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丽
(丹东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丹东118000)
丹东是全国全省主要蚕业生产基地,由于柞蚕生产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对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市农村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柞蚕茧价格提高,蚕民户均收入3 万元,极大地调动了蚕民养蚕积极性。蚕民年年利用有限的柞园放养柞蚕,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顾柞园柞树的担蚕量,采取多投种、吃光墩等粗放生产方式,不仅降低了柞园树势和单产量,而且加重了柞园生态环境的逆向演变,使柞园的生产和生态功能进一步弱化,造成蚕茧产量低而不稳,农民养蚕风险不断加大,收益缺乏保障。因此,大力推广柞园生态建设技术、柞蚕科学规范化放养技术、柞蚕病虫害防治技术,对解决制约柞蚕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至关重要。
主要采用蒙古栎、麻栎柞苗补植或直播橡种的方法,对柞园内缺墩断条地块和砂化斑块进行补植加密,有效提高柞园的利用率和郁闭度。建成后的生态柞园柞树齐整,每亩有中干柞树180株以上,无干柞树200 墩以上,柞树郁闭度达0.8以上,蒙古栎、麻栎等优良树种率达80%以上。
柞园内原有的无干、低干柞树更新改造成中干树型,根据柞树品种差异,将蒙古栎养成中干留拳树型,麻栎培养成中干放拐树型,使柞树树冠呈现多层立体结构,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使叶面积系数和载蚕量增加40%,树型改造达90%以上。柞树中刈树型的养成有利于提高柞园单位面积产叶量、产茧量,也有利于提高蚕茧的质量。
一是可在早春或晚秋对缓坡柞园的柞树培土压盘,修成直径1 米左右,下高上低的树下坑盘,借以增加柞树根际土层厚度,蓄积雨水,积聚蚕粪和枯落叶。二是在柞园内种植胡枝子、紫穗槐、苦参等豆科绿肥植物。三是采用人工施肥措施,可用菌根菌肥或尿素、过磷酸钙等对园内土层较薄、土壤肥力低下、柞树退化地块、进行施肥,增加肥力,恢复树势,迅速恢复和增强柞树的生长势。
一是采取生物工程措施如移植草皮、栽种胡枝子、紫穗槐、花木兰等耐干旱、耐瘠薄保持水土效果好的植物,治理砂化斑块,起到护坡、固土作用。二是采用工程措施如修筑闸沟等,对已发生沟蚀的和生态脆弱可能发生沟蚀现象的柞园,通过闸沟修坝,打桩固土固砂等措施治理和预防水土流失,提高柞园水土保持能力;三是实行全园禁牧和适当免割,可适当保护柞园植被。
一是做好柞园的轮伐更新。轮伐都在晚秋至早春的柞树休眠期进行。方法是在保持树型的前提下,将上次轮伐更新后新生枝条伐除,使其重新萌发新枝。砍伐切口应呈马耳形、断面光滑、周皮完整。轮伐更新定期进行,一般中干麻栎二至三年轮伐,中干和无干蒙古栎、辽东栎、槲栎四至六年轮伐。二是做好整枝修剪。首先在柞树休眠期,从枝条中部剪去稍端,修成平顶式树冠,促使柞树萌发茂盛的枝叶;其次可采用疏枝法,剪去细弱枝、重叠枝,使养分集中于选留枝条,增强树势。三是在夏芽萌发前,剪去春梢,则可促进萌发柔嫩枝叶,及时供秋季蚁蚕食用,提高保苗率。
由于柞蚕杂交品种具有抗逆、抗病、高产特性,因此在柞蚕生产中应大力推广柞蚕杂交新品种,如抗大、大三元、丰杂二号、高新一号、9906、882 等杂交新品种。在春蚕生产上推广实行“统一购种、统一保种、统一制种、统一卵面消毒、统一技术指导”的“五统一”技术,保证春蚕的稳产、增产。
针对春季低温冷害,春柞蚕生产应大力推广利用罩把育、土坑育、畦芽育等小蚕保护育技术,进行小蚕期人工保护饲养,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和天然敌害,提高柞蚕放养保苗率。
推广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养蚕技术。春柞蚕放养采用三移法,秋柞蚕采用二移法,做到良叶饱食,精养细放,做好柞蚕病虫害防治,加强柞园保护,控制食叶量,春蚕食叶量不准超过三分之二,秋蚕食叶量不准超过四分之三,移蚕时不剪主枝和主要侧枝,摘叶移蚕。实行柞园禁牧和免割,合理更新轮伐。
柞园内培植中草药、山野菜,在不影响养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柞园内的林下空间,实现多层利用,可有效提高柞园资源利用率。利用轮伐更新的小径木在柞园内栽培天麻、黑木耳,实行柞蚕生产立体化增值。
利用柞蚕主要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体系,通过全程综合配套防治技术实施,重点防治柞蚕微粒子病、软化病、脓病,灭杀防治蚕寄蝇、步甲、七星埋虫、线虫等柞蚕害虫;采用收集害虫卵块、人工捕杀、频振式杀虫灯、杀虫剂等方法防治害虫。
总之,通过上述综合措施的应用,不仅可以使柞园生态功能显著提升,而且还可以提高柞蚕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增加柞蚕生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我市特色柞蚕产业可持续发展,为蚕业增效、蚕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