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的乡土建筑原态保护与生态开发

2020-03-01 20:44
绿色环保建材 2020年1期
关键词:村落针对性乡土

毛 贺

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1 引言

乡土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可实现民族文化自信的传承,并能够实现乡土建筑的社会文化价值揭示和持续发展潜力挖掘。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在城市化加速推进、民间主体缺位、基础设施存在短板的影响下,乡土建筑保护与开发受到较大阻碍,为设法消除这种阻碍,正是本文围绕基于乡村振兴的乡土建筑原态保护与生态开发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2 基于乡村振兴的乡土建筑原态保护路径

2.1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

为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土建筑原态保护,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制定必须得到重视。我国各地村落大多是在发展中自发形成的,具备独特的演化规律,这就使得“千村一面”景象很容易在盲目的外部干预下形成,乡土建筑的乡土气息也将因此失去。因此,需围绕乡土建筑开展详细而深入的实地调查,以此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保护规划,统一考虑村落与建筑。建筑单体的乡土性几乎无法得到体现,因此基于乡村振兴的乡土建筑原态保护需重点做好具有当地典型特征的错落和建筑群保护。在历史变迁中,院落、小巷、街道均属于承载着当地村落历史与人们成长记忆的精神家园,因此必须针对性划定保护范围,设法保持并恢复村庄原有肌理,配合针对性的保护控制带设置,即可保证外界建设对村落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还需要关注对当地后续建设的合理引导。基于村落原有的空间肌理与格局,需系统性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并开展适当的整治提升,以此在乡土建筑原态保护的同时改善人居环境,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需要。我国很多村落沿河流依水而建,这种基于自然地形所形成的村落在乡土建筑布局上具备较高特点,因此乡村建设需重点关注自然水系的保护。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乡土建筑原态保护必须重点关注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满足,并保证村民能够不断获得更高水平的日常生活条件,这样作为村落活力源头的村民才能够更好维持村落的生活气息和活力。因此,应避免以大量迁出当地居民为前提的乡土建筑原态保护行为出现,而是应更多尊重村民的意愿,由此在保持村落统一性、尽量不破坏村落原有空间格局的前提下,针对性补充和提升公共设施,配合新村与交通的建设,即可有效补充缺失的现代功能,满足新增住房需求[1]。

2.2 针对性开展单体乡土建筑保护

乡土建筑的单体保护属于乡土建筑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这一保护需围绕调查记录、评估、分类分级、跟踪保存状态展开,并以此针对性开展危房拆除、旧房修缮等工作,合理选择保护措施和方法。作为村落的有机组成部分,每栋建筑均会对村落完整性造成影响,而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数量庞大的普通乡土民居必须在乡土建筑原态保护过程中得到重视,以此提供合理引导,即可保证不断更新的普通乡土民居能够较好满足村落乡土风貌的保护需要。在单体乡土建筑的保护修缮过程中,建筑原有的形式和布局必须得到尊重,当地乡土建筑采用的技术和材料也需要充分应用,保证乡土建筑原真性,如原地保护无法满足原态保护需要,可在必要时开展整体搬迁,以此通过原样复建实现更为有效的保护。在乡土建筑原态保护中,必须认识到保护目的不单单是某个时期的建筑形式,普通乡土民居的保护及发展需得到重点关注,由此结合现存乡土建筑,相关人员应提供统一引导,不断更新当地民居,保证正不断消亡的乡土文化能够在更大范围上得到继承和保护,且同时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对于乡土建筑的原态保护来说,外界的关注和支持极为关键,保护工作必须得到相关人员的广泛参与支持,配合必要的政府介入,即可更好满足原态保护需要[2]。

2.3 重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基于乡村振兴的乡土建筑原态保护中,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较高的乡土建筑遗产一般会采取原地保护的方式,而对于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老宅、水井、古树、牌坊、祠堂、道观、寺庙等依附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土建筑同样不容忽视。因此,乡土建筑原态保护还需要重点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载体相关联的民间故事、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宗教习俗、文化传统、工匠技艺,以此为当地文化传承提供保障,乡土建筑原态保护也能够由此从不同角度开展。

