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梅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在建筑单位工程施工中现场管理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可以映射出建筑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还能够保障建筑施工时的质量,为施工单位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因此,建筑单位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施工现场管理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从根本上增加建筑单位的现场管理能力。
建筑施工工程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有以下三点:一是能够保障施工现场工作的有序性。高效的现场管理制度和手段可以对施工进度和原材料管理进行监督,既可以降低施工进度延长的概率,也可以保障原材料使用和管理的科学性,最大限度地优化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同时施工现场需要时刻保持干净整洁,使通道可以保障施工设备进出的顺畅性,防止对施工现场周边生态环境产生过多的破坏,这些都是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二是能够提升建筑单位的建设质量。建筑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始终贯彻质量控制,并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突出施工现场质量监督的重要性,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必须要将质量管理放在现场管理的首要位置。另外,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管理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无用功”,增加先期成本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融应用状态,降低施工原材料的使用量,实现施工单位的开源节流,防止因现场管理不当引发的工期延长或施工赶工的情况出现,无形中弱化了施工的安全管理和成本管理能力。三是能够维护施工现场人员的工作安全。由于建筑施工现场涉及的施工工种较多,大部分时间都需要他们开展联合作业,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如高空中的露天作业、施工人员素质较差和流动性较大、施工设备管理等等。所以必须要加强施工单位现场的管理能力,将安全事故产生的萌芽进行扼杀,同时也要按照施工前签署的合同开展工作,保障施工单位的工程效益[1]。
建筑施工工程现场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其中制度、人员及设备占据相对重要的位置,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场管理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在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管理制度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管理的标准和依据。但通过对现阶段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发现:各个类型的工程和施工单位的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致使建筑单位在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偏差,管理能力和程度都无法达到理想化状态,更有甚者直接忽视现场管理,管理工作纰漏较多,无形中增加了建筑单位的施工时长,无法保障项目建设的安全性。
一方面,基于建筑单位的经营规模大小不一,常常会出现经费不足的情况,建筑单位在资金的限制下无法聘请专业性较高的外籍人员进行施工作业,降低了施工的科学性。这些没有经过培训和实训的施工人员缺少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无法自主的学习最新的施工技术,仍采用陈旧的施工技术开展施工,出现违反规定的操作较多。长此以往,必然会降低工程的施工质量。另一方面,施工人员应用分配不合理,浪费现场比较严重。建筑单位在开展项目施工时,并没有对劳动力需求进行研究和计算,引进了过多的施工人员,这样不仅增加了施工人员的成本投入,闲散人员较多也增加了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2]。
施工原材料和施工设备是建筑工程的施工基础。在采购、购买、存储、使用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的维修养护的各个阶段都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增加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与其他行业相比较而言,建筑项目施工涉及了内部的所有部门,参与人数的基数较大,流程比较复杂,若不能够建立统一的原材料管理制度和施工设备的维修养护计划,将会弱化建设单位的现场管理效率。以原材料和采购和使用为例,在采购原材料时,经常会出现采购资金过多和采购人员谋取利益的情况,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建筑单位的采购投入,降低建筑单位的工程效益。在使用原材料时,由于缺少科学的领用制度,致使原材料使用的控制效果较差,容易出现施工人员领用材料过多进行倒卖的情况,这些都对现场管理产生巨大的威胁[3]。
作为人口高度密集的产业,建筑单位的现场管理需要重视组织结构、施工流程及各部门信息沟通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只有将现有的管理制度完善,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才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性。首先,建设单位要建立目标意识,将施工人员的个人目标转化成集体目标,强化责任意识在建设单位头脑中的意识。其次在建立管理制度时要将内容尽量明细,以细节入手实现最终目标。最后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筑单位要强化自身的信息化能力,应用科学技术强化自身的管理能力。例如建筑单位可以利用BIM技术来建立部门间的沟通平台,各个部门都可以通过平台与其他部门实时沟通,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技术应用方式进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弥补现场管理的不足,强化建筑单位对施工现场的管控能力。
俗话说,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是人,而人的多变性较大,因此做好建筑项目中与人相关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上文已经对施工人员在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因此建筑单位要采取科学的手段对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建筑单位可以以管理培训和技术培训的手段全面优化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管理培训包括突发事故的应对方式、安全生产需要遵守的相关政策、建筑单位的生产细则、安全教育等等,这些管理培训内容加深安全也施工人员头脑中的认识,强化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管理施工安全的能力。同时建筑单位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考核工作,考核结果合格后才可以上岗进行作业,杜绝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技术培训包括建筑工程项目使用的技术、材料和工艺的相关培训,使施工人员可以按照行业的最新标准完成布置的施工任务,同时施工单位也要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进行相应考核,并建立奖惩制度,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4]。
一方面,在管理原材料方面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原材料的采购,要根据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合同条款在材料市场中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原材料供应商,以“取样采购测试、批量重复采购”作为原材料的采购标准,约束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最大程度保障原材料品质与工程相贴合。二是原材料的保管,原材料运送到施工现场时就需要存放到固定的存储位置,详细记录原材料的进出库等级,并对其进行取样存档。三是原材料的领用,要以节约为前提使用原材料,杜绝一些不合理使用原材料的情况出现。另外,建筑单位还可以建立原材料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强化对其的管控能力,如建立的材料领用系统和进货管理系统,施工人员在领用原材料时需要发起领料申请,包括领用材料的目的、数量、时间。然后上传到系统中,原材料管理人员先要确认是否同意领用,在系统上回复施工人员的取料时间;而后开始进行备料。这样做既可以方便统计原材料的使用量,也可以节约领料时间,避免出现施工人员领料私用的情况。在施工期间,管理人员每天都需要对原材料的数量进行复查并上传至材料领用系统,一旦出现较大的差异,要找到发生问题的源头,控制原材料的使用量,继而降低成本的投入。进货管理系统与材料领用系统相连接,当剩余的原材料达到极限值时,进货管理系统会发出材料不足的预警信息,为采购人员的采购计划提供合理的建议,强化各个部门的沟通能力,实现建筑单位的透明化管理。
另一方面,建筑单位需要做好施工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维护人员要根据设备的运营特点和施工使用情况建立科学的设备维护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开展相关工作。维护人员还需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设备监督工作,对比正常运行时的相关参数,一旦发生设备运行异常,立即停止工作,对其维修。此外,建筑单位不要进行昼夜工作,增加机械设备的损坏速度。
综上所述,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现场管理就是建筑工程的命脉,不仅决定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成败,也间接影响建筑单位的发展成败。因此,建筑单位必须要以项目实际情况为基准,以施工技术和施工意识为切入点,对现有的现场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全方位提升建筑施工工程现场管理的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