量的62.4%;农业地下水年开采量228.5万m3,占27.9%;工业及其他用水年开采量155.0万m3,占9.7%。从总体上看,区内工农业生产及人、畜饮用水以地表水供水为主,地下水开发利用占总供水量的比例不足3%。尤其是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区,河网众多,地表水丰富,地下水铁、锰含量又普遍超标,导致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程度较低。

(3)水源地概况。应急水源地位于惠州市中部,沿东江干流及其一级支流展布,引用自《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应急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报告》。该应急水源地属傍河型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以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赋存于东江、西枝江中下游冲洪积平原第四系含水层中,水量中等—极丰富。仍图—横沥河谷冲积平原还赋存有覆盖型碳酸盐岩溶洞裂隙水,水量中等—丰富。

3.2地热资源

浅层地温能是指蕴藏在地表以下200m以内的岩土体、地下水及地表水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温度低于25℃的能量,它还是一种集太阳能、地热能、蓄能三种属性于一身的独特地热资源。作为一种低品位的地热资源,浅层地温能和其他低品位资源一样,不能直接开发利用,淺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必须通过地源热泵技术。

把蕴藏在地下的浅层地温能当作冷热源进行能量交换,可实现建筑物与大地的能量交换,当把浅层地温能作为“热源”,就可为建筑物冬季供暖,当把浅层地温能作为“冷源”,就可为建筑物夏季制冷。

惠州市属于夏热冬暖地区,夏季制冷能耗所占比重较大。随着我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夏季空调制冷用能及环境问题屡见报端,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寻找清洁的新型能源成为社会的迫切要求。惠州市于2013年—2014年开展马安—横沥一带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为节能减排降耗和寻找新型能源提供了新思路,使惠州市新能源建设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3.3固体矿产资源

截至2019年,惠州市共发现矿产23种,有矿产地135处。其中金属矿产3种,有矿产地8处;非金属矿产20种,有矿产地127处。惠州市矿产资源特点是金属矿产种类较少,大中型矿产地较少,非金属矿产相对较丰富,优势矿产主要有铌钽、水泥用灰岩、页岩、陶瓷土、建筑用花岗岩。

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铅锌和铌钽矿。铁矿产地4处,资源量1086.7万吨,主要分布在博罗、惠东,1个中型规模,3个小型规模。铅锌矿产地3处,资源量265.67万吨,主要分布在龙门,3个均为中型规模。在采铌钽矿1处,位于博罗,中型规模。

非金属矿产主要有建筑用花岗岩、长石、砂岩、水泥用灰岩、页岩、陶瓷土、大理石等。

经地质勘查评价的中型以上矿产地33处。建筑用花岗岩分布面积广,岩性主要为燕山期浅肉红色二长花岗岩,石质一般较好,是建筑石料优质原料,部分地区花岗岩荒料率30%,可作为中、低档建筑饰面石材原料。长石分布于惠东县宝口镇,小型规模。砂岩矿主要分布于惠阳、龙门和惠东,主要为水泥配料用和砖瓦用,有1处为中型规模,其他均为小型规模。水泥用灰岩资源量达4.59亿吨,龙门的仙女娘石场、上窝石场规模达大型,横坑石场规模达中型,灰岩质量较好,CaO含量在50%~54%,属优质水泥灰岩。页岩矿产地24处,主要分布于龙门、仲恺、惠阳,主要为水泥配料用和砖瓦用,有1处为中型规模,其他均为小型规模。陶瓷土矿产地22处,资源量达4631万吨,主要分布于龙门和惠东,有两处达到中型。大理岩矿产地2处,位于惠东,均达中型。

3.4地质遗迹(旅游)资源

(1)罗浮山花岗岩地貌。罗浮山山体古老,结构属粤东地块,形成于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时的燕山运动,导致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和构造断裂活动,挤压地壳,使地层褶皱形成穹窿构造山地,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在漫长的上升运动中,大部分花岗岩体上覆盖的地层被剥蚀,花岗岩出露成为花岗岩穹窿山地。其西北坡为增城谷地,南和东南坡为东江谷地。以主峰飞云顶为中心,周围432座大小山峰围绕,构成向四周辐射的网状山地,地形复杂。地势亦以主峰为中心向四周倾斜,坡向多为南坡、北坡、东北坡。最大坡度45°以上,最小坡度10°左右,平均22°。海拔500m山体以上的南坡,多为大片裸露岩石及片状的悬崖石壁地带。罗浮山从平均海拔30m平原拔地而起,耸立于珠三角平原的东北,形成雄伟壮阔的山岳型风景区。