3 基于乡村振兴的乡土建筑生态开发策略

3.1 合理利用乡土建筑资源

为实现基于乡村振兴的乡土建筑生态开发,乡土建筑资源的合理利用必须得到重视。在乡土建筑原态保护工作中,相关人员必须认识到乡土建筑已无法满足村民的现代化生活需要,因此必须针对性补充完善乡土建筑的现代化生活功能,这种补充完善可基于拆旧新建或原有建筑改造利用展开,但必须保证现代人生活习惯能够得到物质层面的满足,且丰富的精神文化环境能够基于补充完善得以提供。在新建或改造过程中,当地建筑布局、材料、形制、装饰的延续性与统一性必须得到重视,并对废弃乡土建筑的材料进行回收利用,用于新建建筑或修缮老旧建筑。为实现乡土建筑资源的合理利用,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建筑构件需得到妥善保管,以此满足后续研究和开发需要。为更好利用乡土建筑资源,为乡村振兴目标实现提供支持,基于乡土建筑的乡土风貌延续必须得到重视,在关注外在形式和谐统一的同时,必须保证乡土建筑能够较好满足村民的实际生活需要,村民的文化传统与生活习惯也需要引起重视,由此充分尊重和听取村民意见,乡土建筑生态开发才能够更好满足村民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3]。

3.2 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弘扬同样属于乡土建筑生态开发需关注的重点,而通过积极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乡土建筑所蕴含的当地文化传统,即可配合针对性宣传,实现当地文化认知的重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需设法保证村民真正对土生土长的传统抱有认同,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继承和弘扬之中,由此乡土建筑原态保护与生态开发即可获得村民的大力支持。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以同姓聚居形式发展起来的村落在我国各地极为常见,这类村落大多拥有保留着许多当地姓氏的宗族祠堂,为弘扬和传承逐渐消逝的宗族文化,可采用针对性修缮恢复宗族祠堂的方式,并举办祭祀等活动。但值得注意的是,基于乡土建筑生态开发的宗族文化等传统文化复兴需针对性剔除相关文化糟粕,避免引发黑恶势力等问题。现代工艺与传统建造材料的结合也需要得到重视,在经济性和工期等层面,传统建造工艺与材料往往存在不足,但这类工艺和材料曾发挥的关键性作用不应被忽视,因此本文建议开展针对性的传统工艺和材料调研,探寻现代建造技术与传统建造技术的结合方式,并以此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更好为乡土建筑生态开发提供支持。

3.3 大力发展基于乡土建筑的旅游产业

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较好满足乡土建筑原态保护与生态开发需要,基于乡土建筑的旅游产业开发必须得到重视,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很多乡村所追求的新时期发展道路。在基于乡土建筑的旅游产业开发中,民宿属于最为基础的开发形式,同时还需要结合村落的农业生产特点,以及自古延续的文化传统、手工艺、民间故事,充分发挥当地历史文化特色与自然景观特色,配合乡土建筑这一实体依托,即可更好满足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当地的相关产业可由此被带动,经济发展也能够实现长足进步。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更多的工作岗位可由此提供,乡村的内部活力激发、村落的生命力延续均可由此实现,当地的乡土建筑自然可得到更好的保护、开发及利用,但具体的旅游产业发展需避免出现过度开发问题,且当地的乡土风貌保护应同时得到重点关注。结合各地实践经验可以发现,基于乡土建筑的旅游产业发展必须避免过度商业化开发带来的“旅游性破坏”出现,同时还需要积极探索具有乡土气息的旅游模式,尽量规避封闭式管理的旅游模式,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必须得到充分开发,这样才能够更好为乡村振兴目标实现提供支持,更好满足游客需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乡村振兴的乡土建筑原态保护与生态开发需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重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理利用乡土建筑资源、大力发展基于乡土建筑的旅游产业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原态保护与生态开发路径。为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各地存在的传统村落保护意识薄弱化问题也需要得到重点关注。

猜你喜欢
村落针对性乡土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乡土中国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