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研究

2020-03-01 20:44:40余利平刘亚平董瑞云
绿色环保建材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信息化

余利平 李 莹 刘亚平 董瑞云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1 引言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实现创新,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相符合是非常必要的。从大的层面上来讲,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创新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符合的过程;而从小的层面上来讲,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是为了提升人才的专业化水平、职业化教育水平,从而能够为环境专业人才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中奠定有效基础,提升人才就业顺利性,为学校实现创新发展,提升学校发展水平等发挥有效促进作用。

2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优化必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对环境保护要求在不断提升,各大高校对环境设计专业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对人才培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环境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应用设置相比较而言,环境设计专业起步较晚、设置时间较短,现今总体发展不成熟。面对市场需求,高校作为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之一,需要不断提升这一专业人才培养重视程度,将环境设计专业人才与经济发展有效结合在一起,优化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完善教学内容。

3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优化策略分析

3.1 与地域特色积极融合,重视地区性特色案例的使用

在我国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产业经济结构存在差异,各地环境保护工作不同,那么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存在差异。如,某些地区在绿色建筑工作落实中,力图与地区性环境保护特色相结合,这样不单单是完成建筑需求,而且希望能够塑造成为地区性的特色文化标志。基于以上而言,这就要求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中,教师一方面,能够从学校所在地区环境状况、环境现状和环境保护和规划设计目标等方面分析,强化校本开发,注重在国家统一标准引导下,突出地域特色。而在作业布置的时候,能够通过教学案例的设置引导学生加强环境实地勘察,以此引导学生能够深入实际,从直观化的感受和经验中获得关于环境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及思路,激发自身的创新设计理念;另一方面,环境专业课程内容创新中,能够加强与当地专门的环境保护公司和环境项目规划开发建设企业的合作,将经验和项目案例积极融入课程内容中,并且能够引进某些典型人员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完善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内容创新中,引入案例教学方法与实际勘察相结合,能够引导学生在感受环境专业设计中涉及的内容体系,如,建筑知识、地域风俗人情和地域文化等方面。

3.2 注重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提升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在现今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优化中,注重信息化技术的使用,通过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内容丰富性、知识广泛性和信息量巨大的特点,促使环境专业教学内容创新提升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信息化技术在环境专业教学内容中的完善,一方面,通过手段方式展现。学校应该根据环境专业开设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属于校内专用的环境专业设计网站,在网站上提供信息资料链接、设计模型模拟以及在线沟通交流平台,以此能够引导学生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获取能够为自身环境设计所用的信息,提升学生的信息存储量、开拓环境设计眼界,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以信息化环境设计模型为目的实现学习。现今,环境设计需要囊括伦理学、建筑学以及美学等方面,这一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学校能够引导学生加强对信息化模型的使用。针对已经形成的设计方案通过信息技术模拟展现出来,直观化发现问题,实现改进,提升设计水平。整体上而言,信息化技术在环境专业设计优化中的使用具有非常必要的现实意义。

3.3 教学体系优化以服务区域建设为目标,提升设计责任感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优化工作进行中,能够以服务区域建设为主要目标。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来就是为地区性社会经济发展所服务,那么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要与实际发展需求紧紧贴合,要将学生的理论掌握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动手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了有效达成这一项工作,日常专业教学中,注重以小组或者个人的方式分配设计任务,同时能够与社会和市场实现对接,通过项目的实习操作,从中提升自己的责任感,同时积累经验。在学习工作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与生活相贴近,促使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学习素材、从案例中提升可用经验,同时通过专题设计和综合设计相结合,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实际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专业设计专业人才需求奠定基础。

4 小结

综上所述,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优化中,能够在认识到该专业创新优化必要性基础上,从突出地域性特色、注重信息化技术使用和突出服务责任感等方面改善,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

互文性理论自产生以来不断丰富和完善,从克里斯蒂娃的广义的互文性范畴分化出以热奈特(Genette)为典型代表的狭义互文性流派,倾向于对互文性做出精确地界定,使之成为可操作的描述工具,这与机器翻译对语言处理过程实现精确控制的预期目标不谋而合,使互文性理论更加贴近技术层面。关于互文性,热奈特另外采用了一个概念更为宽泛的术语“跨文本性”(transtextuality),并分为狭义化的互文性、副文性、元文性、超文性和承文性五种主要类型[8]。参照热奈特的理论,法律语言可划分为五种互文类别,以供机译系统的模块化分析处理。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