(2)大亚湾海岸地貌。海蚀景观零星分布,主要在海鸥湾、南和、海龟湾、平海湾、石龙湾和黑排角等地,除石龙湾海蚀景观规模较大外,其余规模一般较小。目前已作为景区开发的仅有磨子石景区。此外,黑排角将规划建设成为地质公园规划面积15.64km2,依靠观音山—妈宫山山脉,背山面海,其东南海岸线拥有独特的天然黑排礁石群及优质沙滩,具有良好的山海景观资源条件。景区自然环境资源包括黑排礁保护区、优质海滩、观音山、妈宫山、盲婆岭、二虎迎霞等。其中,黑排礁保护区尤为盛名,是海洋特色地质景观保护与科普展示的重要生态保护区。黑排礁为岩浆岩,经海水冲刷形成,黑色礁石与沙滩沿考洲洋入海口东海线延伸,形成极富特色的地质景观。

(3)龙门平陵地蔵岩洞。该洞有两个口相互连通,左边为通天洞口,右边为和尚洞口。从通天洞口入洞内约50m,有一个可容纳几百人的大厅。洞内有许多的微凸石笋和20多处具一定的观赏价值的石乳、石柱。从和尚洞口入内50m,有一座天然石佛,是本洞的精华景观。该石佛高约3m,神态安详,两耳垂肩,栩栩如生。

3.5土地资源

根据《惠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惠州市土地利用总规划面积为1134615hm2。其中农用地面积为955816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4.25%,其中耕地面积139559hm2,园地面积为84740hm2,林地面积为665642hm2,其他农用地为65875hm2;建设用地面积为128060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1.27%,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92760hm2,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23077hm2,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12223hm2;其他土地面积为50739hm2,占土地总面积4.48%,其中,水域面积为31829hm2,自然保留地面积为18910hm2。

3.6湿地资源

惠州全市湿地面积约7.8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7%,包括近海海岸湿地约2.5万hm2,河流湿地约3.7万hm2,湖泊湿地近1万hm2,库塘湿地约0.6万hm2。重要湿地名录5处,包括潼湖湿地、惠州西湖湿地、惠州红树林浅海湿地、惠东白盆珠水库和惠东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浅海湿地。

3.7地下空间资源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总目标是:在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编制。制定政策法规,理顺管理体系,推进地下空间建造技术创新与进步,使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总体水平接近世界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初步形成与地面建筑相结合的地下人流、物流的公共空间体系以及构筑城市综合防灾综合体系。

地下空间顾名思义是地表以下,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交通、环保、能源、安全、防灾减灾等需求而进行开发、建设与利用的空间。而地下空间资源的含义包含三方面:一是依附于土地而存在的资源蕴藏量;二是依据技术经济条件可合理开发利用的资源总量;三是一定的社会发展时期内有效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总量。

地下空间是城市重要的空间资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伴随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建设,惠州市也将进入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快速发展阶段。

城市地下空间是一个巨大而丰富的空间资源,城市地下空间可开发的资源量为可供开发的面积、合理开发深度与适当的可利用系数之积。根据“惠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到2020年惠州市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为92760hm2,按照40%的可开发系数和30m的开发深度计算,可供开发的地下空间资源量可达111.31亿m3。若得到合理开发,那么将对扩大城市空间、实现城市集约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华琪.城市地质调查中主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思考[J].自然科学, 2011(3): 51-52.

[2]王亮.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中的一些思考[J].建筑与发展, 2013(2): 33-35.

猜你喜欢
惠州市水源地资源
惠州市辉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惠州市区黄标车全部淘汰
惠州市海岸带优化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基于因果分析图法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探讨
惠州市基督教两会中心关键技术的设计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算
吉林省供水水源地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