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陆
驻马店市板桥水库管理局
在目前时代下,人类活动越来越多,因此造成了小流域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还出现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等。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运用综合法方式治疗小流域才能更好应对水土流失的问题。本文以板桥水库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研究对象,对此开展研究、分析。
最早记录国内发生水土流失的问题早在西周就有,因此对于水土流失治疗的经验还是十分丰富的,为了更以更好从事农业生产的活动,板桥水库上游小流域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综合治疗,如封闭治理、荒山绿化、闸沟垫地等。板桥水库上下游多为山地丘陵区,土壤类型有很多种,如砂姜黑土、潮土、水稻土等,面积最大的是黄棕壤。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要植物,但在西部的山区也有阔叶、针叶混交林。属于暖温带、亚热带交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979.2mm,降水年际变化大,雨量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年内分配不均,汛期降水量占全年60%,森林覆盖率仅为28%。特殊的地形条件和气候影响及时空降水分布不均,使板桥区域洪涝灾害频繁,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从中国成立之后,对于水土流失的治理十分重视,且规模非常大,主要以连续治理、全方位规划为而,因此成绩还是比较理想的,帮助农业生产活动更好发展。在总体治理中,除防治水土流失外,还让生产条件得以优化,让治理与环境生态保持有机结合。对水土资源开展检查,做好统一的规划与治理,对土地进行科学、合理运用,让水土资源的配置更以更科学。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进行调查分析后发展,国内水土保持、小流域内土地运用情况,开科学、合理规划。针对板桥水库小流域内的区域实际情况以及生产的发展情况,对有关产业用地比例、区域位置做好科学统筹,拟定有关对策。如覆盖林草的种植、有关工程的开展、做好封育治理等等。其顺序是在区域上游小流域的上、中游进行;先支、毛沟进行,后干沟进行。区域上游山地丘陵较多,地形复杂,基于区域内社会经济与自然条件情况,重于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特色林果种植、涵养水源,流域工程措施与生态环境高度融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使经济结构稳步均衡发展,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小流域治理中,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予以保障,在河南省虽然制定了《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但具体法规仍要不断优化、完善。在具体实践时,有交叉管理情况存在,因此设计、规划时过于随性,预算也有比较大的差异,如执行到位不足、规范化不足等。且群众参加到治理的积极性也受到极大影响。
当前,在小流域治理项目过程中,经费一般是国家财政来补助的。因此常存在经费不足时通过群众投投资、政府筹集的方式完成。所以财政资金量比较少,且分布极为不平均,财政资金的支持度不足,造成资金同任务间,也有不平稳情况出现。针对流域单元问题做好因地制宜的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拨付项目的资金量。板桥水库小流域治理过程中,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为此整个工程质量、进度都有影响,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一是做好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增加林草的种植面积,同时减少侵蚀模数量。
二是不可只能以经济收益为主,要实现经济的增长的同时,更需要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高度融合和有机统一,从而实现群众经济活动的范围有效地扩大等;再次,水资源保护方面,需要提高地表水的质量、水源的涵养能力;最后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等。
一是与小流域单元项目环境条件有机结合,开展有关措施及方案的规划,明确操作规范。在治理时,对有关设计单位和人员需要具备这方面的资质,确保规划、设计可以更合理、规范。
二是对于治理的收费进行规范,让治理的效果可以更好。
三是在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过程中,要完善其验收程序,完善验收管理方式,健全移交管理机制,这也是保证治理小流域的重要举措。
最近这些年,因为社会经济、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因素,使区域内群众生产生活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周边群众对治理得到的各方需求也随之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在综合治理时,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调整才可满足流域中的群众需求。如在治理时除了针对流域内水土流失、生态环境优化、经济增益提升等,更需要重视人们对于生产、生活污水、保水等方面的工作,对废弃物更是要合理处置,优化区域人居环境等。同时做好改善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
所以,在新时期人们生产生活活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这就需要我们在综合治理时,要因地制宜并结合流域实际情况,对有关方案进行调整、优化,满足当前群众需求。
在小流域内,因为各经济发展、地理位置不同。故针对不同地区,综合治理目标、防治水准等均是不同的。因此,要求结合小流域主导功能做好治理方面的分类工作。
例如,小流域可分成经济果林区域、水源养殖区域、景色观光区域等,与四周的环境结合,明确主导功能。之后对于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对策做好科学、合理设计。如农业技术措施、工程措施等等方面,这有利于治理工作的推进,从而收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治理的综合措施可有效减少地表径流的泥沙量,降低流域内洪峰流量,改善水生态环境。采用滞蓄型治理措施,可以改造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透水性和非毛管孔隙率,提高土层的蓄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量,削弱地表径流的侵蚀。拦蓄型治理措施可局部抬高侵蚀基准,对沟蚀发展产生控制作用,同时可以拦蓄洪水泥沙减缓地表径流,增加坝地,促使陡坡地区退耕还林,增加坡面抗侵蚀能力。通过流域综合治理地表径流就地入渗,改变地表径流状况,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地表径流利用率;综合治理能够有效改善生态条件、防治水土流失、涵养地下水源,调节区域气候,增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当前,国内在建设技术、设备水平等,都有了极大进步,很多先进的设备与技术被运用至施工中。特别是在小流域综合治疗过程中,机械施工是当前的主要方式。但是伴随人们对于治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施工团队的水平也要有提升才能和当前治疗需求相符合。在治理过程中,与当地实际的水土流失情况有机结合,有专业水平高的施工做好施工操作,这对于施工质量、效率提升,均有极大帮助。且需要结合小流域经济条件、规模等,加大施工团队的规范化护理,让其施工能力可以充分发挥。
特别是最近这些年,国内小流域在综合治理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当前形成了完善的投资运行制度,对于流域治理项目的实施开展是非常有利的。在治理时项目资金充足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项目新投资标准拟定时,要与各项物料现价有机结合,根据投入的能力对小流域开展综合方面的治理。可避免资金问题,造成治理项目无法开展的情况。治理结束后,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因为流域治理中,生物措施要过几年才会发挥出作用,因此要及时做好养护,确保最后其可发挥作用。这就迫切需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需要完善管养机制,达到治理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问题做好研究、分析,之后再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完成后期的养护管理制度才可得到良好的治理成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